摘要:“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2025年4月4日了,我们将迎来唯一一个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名为“清明节”。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同样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草木萌动,百花盛开,万物清洁明净。所谓“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2025年4月4日了,我们将迎来唯一一个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名为“清明节”。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第5个节气,同样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草木萌动,百花盛开,万物清洁明净。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说的就是对待死去的亲人要像对待活人一样恭敬,对待已经不存在的事物要像对待存在的事物一样认真,这是孝道的最高境界。由此可以看出,清明节的“扫墓祭祖”正是孝道的传承方式之一。
明日农历三月初七(阳历4月4日),这天就是今年清明交节(清明节)的日子。按照干支纪年法来说,明天也是一个乙巳年庚辰月癸卯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明天清明交节的日子,同样也是一个“闭日”,其中“闭”有着关闭和闭塞的意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反思己过,不可操之过急,这样事情才能突破阻碍,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明日清明是“闭日”,在古人看来这也是一个“凶日”。
今年的清明不一般,在时间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今年清明交节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4月4日20时48分21秒,不仅是“晚上清明”,同样还是“晚清明”。
什么是“晚上清明”?
清明交节的时间并非是一整日,这是因为古人为了方便记录节气的日子,就把每个节气交节当日都列为了这个节气,主要也是为了方便历法的记载,每个节气交节的时间都会有一个精准到秒的时间,像清明节气就有“白天清明”和“夜晚清明”的说法。
老话说“白天清明雨纷纷,夜晚清明旱断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交节的具体时间在白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清明期间的降雨就会比较多,虽说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带来降温,但充足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好处;相反,如果清明交节的具体时间在晚上,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水天气就会减少,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带来土壤干旱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晚清明”?
清明交节的日子虽说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但受农历“置正”的影响,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就会有着较大的波动,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清明交节的日子在农历二月,那么称为“早清明”;如果清明交节的日子在农历三月,则为“晚清明”。
农谚说“早清明天气暖,晚清明寒上寒”,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二月,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清明期间的天气就会比较暖和,清明正处季春时节,农作物正处播种、出苗等关键时期,如果天气暖和,农作物就可以更好的生长;反之,如果清明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三月,那么这预示着清明期间的天气就会比较寒冷,是“倒春寒”天气现象,这样的天气不仅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对人们清明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明日就是清明交节的日子了,清明不仅是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样也是我国祭祖大节,更是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习俗内容,因此清明这天有着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每当清明将至,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1不出、2不插、3不拜、4要捂、5要吃,都是指的什么呢?建议了解一下。
清明交节当天同样也是“清明节”的日子,人们会在这天祭拜逝者、先人。虽说“落叶归根”,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回到家乡扫墓祭祖,但仍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在十字路口为逝去的亲人烧纸钱、寄哀思。如果选择在十字路口烧纸,一般时间都会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就要避免出门闲逛,以免打扰到别人庄重的祭祀氛围,更以免吓到别人。
除此之外,进入清明节气,也是进入了季春时节,虽说此时天气已经开始逐渐回暖,但昼夜温差依然较大。特别是夜晚的寒意并未完全消散,时常乍暖还寒,此时出门闲逛,若衣着单薄,极易受到寒风的侵袭,出现感冒等不适,因此,清明节当天夜晚避免出门闲逛,这不仅是尊重他人的祭祀行为,更是对自身健康的考究。
清明节当天还有“戴柳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相传,介子推为了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心怀对介子推的深切缅怀,亲自率领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 ,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一部分插在地上,一部分戴在头上,以示介子推的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也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除此之外,清明节插柳也与气候特点有关。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古人就会通过柳条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走势,例如农谚提到“柳条青,雨水足;柳条干,晴日头”,意思是说如果柳条发青,那么预示着雨水充足;如果柳条发干,说明接下来的晴天较多。因此每当清明节当天,都会折一根或数根柳条插在自家的门前,以此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但是要注意,清明节上坟祭拜先祖时,不能在坟头插柳条。因为在古人看来,柳树在五行中属“阴”,而坟地本身也是阴气较重的地方。如果在坟头插柳,阴阳叠加,就会打破阴阳平衡,影响逝者的安宁。这个说法其实有几分道理,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的生命力顽强,有着易成活的特点,如果插在坟头的柳条就此扎根,时间久了就会破坏整个坟墓的结构,出现塌陷等情况。
清明节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扫墓祭祖”,《礼记·祭统》有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古代,祭祀为五礼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感恩与缅怀。祭拜先祖,就是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不忘根本,铭记自己的来处。因此,祭拜先祖这件事要亲力亲为,不要帮助朋友祭拜外人的坟墓,更不能委托别人帮助自己祭拜自己祖先的坟墓,而且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如果冒然祭拜外人的坟墓,也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其次,如果选择上坟祭祖,还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例如每日的7点至15点,这个时间段就是扫墓祭祖的最佳时间,如果时间太晚最好选择改天祭拜,这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一般坟墓的地点都是在偏远的山间或野外,这些地方往往没有什么路灯,上坟的时间如果太晚,就需要赶着夜路回家,这样也不安全。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季虽说天气回暖,但人们还是要注意“春捂”,避免过早的脱去厚衣。进入清明时节,仍要如此,因为清明是春季的后期,人体阳气初生,肌肤腠理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加上清明时节的天气还不稳定,时常有“倒春寒”天气现象,昼夜温差较大。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
而且,清明节人们还要去上坟扫墓,尤其是前往偏远之地上坟,路途遥远,环境复杂,更需做好保暖措施。从现实角度来说,坟墓的地点人烟稀少,往往地势开阔,风力较大,缺乏遮蔽之物。如果衣着单薄,在寒风中久立,很容易受寒受冻,因此,清明节无论是上坟扫墓,还是踏青出游,都要注意防寒保暖,不忘“春捂”原则。
但这里提到的“春捂”并不是说让大家像初春时期,一味的多穿衣服,而是要根据天气变化或实际情况,适时增减衣物,例如温度较低的早上出门上坟,就要多穿衣服;如果温度较为舒适的中午出门游玩,可以选择衣着单薄一些,但随身可以装一件薄外套,以防气候突变。
5要吃:清明饭清明节当天有很多关于“吃”的习俗,例如吃青团、吃馓子、吃鸡蛋等,最值得一提的时,清明还有吃“清明饭”的传统习俗。清明饭都是以春季的时令食材为主,例如使用糯米、粳米混合,再加入艾草、荠菜等野菜一同蒸煮。特别是艾叶的融入,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的美好期盼。
然而,清明饭虽然是清明节当天的节令食物,但不宜吃的太多。因为清明饭中的糯米,黏性较大,不易消化。若过量食用,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不适,尤其是对于一些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更应注意适量食用。而且,清明时节,人体的阳气处于生发之势,脾胃功能会相对较弱一些。此时若饮食不节,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推荐做法【艾草清明饭】
食材:糯米、艾草、腊肉、花菇、枸杞芽、食用油、盐。
将糯米洗净,浸泡4小时以上。
艾草洗净,焯水后剁碎,挤干水分。
腊肉煮熟后切成丁,花菇泡发后切丁。
锅中倒油,油热后放入腊肉丁和花菇丁煸炒出香味。
加入浸泡好的糯米和艾草碎,翻炒均匀,加盐调味。
将混合好的米饭放入蒸锅中,中大火蒸20~30分钟即可。
总结,明日就是清明节了,今年的清明节有啥特点?这天不仅是“晚上清明”,还是“晚清明”,同样也是旧俗中的“凶日”,当然,这里想要表达的并非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传统择吉文化对日子的一种划分方法。无论如何,请大家都要记得:1不出、2不插、3不拜、4要捂、5要吃,老传统要懂得。
祝大家在清明时节不只是纪念,更是感恩与传承。愿这份对过去的怀念,能激发我们珍惜当下,勇敢前行的力量。祝福您和家人节日平安,幸福绵长。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