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好比这农历十一月廿三,在民间被视作特殊日子,又逢冬至到小寒这一寒意料峭的时段,其间据说有些事儿,中老年人可得多留意。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古人云:“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岁月流转,传统习俗与古老禁忌在时光长河中代代相传。
虽身处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生活智慧,仍如点点繁星,照亮我们生活的某些角落。
就好比这农历十一月廿三,在民间被视作特殊日子,又逢冬至到小寒这一寒意料峭的时段,其间据说有些事儿,中老年人可得多留意。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大家越发关注健康养生,可有些隐藏在日常中的 “小陷阱” 却容易被忽视。
据不完全统计,寒冬时节,中老年人因不注意生活细节,身体突发状况的概率比其他季节高出近两成。
这数据背后,是对生活细微处的警示,也引出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冬至到小寒期间,那些流传已久,中老年人最忌讳的四件事。
先说这农历十一月廿三,古籍《岁时杂记》有载:“是日,阴极阳生,诸事当慎。” 在传统观念里,此日阴阳转换,气场不稳,行事更需小心。
到了冬至,“冬至霜华重,人间至此冬”,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人体阳气相对虚弱,养生保健便成了重中之重。小寒紧随其后,“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一年中最冷时段登场,身体面临极大考验。
在这样特殊的节气交替间,中老年人究竟要忌讳哪四件事呢?
忌冷水洗漱
在严冬时节,冰冷刺骨的水让人一触即寒,连年轻人都难以忍受,更不用说体质逐渐衰弱的中老年人了。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早有警示:“寒邪若侵入经络,会导致血液凝滞,进而引发气血不畅。” 这对于阳气渐衰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晨起时,用冷水洗漱无疑是在为身体埋下隐患。
冷水刺激皮肤,会瞬间使体表血管收缩,这种急剧的生理反应不仅容易诱发头痛、牙痛等短期不适,还可能对长期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用冷水洗漱,会影响血液循环,使得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等症状加剧,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炎等慢性疾病。
据一项权威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冬季坚持用冷水洗漱的中老年人,患关节疾病的概率竟比用温水洗漱的高出约30%,这一数据令人警醒。
从医学角度来看,温水洗漱不仅能有效避免寒冷刺激带来的健康风险,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对预防面部皱纹和保持皮肤年轻态也有积极作用。
为了切实保护中老年人的健康,建议:
将洗漱用水提前加热至适宜温度,一般以接近人体温度为宜;
养成用温水洗脸、刷牙的习惯,让身体在温暖中逐渐苏醒;
洗漱后可适当进行面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皮肤温度。
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实则能为中老年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切记,别为了一时的“清爽”而忽略了身体的承受力,用温水洗漱,让身体在温暖中开启新的一天。
忌晨起过猛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晨起一杯水,活到九十九,起身慢一点,平安一整天。”这句话不仅蕴含着对日常保健的朴素理解,也深刻揭示了晨起时身体状态调整的必要性。
经过一夜的深度睡眠,人体各系统处于相对静止与恢复的状态,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均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
此时,如果晨起动作过猛,身体尚未从休眠中完全苏醒,各器官系统难以迅速适应突如其来的活动需求,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血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导致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如中风、心肌梗死等,这对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特别是在冬至至小寒这段寒冷时节,低温环境不仅让人体感觉不适,更会使血管遇冷收缩,进一步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为了维护心脑血管健康,早上醒来后,切勿急于起身。
建议:首先,可以在床上静卧几分钟,让意识逐渐清晰,同时感受身体的自然苏醒过程。
随后,可以缓慢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运动,如伸伸懒腰,这有助于拉伸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活动下手脚,通过轻微的摆动或握拳、松拳等动作,唤醒末梢神经和肌肉组织。
接下来,尝试以侧卧姿势,用手臂支撑身体,慢慢坐起,这个动作应缓慢而平稳,避免突然用力。
起床后,不妨先坐在床边,让双脚自然下垂,稍作停留,给身体一个充分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此外,从医学角度而言,晨起后适量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为一天的消化活动打下良好基础。记得,这杯水最好选择温水,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胃。
忌洗澡过勤
虽说讲卫生是好习惯,能有效预防疾病,但在这寒冷冬日,洗澡的频率却需适度,不能太勤。“燥胜则干”,这一中医理论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冬季皮肤为何易干燥。
冬季气候干燥,人体皮肤的皮脂腺分泌自然而然地减少,皮肤本身就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皮肤老化导致保湿能力进一步下降,更易受到干燥气候的影响。
频繁洗澡,特别是使用温度过高的热水澡,会过度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这些油脂实际上构成了皮肤的重要保护屏障。
一旦这层屏障被破坏,皮肤就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瘙痒、干燥起皮,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炎症,如湿疹或皮炎等。
医学研究也表明,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微生态平衡,影响皮肤的自然防御机制。
老话说得好:“冬不洗澡太勤,肤润身自安。”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对皮肤健康的科学认识。
在冬至到小寒这段最为寒冷的时期,中老年人每周洗澡1-2次为宜。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40℃左右最为适宜,既能有效清洁身体,又不会过度刺激皮肤。
在洗澡后,及时涂抹保湿乳液或身体霜,以锁住皮肤水分,增强保湿效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香皂或沐浴露;在洗澡前,可以先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擦拭身体,软化皮肤角质,减少洗澡时对皮肤的摩擦损伤。
忌不晒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流传千古的俗语深刻揭示了太阳作为生命之源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尤其在冬至至小寒这段阴冷潮湿的日子里,许多中老年人因畏惧寒冷,更倾向于宅在家中,享受室内的温暖与安宁。
然而,他们可能未曾意识到,长期躲避阳光,实则潜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
晒太阳不仅能为心灵带来明媚,更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是钙吸收的关键媒介,对于维护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具有不可小觑的效果。
此外,医学研究还发现,适量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季节性情感障碍(SAD)的发生,这是一种因日照不足引起的抑郁情绪。
古籍《遵生八笺》中有云:“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古人晒太阳的雅趣,也暗含了晒太阳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闲暇时不妨走出家门,选择一处避风且阳光充足的户外空间,进行一场与阳光的亲密接触。
特别是晒晒后背,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地,通过晒太阳可以温煦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
建议中老年人每天至少安排半小时的晒太阳时间,避开正午强烈的阳光,选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的柔和时段进行。
晒太阳时,可以适当活动身体,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阳光的吸收效果。
别忘了做好面部和眼睛的保护,佩戴宽边帽和太阳镜,以免紫外线伤害。
总而言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实则关乎中老年人的健康福祉。咱们尊重传统习俗,遵循自然规律,从点滴做起,让寒冬也能过得温暖、安稳。但请记住,切不可将之奉为迷信,科学养生才是正道。
来源:鑫新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