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说我最多剩半年时间时,我还在啃高三课本;现在 6 年过去了,我不仅活下来了,还想回学校接着学医!” 当 22 岁的王顺新举起那只伸不直的右臂,露出手术留下的狰狞疤痕时,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瘦弱的年轻人,早已在鬼门关前走了十几个来回。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从 16
“医生说我最多剩半年时间时,我还在啃高三课本;现在 6 年过去了,我不仅活下来了,还想回学校接着学医!” 当 22 岁的王顺新举起那只伸不直的右臂,露出手术留下的狰狞疤痕时,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瘦弱的年轻人,早已在鬼门关前走了十几个来回。更让人揪心的是,他从 16 岁确诊癌症晚期至今,经历了 6 次大手术、58 次住院治疗,放疗化疗加起来 128 次,却始终没放下手里的课本 —— 这个农村小伙到底凭着什么,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故事要从 2019 年那个夏天说起。当时刚读高一的王顺新,发现自己右手上长了个黄豆大小的包,起初以为只是普通囊肿,在当地医院简单处理后就没太在意。可到了暑假,那个小包突然疯长到拳头大小,疼得他连笔都握不住,父母赶紧带他去徐州的大医院检查。当 “横纹肌肉瘤晚期” 这几个字从医生嘴里蹦出来时,整个诊室瞬间陷入死寂 —— 这种恶性肿瘤多发生在儿童身上,成人患病概率极低,且王顺新的癌细胞已转移到手臂和腋窝,属于 4 期癌症,医生私下跟他父母说 “做好最坏的打算”。
“我当时听不懂什么叫横纹肌肉瘤,但一听到要化疗,就知道肯定是不好的病。” 王顺新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化疗时,药物顺着输液管流进血管的瞬间,浑身像被火烧一样疼,吐得连胆汁都快出来了。可即便如此,他躺在病床上还在背英语单词,“我不想放弃,万一治好了呢?我还想考大学呢!” 就这样,他一边忍受着化疗带来的脱发、呕吐、免疫力下降,一边坚持自学高一课程,化疗间隙还让同学把笔记寄到医院,在病房里完成作业。
命运似乎总爱跟这个倔强的少年开玩笑。高一休学治疗刚有好转,高二下学期肿瘤突然转移到脖子,肿块压迫得他连呼吸都困难,只能再次中断学业接受手术。那次手术做了整整 7 个小时,醒来后他发现脖子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连转头都成了奢望。可躺在 ICU 里,他第一句话问的却是 “我的课本在哪”。“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学医。” 王顺新说,看到医生们为了救他拼尽全力,看到父母为了治疗费四处奔波,他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 —— 不仅要用知识治好自己的病,还要帮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
2022 年高考,王顺新戴着假发走进考场。尽管因为长期治疗导致记忆力下降,很多知识点需要反复背诵,但他还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考上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更名为安徽第二医学院)的医学检验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抱着父母哭了很久,“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大一入学时,他特意选了靠走廊的座位,方便化疗后身体不适时随时休息;课堂上总是坐第一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就连实验课上操作显微镜,都比其他同学更认真 —— 因为他知道,自己坐在教室里的每一分钟,都来之不易。
然而抗癌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大学期间,王顺新的病情多次反复,光是住院就达 20 多次,最长一次在医院待了 3 个月。为了不落下课程,他让同学把课件拍下来发给自己,在病床上看网课、写作业,甚至在化疗间隙完成了期末考试。可长期的治疗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头发因为化疗全部脱落,只能常年戴着假发;右胳膊因为肿瘤切除手术,永远无法伸直,还伴有严重水肿,连一瓶矿泉水都提不动;腹腔和胰腺的转移灶,让他时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用 “真正能击垮你的,从来不是困境,而是放弃的念头” 这句话鼓励更多病友。
“我们家就是普通农村家庭,爸妈靠种地和打零工挣钱,为了给我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近 30 万元外债。” 王顺新说起家人,眼里满是愧疚。妈妈为了照顾他,常年在医院附近租房子,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营养餐;爸爸在工地打工,为了多挣点钱,经常加班到深夜;姐姐毕业后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外地打工帮弟弟凑治疗费。“他们从来没说过一句放弃的话,我更没有资格认输。” 去年因为病情加重,王顺新不得不休学治疗,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校园 —— 每天都会翻看大学课本,在社交平台上跟同学交流学习心得,盼着早日回到课堂。
9 月 5 日,身体稍有好转的王顺新,向学校提交了复学申请。“现在每天都在等回复,特别想回到教室,跟同学们一起上课、做实验。” 他说,要是能顺利复学,毕业后想先去肿瘤医院实习,用自己的经历帮助更多患者建立信心。如今他的社交账号里,除了抗癌日记,还有很多医学知识点的分享,粉丝们都亲切地称呼他 “抗癌小战士”。有网友留言说:“看你这么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 还有病友表示:“因为你的鼓励,我也开始积极治疗,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希望。”
在这个 22 岁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与癌症顽强抗争的勇气,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梦想的执着。从 16 岁确诊晚期癌症到考上医学院,从 58 次住院治疗到申请复学,王顺新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或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等到彩虹。如今他还在等待学校的复学通知,我们期待着这个追梦少年能早日重返校园,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也相信他终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不仅战胜病魔,更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把爱和希望传递给更多人。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