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60岁,还摆不平这3件事,养老靠自己基本不现实
清晨六点的社区医院,62岁的李大伯独自排队挂号时突然晕倒。这位退休工程师曾自信能靠存款安度晚年,此刻却躺在急诊室无人陪护。护士翻开他的手机通讯录,最近通话记录停留在三个月前——全是外卖和快递电话。
清晨六点的社区医院,62岁的李大伯独自排队挂号时突然晕倒。这位退休工程师曾自信能靠存款安度晚年,此刻却躺在急诊室无人陪护。护士翻开他的手机通讯录,最近通话记录停留在三个月前——全是外卖和快递电话。
前段时间天气热的不行,现在已经立秋了,气温逐渐变凉。随着季节的变化,是时候关心我们的血压了!人的血压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血压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于正常成人中,季节变化时,易造成血压发生较大波动,如有情况应该尽早干预,可预防出现
确实,它是个名气不小的家伙,不少人一听医生说“你这是房颤”,立马脑袋嗡的一下:是不是要马上住院?是不是要装个什么东西?要一辈子吃药吗?
2025年8月9日,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第8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血栓防治研讨会上,《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隆重举行。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承办。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笪学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院长顾晓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华伟、张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黄从新等出席会
我国成年人首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不是癌症或心脏病,而是中风(也称脑卒中),这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
哪怕只有几秒钟、几分钟,也都要关注,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疾病的名字很形象,被称为“心房颤动”,又名“房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当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心慌、胸闷,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卒中、血栓栓塞、心衰等多种并发症,
心脏就像一个泵,由心房(左心房、右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右心室)组成。心脏泵血的过程是这样的:全身的血液回到心房,心房把血挤到心室,然后左心室迅速把血泵到全身。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心室出现停搏,人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果心房出现房颤,虽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至少
自2001年发布《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迄今已发表7版《建议》。基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从第 8 版开始,由原《建议》更新为《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2023年,38岁的周若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项目临近节点时常连续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依旧早起开会。她爱喝浓咖啡提神,每天至少三杯,晚上加班时还会配功能饮料。饮食节奏被频繁打乱,有时中午只吃几口沙拉,晚上回家后再吃外卖的烧烤或麻辣烫。她习惯长时间坐在
口服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中风的基石,但长期抗凝治疗有潜在出血风险,患者的依从性也会由于焦虑情绪、持续监测需求等而受到影响。近年来,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成为中高危血栓栓塞风险且有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者中极具吸引力的非药物替代方案。
在最近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调查中,超过 50% 的人表示,冷食和冷饮至少有时会引发心房颤动。超过 80% 的避免食用冷食和冷饮的参与者表示,这样做有助于消除或减少心律失常。大多数参与者向医生提到了这种现象,但表示他们的说法被驳回了。
近日,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邱健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彭健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批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指导下的房颤消融手术。该技术通过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CARTO 3)与脉冲电场消融(PFA)的深度整合,实现了房颤治疗的精准定位与安全消
前海 脉冲 房颤 varipulse varipulse脉冲 2025-06-27 09:58 11
脑卒中作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密切关联正引发医学界的深度关注。数据显示,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致残,而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较非房颤人群升高5倍,这种高风险关联源于左心耳特殊的解剖生理特性。当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房颤发生时,左心耳内血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礼物]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
房颤,这个名字听起来温和得像是老邻居家的猫,却是心脏跳动节奏的“造反者”。而当它牵起脑梗这位“老搭档”的手,结果往往不是一句“没事儿,歇歇就好”能应付的。
关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数据较少。本研究旨在描述CCS患者中NOAF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其对心血管(CV)结局的影响。
6月3日—6月7日,由四川省医学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八次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暨 2025 West China 房颤周专题会议”在成都举行。
56岁王淑珍的是一位在社区卫生站工作的退休护士。年轻时,她在乡村做防疫和护理,经常风吹日晒、奔波劳累,曾多次因扁桃体炎、高热未及时治疗。五年前,她开始感到活动后心慌、气短,一查才知道是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影响的是二尖瓣,伴有轻度反流。
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使用加拿大安大略省2007至2019年间确诊房颤的≥66岁患者数据集。采用病因特异性风险回归模型,评估2年随访期内女性性别相关的卒中风险调整后风险比(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