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发作前是什么感觉?27名患者告诉你体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0 20:11 3

摘要:我国成年人首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不是癌症或心脏病,而是中风(也称脑卒中),这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

我国成年人首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不是癌症或心脏病,而是中风(也称脑卒中),这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

中风发病前,会有哪些信号?在瑞典的一项访谈中,患者们说出了亲身体验。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薛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苏敬敬

中风发作是什么感觉

瑞典哥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与27名首次中风的成年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后,将患者发病体验大致归纳为以下五类。

身体突然“蔫了”

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脑细胞供氧不足,身体就会发出“低电量紧急信号”,患者表现为莫名乏力、精神萎靡。

有患者表示:“50多年没在白天睡过觉,中风那天躺了一整天,依然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与普通劳累不同,这种疲倦突然出现且持续不退,往往给人不对劲的预感。

天旋地转与头痛

小脑或脑干负责平衡和感觉,脑血管缺血,会头晕、失衡,头痛则多因脑血管异常扩张或压迫周围组织所致。

很多患者发病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转”,让人站不稳,引发恶心呕吐;有人觉得像喝醉酒或宿醉未醒,头颈部发紧、发热,头痛可能呈针扎样、重压感或“像有虫在脑中爬行”。

周遭陌生而怪异

大脑枕叶管理视觉,颞叶管理记忆和认知,脑供血异常,这些区域运行出错,让人产生幻觉和定向障碍,分不清真实与虚幻。

有患者出现感知错乱,如发觉“冰箱突然自己移动”“墙上的画掉下来又消失”;有人看到不存在的人影,或觉得周围的一切在“慢动作播放”;还有人思维混乱,甚至认不出自己的腿。

身体多部位“罢工”

中风时,脑皮层中控制运动、感觉、语言和视觉的功能区受损,导致相应的身体功能瞬间丧失或减弱,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手脚不听使唤,手臂或腿突然发软且无力控制,同时出现麻木、针刺、迟钝或被电击的感觉。言语不清,出现大舌头,说话像喝醉,词不达意,或根本说不出话。嘴歪脸斜,照镜子发现面部不对称,嘴角下垂。视力障碍,看不清物体细节,阅读困难。精细动作困难,如扣不上扣子、拿不住东西。这些都是中风的典型信号。

猝不及防摔倒

当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平衡的小脑、脑干,或连接大脑与脊髓的运动传导通路,出现大面积或关键部位受损,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会瞬间崩溃,导致平衡丧失和跌倒。

有人毫无征兆地滑坐到地上,有人走路时突然绊倒,还有人瞬间瘫软。

第一时间识别中风能救命

中风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当大脑缺血超过3小时,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性损害。如果早期识别中风症状,及时送医并接受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很好地恢复。因此,及时识别症状十分关键。

“120”测试

1:是看,脸是否有口角歪斜;

2:查看两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是否口齿清晰。

如突发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闭目难立征试验

又称昂白试验(Romberg's test),是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具体方法:检查时,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睁眼和闭眼时出现摇摆或跌倒,应考虑小脑发生梗塞。

小脑发生中风还有几个症状,比如:

头晕,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稳定后头晕消失;走不直,像酒喝多了一样;用筷子夹东西,越接近目标越不准。

5个生活细节防中风

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者,以及吸烟者、肥胖者、有中风家族史的人为中风高发人群,要尤其当心以上信号。

日常生活中,预防中风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严控血压,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并每日监测,盐摄入量低于5克/天,戒烟限酒。

维持健康体重,遵医嘱控制血糖、血脂,适量多吃全谷物、蔬果、瘦肉,少吃油炸食物、甜点。

坚持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静坐时可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治疗房颤,患者要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预防心房内血栓脱落导致脑梗死。

定期体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症状类似中风,大多可在1小时内缓解,但这是中风强烈预警,应立即就医。

中风发作时的感觉千差万别,但“突然发生、持续存在、前所未有”三大关键词是核心,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远离这场“脑内风暴”。▲

来源:前方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