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38岁的周若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项目临近节点时常连续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依旧早起开会。她爱喝浓咖啡提神,每天至少三杯,晚上加班时还会配功能饮料。饮食节奏被频繁打乱,有时中午只吃几口沙拉,晚上回家后再吃外卖的烧烤或麻辣烫。她习惯长时间坐在
2023年,38岁的周若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项目临近节点时常连续熬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依旧早起开会。她爱喝浓咖啡提神,每天至少三杯,晚上加班时还会配功能饮料。饮食节奏被频繁打乱,有时中午只吃几口沙拉,晚上回家后再吃外卖的烧烤或麻辣烫。她习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间隙少有伸展,偶尔感到心口短促或心悸,会用深呼吸压下不适。几个月前的体检,心电图提示偶发房性早搏,她只当是疲劳所致,继续在高压与不规律的生活中循环...
2023年9月29日下午,周若涵完成报表后合上电脑,胸口忽然像被轻轻撞了一下,心跳停了一拍似的。她愣了一下,捂着胸口手指轻轻拍了拍。心口那股突兀的跳动让她有些不安,耳边像多了一阵轻轻的嗡声。她慢慢吸了几口气,想让自己放松下来,可肺脏的收放还是有些费力,仿佛有一块石头悄然压在了胸口。胸膛里的鼓点跳得不均匀,忽快忽慢。她放在左胸口的手,透过衣物能感到里面的跳动有些乱,手心很快出了汗。她当作昨晚没有睡好,并没有太在意,可眼睛已经有些难以集中在屏幕上。
过了几分钟,心跳又乱了起来,这次不只是偶尔的停顿,而是快慢夹杂,像在乱拍鼓。胸口开始一阵阵发胀,闷得直往嗓子眼冲,让她每口气都吸不满。她下意识地抬高肩膀,好像这样能多吸点气,脖子上的青筋微微绷起,一股沉闷在胸腔里蔓延,如同上半身泡在了水里。眼前的画面开始有点发灰,像蒙了一层薄雾。她不由得揉了揉眼睛,但仍然没有任何变化,一股寒意渐渐爬上脊背,但胸口还是一阵一阵地乱跳,每一下都顶得她有些不安,不由得深深地喘气。
喉咙里突然像是塞进去棉絮,她感到一阵口渴,随即准备起身拿水杯,突然间心跳猛地加快,胸口像被密密的撞击撑满。她喉咙发紧,吸气时像被卡住,只能断断续续地喘着。眼前的东西开始晃动,桌上的水杯都看不清了。她抬手捂着胸口,摸到一阵急促又不规则的跳动。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渐渐地开始沿着脸颊往下滑。她试着大口吸气,可胸腔像被一根绳子绕了好几圈勒住一样,空气进不来多少。
她明白自己必须要呼救了,可是伸长了手臂也碰不到桌子上的手机,眼前的手指尖已经变得青紫,不停地颤抖。面前的景象像是蒙上一层层黑色纱布,越来越暗,她定了定神才发现自己的身体在摇晃,脚步还没迈出去整个身体便猛地软下来,整个世界旋转着翻腾接着她的身体就猛地扑倒在地,一声闷响引来门外的同事推开门,看见周若涵已然捂着胸口倒在地上,满色青紫,胸口起伏急促又浅表。同事见状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送到急诊时,周若涵意识清楚,但脸色苍白,额头有细密的汗珠。护士记录:体温36.5℃,血压102/64 mmHg,心率每分钟148次,节律明显不齐。心电图显示房性心律不齐伴阵发性心动过速,间期出现房颤波,ST段轻度压低0.05mV。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2%,血钾水平偏低(3.3 mmol/L)。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轻度增大,射血分数正常。急诊给予吸氧、静脉补钾,并用短效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症状在二十分钟后稍有缓解,周若涵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第二天,医生在病床前告诉她,此次发作与电解质失衡、长期高压力作息以及缺乏规律运动都有直接关系。即便短时间内用普罗帕酮控制了心律,如果诱因未去除,依旧可能反复发作。医生建议短期内继续口服普罗帕酮维持治疗,并严格监测血钾与肝肾功能。饮食上增加富钾食物,避免空腹大量饮用咖啡、浓茶或高糖饮料,保持充足睡眠。生活方式上减少连续伏案工作时间,增加低强度有氧运动,学会在心悸早期进行深呼吸和迷走神经刺激法以缓解症状。医生强调,这类心律失常若反复发作,可能演变为持续性房颤,增加血栓与心衰风险,需要高度重视。周若涵仔仔细细听完每一个字,而后表示自己记住了。
住院三天后,周若涵出院回到家中,严格按医嘱每日服用普罗帕酮,并定期测量心率与血压。她将早餐时间固定在早上七点半,餐中增加了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咖啡和奶茶被完全替换成温水和淡茶。每天午休后,她会进行20分钟的慢走,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心率波动。晚上不再熬夜处理工作信息,而是固定在十点半前入睡。她将电脑桌旁放了一个血压计和秒表,一旦出现心跳加快的感觉,就坐下深呼吸,同时记录发作时间和持续分钟数。一个月下来,心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也比之前稳定了许多。
一个月后的复查中,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78次/分,夜间最低心率56次/分,未见持续性房颤,仅偶发房性早搏3次。血钾回升至4.1 mmol/L,肝肾功能指标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直径恢复至正常范围,射血分数维持在64%。医生肯定了治疗效果,但提醒她普罗帕酮虽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长期使用需关注药物对心脏传导系统和肝功能的影响。周若涵点了点头,随后便记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走出医院的时候,她不免放松了紧绷的身体,然而没有人知道,不久后的一场灾难即将改变她现有的安稳生活...
2024年10月28日清晨六点半,周若涵在半梦半醒间被一阵胸口发紧的感觉惊醒,像是心脏被捏了一下又迅速放开。她猛地睁开眼睛,耳边能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快,如同一只兔子在胸口里蹦跳着。她不敢立刻起身,怕那股异样感加重,便轻轻翻身躺平,试着深吸气,却发现吸到一半胸口就有阻滞感,仿佛身上的衣服紧紧勒住了。她伸手去扯自己身上的睡衣,发现那股阻滞感仍然没有消失,她安然躺在床上缓缓吐气,等待这股异样自己消失,可心口那种似有若无的颤动感,让她渐渐生出一股不安。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试着慢慢坐起身,胸口的压迫感突然变得更实在,心跳像在往前冲,带着轻微的撞击感。她呼吸骤然间急促,吸进的空气似乎不够用,下意识张开嘴去大口换气,却感觉喉咙都有些收紧。还没等坐直,她的视线开始有轻微的晃动,像窗外的光在摇曳。她坐在床边缓了缓,随即想站起来走到窗边透透气,可脚刚落地,腿部就传来一阵虚软感,如同被抽去了力气,她只能扶住床沿缓缓挪动。每一步都让胸口的跳动更凌乱。耳边传来一阵阵低沉的闷声,像能听见自己胸口里那一面鼓被人敲响。
还没走到窗边,心率已经快得让她分不清每一次跳动之间的间隔,胸口像被一只沉重的手压住,偶尔还突然漏拍,震得她眼前一阵阵发白晃动。她试着坐回床边,手刚扶上床头,却发现指尖发麻延伸到了手腕。压迫感已经逼到喉咙口,呼吸短促到只能用肩膀带动胸腔,整个人如同被前后两块石头给挤压着,窒息连带着一股极强烈的不安让她开始微微发抖。
她感到脑袋发胀,耳鸣开始盖过外面的声音,甚至有一瞬间想闭上眼休息,但胸口那一阵乱跳,让她猛地意识到必须要求救。她费力地掏出手机,手指胡乱颤抖着,许久才按下丈夫的电话。但轻微的松懈,就让一股疲惫从身体深处缓缓升上来,手脚的力气伴随着一声叹息全数流走了,她眼前猛地一阵发黑,一顿一顿地跪倒再趴倒,整个人瘫软在了地上没了动静。电话那头的丈夫呼唤了许久都没有回应,见状不妙,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急救车抵达时,她的心率已超过每分钟180次,血压降至78/46 mmHg,意识间断性模糊,手指冰凉。医护迅速为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在车上进行心电监测,提示室性心动过速伴多源性早搏。送入急诊抢救室后,值班医生立即下达急查血气分析、肌钙蛋白、血钾及血镁。血气显示pH值7.28,提示酸中毒;血钾3.1 mmol/L,偏低;肌钙蛋白显著升高至1.92 ng/mL,提示心肌损伤。急查心电图显示室颤倾向,监护仪心律波形剧烈波动。医护团队迅速予以电复律,两次150J放电后,心律短暂恢复为窦性,但不到一分钟再次陷入混乱。与此同时,周若涵的血压继续下降,已难以测出,皮肤逐渐出现花斑样改变。
在持续胸外按压与静推普罗帕酮的过程中,周若琳心电监护一度出现短暂的心室自主活动,但很快转为无脉电活动。抢救小组更换为肾上腺素联合持续按压,呼吸机维持高浓度吸氧,持续40分钟无有效自主循环恢复。主任在确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后,宣布临床死亡时间为凌晨4时18分。周若涵的丈夫呆坐在抢救室外的长椅上,双手一直抓着急救病历单,指关节泛白,久久未能松开。丈夫整个人僵在原地,嘴唇颤了几下,却没能发出声音,眼睛直直地盯着医生的口型,仿佛在等一个反转的答案。但胸口骤然一空,手里的病历单被揉成一团,不知不觉已经红了眼眶。
医生想要上前安慰,但周若涵的丈夫声音止不住地颤抖,眼里泛着血丝:“她在家里一切都照着你们说的做。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晚上十点前关灯睡觉,午休连手机都不碰。吃饭按你们定的食谱来,少盐少油,每天三餐都称好量,水果蔬菜换着搭。普罗帕酮一次不敢漏,定好闹钟提醒,哪怕半夜醒来也会确认时间。为什么还会出这种事?而且来的这么突然!”他的手都在不停地抖动,因为激动而不停喘着气,“上个月复查结果不是还很稳定吗?你们不是说指标正常,可以安心养着吗?”情绪压到极点,他的手不自觉地攥紧,指关节发白,
医生原本以为,这样的恶化多半是因为患者没有按时服药,或者在生活上有疏忽,比如饮食过油、熬夜、情绪波动过大。但周若涵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她的用药记录、生活作息、饮食控制几乎挑不出错。于是,他开始反复调出所有入院、复查时的病历和检查报告,从心电图到动态心率监测,从血药浓度到肝肾功能,每一项都仔细比对,试图找到蛛丝马迹。 影像资料一份份翻过,化验单一张张核对,连每次复查时的病房记录也不放过。他又把周若涵的丈夫请来,重新聊起她在家的细节,甚至追问到用药前后的感受、每顿饭的时间、睡眠的起夜次数,但对方的回答始终与记录相符,没有任何能解释这次骤变的漏洞。
反复思索无果后,医生明白,自己能做的排查几乎已经走到尽头。为了对周若涵负责,也为了避免再有下一个周若涵出现,他决定将病例从入院记录到复查数据、从病情曲线到生活细节,一一整理成完整报告,带到全院大查房上,与各科专家集思广益。院长在审阅病例时,很快察觉到其中的复杂性与棘手之处——既有病情突变的速度,又有找不到诱因的困境。为了保证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他亲自联系并邀请了在心血管领域享有盛誉的张运院士坐镇这次查房,希望能在他的经验与视角下,为这个悬而未解的病例找到突破口。
张运院士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1985 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200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以及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长期从事动脉粥样硬化与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张运院士在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方面居国内外领先地位,曾率先开展包括多普勒超声、三维实时心动图在内的多项创新技术,使无创检测成为心脏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他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重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 SCI 收录论文数百篇,承担众多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
查房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在听完主治医生详细汇报完病例经过后,现场却罕见地陷入一片沉默,空气里带着凝重的压抑感。很显然,这些来自不同专科的医生,一时间都没能在病例中找到破绽或明确诱因。几秒的停顿后,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张运院士身上。他没有急着发言,而是低头反复翻看着周若涵的入院记录、复查结果和病程摘要,甚至停留在几份化验单上逐行比对。良久,他才抬起头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深思:“在这个病例里,一位在生活中做得面面俱到的患者,不可能无缘无故走到这样的地步,一定是我们遗漏了什么。”他顿了顿,合上病例夹,视线扫过会场,随即表示他将要亲自出面,见一见周若涵的丈夫。或许在面对面的谈话中,能从一些不经意的细节里,找到被忽视的答案。
两天后,张运院士在医院的会客室见到了周若涵的丈夫。他没有急着进入正题,而是像老朋友叙旧般,从家常聊起,把对方的情绪一点点放松下来。那些在病程讨论中医生们已经问过的细节,他又耐心地问了一遍;而之前没人涉及到的更琐碎的生活场景,他同样一一追问。饮食的每一次变化、作息的细微调整、用药时的习惯,甚至到出门携带物品的小动作,都在他的提问范围内。
然而,回答始终严丝合缝。周若涵的生活方式几乎挑不出任何问题:三餐规律、低盐低脂,按时服药,作息固定,从不熬夜,也无不良嗜好。张运院士在记录本上写写划划,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但翻来覆去仍找不到明显漏洞。时间过去将近一小时,他放下笔,微微叹息,随即提出,希望能看看周若涵的生活记录——包括她的日记、用药表、以及手机里的健康监测数据,也许那里能留下一些不经意的线索。
周若涵的丈夫思索片刻,便拿出了那本周若涵一直在自我记录的笔记本,那上面一笔一划都是周若涵对自己的健康的监护。张运院士接过那本笔记,随后郑重地翻阅了起来,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仍然没有看见任何有关疾病的线索,就连面前周若涵的丈夫也有些坐立不安,不免微微有些躁动起来。然而张运院士仍然心平气和地翻阅着,直到一项普罗帕酮的服药记录映入眼帘,一个念头如同石块投入平静湖面般,激起一圈圈涟漪。
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一个解释,骤然间出现在张运院士的脑海中。他指着那条记录,随即向周若涵的丈夫又提出了3个此前未提及过的问题,一时间周若涵的丈夫也愣住了。随着一一的解答,周若涵的丈夫仍然不解:“我妻子一直都是安全服药啊,从来都没有什么问题。她以前确实在服药的时候会吃这3种食物,但我还是不明白这3种食物和她的疾病有什么关系...”
张运院士摇了摇头,沉稳地开口:“不。这3个食物恰恰是服用普罗帕酮的大忌。多年来,许多的心律不齐患者在服用普罗帕酮来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会认为自己已经遵从医嘱来服用药物,从此就再无后顾之忧,但往往忽略了3种食物对于自身疾病的危害。这3种食物在服用普罗帕酮的过程中食用,就不再是营养丰富的食物,而是疾病的加速剂啊!这样的例子,本就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周若琳确诊阵发性房颤后,一直严格遵医嘱服用普罗帕酮。她性格细致,买了分格药盒,定好早晚闹钟,甚至外出时也会在包里放上备用药。入夏后,她迷上了西柚的清香酸甜,早餐榨汁,午后再来一杯冰镇西柚水解渴,觉得既能补充维生素又有利健康。她没意识到,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会显著抑制肝脏CYP3A4酶活性,延缓普罗帕酮代谢,让血药浓度悄然升高。最初,她只是夜里偶尔心慌,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直到一次晨跑后突感胸闷、步伐不稳,才察觉这种看似健康的饮品,正在增加心脏传导系统的负担,让复发的风险无声累积。
工作间隙,她还有另一种看似无害的习惯——喝甘草水。嗓子干痒时,她会煮一壶浓甘草水慢慢喝,冬天做汤也常放几片甘草润喉。她从未想到,甘草中的甘草酸会导致钾离子水平下降,引发低钾血症,而低钾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那段时间,她曾在上下楼时感到小腿抽紧、脚尖发麻,却以为是久坐后血液循环不畅。某天傍晚做家务时,她突然感到胸口收缩般的紧绷,心跳急促紊乱,额头瞬间冒出冷汗。即便她的普罗帕酮服用一如既往规律,电解质失衡仍能在顷刻间击穿控律防线,让心脏骤然失序。
她的生活里还保留着多年形成的草药茶习惯。周末清晨,她会到熟悉的中药铺,抓黄芩、柴胡、薄荷等,煮成一壶茶,全天保温饮用,认为这样能疏肝解郁、提神清热。但她不知道,部分中药成分会诱导肝脏代谢酶活性,缩短普罗帕酮的半衰期,让血药浓度难以稳定。心肌在低药物覆盖期暴露于未受控的电活动中,微小异常逐步积累,可能在情绪紧张或体力透支时突然爆发。一次外地出差,她上午连开三小时高压会议,中午只匆匆吃了几口外卖,下午胸口便开始翻涌,心率监测数字急速上跳。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这些看似养生的习惯,可能正为复发埋下隐秘的引线。
这些细节在日常中并不起眼,却在周若琳的身体里构成了复杂的交互效应。西柚抑制药物代谢,使药效在体内积聚,甘草降低钾水平,削弱心脏电生理的稳定性,而草药茶又加速药物清除,制造药效波动。她的心脏在过量与不足之间反复摆动,电传导系统时而被抑制,时而暴露在不受控的节律下,最终导致房颤复发。这些变化来得隐蔽,几乎没有一次是突然而至,而是在数周、数月的累积后,悄悄跨过了临界点。当她回忆这些饮食习惯时,才发现自己从未将它们与药物联系起来。
资料来源:
[1]崔文佳. 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应用于房性期前收缩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8):21-23.DOI:10.16286/j.1003-5052.2025.08.007.
[2]申京凤,甄国栋,秦丽娜. 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11):20-23.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5.11.006.
[3]李晶晶,汤佩,汪帅. 心可舒片与普罗帕酮联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J].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2025,11(02):32-36.
(《纪实:38岁女子心律失常走了,主任:吃普罗帕酮,需远离3种食物》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陈医生科普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