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危害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房颤管理指南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0 15:07 3

摘要:哪怕只有几秒钟、几分钟,也都要关注,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疾病的名字很形象,被称为“心房颤动”,又名“房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当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心慌、胸闷,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卒中、血栓栓塞、心衰等多种并发症,

如果有一天,心脏“乱跳”得像刚捕上岸的鱼,扑通扑通猛跳,心烦意乱,可是过一会儿又恢复平静——这是病吗?

哪怕只有几秒钟、几分钟,也都要关注,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疾病的名字很形象,被称为“心房颤动”,又名“房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当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心慌、胸闷,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卒中、血栓栓塞、心衰等多种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如多数疾病一样,对于房颤而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十分关键。事实上,房颤的发生发展和以下三类常见的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1、基础疾病与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增加,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这与心脏结构老化、纤维化及电信号传导异常有关。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房扩大,从而诱发房颤。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肌缺血可破坏心房正常电活动。糖尿病: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引起心肌代谢异常,促进心房结构重构。

2、不良生活方式

酗酒:长期过量饮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并引发“假日心脏综合征”(突发性房颤)。缺乏运动或过度运动:久坐不动或极端高强度运动均可能影响心脏健康。吸烟:尼古丁等物质可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肌缺氧,间接增加房颤风险。

3、其他健康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反复缺氧和胸腔压力变化可触发心房电活动异常。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缺氧和肺血管阻力升高可能诱发房颤。

预防房颤需综合干预,不妨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膳食、戒烟限酒、按时作息、适度运动开始,这能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颤发生率和并发症风险。

《中国心房颤动指南(2025)》发布会现场

2025年8月9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发布会在江苏无锡正式召开。值得注意的是,《指南》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在房颤综合管理中的独特价值,参松养心胶囊成为维持窦律首推创新中药。

基于多项高质量循证研究,指南明确指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单独使用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性心律,或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AAD)联合使用(IIa,B级证据)。对于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患者,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

从窦律维持效果来看,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参松养心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安全性更优;对于接受射频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参松养心可降低术后1年内复发风险达40%,显著减少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房颤负荷(包括持续时间和发作频次),并延缓首次房颤/房扑发作时间。

当然,除了按照《指南》推荐,坚持对症服用药物调理外,在后期康复过程中,也要遵循医嘱,将科学治疗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从预防到治疗全程做好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心律平稳、生活如常”的健康目标。#心脏怦怦乱跳别忽视 房颤管理指南新鲜出炉#

来源:孟大夫健康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