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重磅发布!要点一文掌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8 19:56 1

摘要:自2001年发布《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迄今已发表7版《建议》。基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从第 8 版开始,由原《建议》更新为《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自2001年发布《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迄今已发表7版《建议》。基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从第 8 版开始,由原《建议》更新为《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2025年8月6日,《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简称《指南》)网络首发!本《指南》在吸收国内外房颤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近年来有关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进行修订。经专家组充分讨论、提炼、升华,形成本《指南》,以期进一步提升对房颤科学管理的水平。本文摘录了《指南》关于房颤定义与分类、筛查与评估、重点内容及相关建议,以飨读者。

房颤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房颤是一种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显示为:P 波消失或无明确可重复的 P 波,常以“f”波代之;在无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R-R 间期绝对不规则。

2.分类

有关房颤地分类方法很多,考虑房颤发作的时程长短对于心肌损伤及临床治疗决策选择的不同,目前多以房颤发作的时程予以分类,包括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新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

表1 根据时程的房颤分类

图源自《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下同)

房颤的筛查、评估

单导联心电图筛查发现房颤心电图持续时间≥30 s,可确立房颤诊断(I,B);

当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设备提示可能存在房颤时,须行12 导联心电图确诊(I,B);

对于年龄≥65岁者,就诊时应行常规心律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房颤(I,C);

对于年龄≥75岁或年龄≥65岁且伴有CHA2DS2-VA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考虑使用更长时间的无创心电图筛查,以确保尽早发现房颤(IIa,B);

在治疗前后评估房颤相关症状的影响,为共同决策提供信息并指导治疗(I,B)。

房颤患者在确诊之后,需进行系列临床评估,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评估等,以便了解房颤病因、整体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临床评估。建议在初次诊断房颤 6 个月后重新评估,然后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建议使用修改版欧洲心律协会(EHRA)症状评分以评估房颤患者症状的严重性。

表2 修改版欧洲心律协会症状分类量表

房颤的管理模式

图1 房颤分级诊疗模式图

重症、急性房颤及共病多、并发症多的房颤患者应实行多学科团队(MDT)共管(I,A);

动态评估病情特征和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的临床决策(I,B);

房颤患者的管理需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I,C);

依患者病情实行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分级管理(I,C);

以医院为单位建设房颤中心,从筛查、门诊、住院、手术、随访、康复等环节全程规范化管理,动态评估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房颤管理水平(I,C);

建设区域心律失常救治单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医诊所房颤管理单元提升同质化管理可及性(I,C);

移动医疗技术辅助决策系统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较优的成本效益比(IIa,B)。

房颤预防脑卒中和血栓栓塞

1.房颤抗凝管理

推荐口服抗凝药物(OAC)用于血栓栓塞风险增高的房颤患者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栓塞(I,A);

房颤患者的OAC治疗首选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I,A);

CHA2DS2-VA 评分≥2 分的房颤患者使用OAC(I,B);

肥厚型心肌病或心脏淀粉样变伴房颤患者,无需评分而应常规OAC(I,B);

机械瓣膜及合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I,B);

使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维持在2.0~3.0 之间,且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70%,否则,推荐更换为DOAC(I,B);

需密切随访并动态评估房颤患者栓塞、出血风险,以调整治疗策略,并定期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I,B);

CHA2DS2-VA 评分1分的房颤患者使用 OAC(IIa,C);

不推荐抗血小板治疗替代抗凝治疗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栓塞(III,A);

若无OAC绝对禁忌,高出血风险不能作为不启用OAC预防脑卒中的依据(III,A);

CHA2DS2-VA评分0分的房颤患者,无需以预防脑卒中为目的的抗血栓治疗(III,B);

不推荐根据房颤类型决定是否抗凝治疗(III,B);

若不符合DOAC减量标准,不推荐DOAC减量应用(III,B)。

2.左心耳封堵

对于左心耳电隔离后的房颤患者,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I,A);

CHA2DS2-VA评分≥2分,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①不接受或存在长期抗凝治疗禁忌证(I,B);

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IIa,B);

③HAS-BLED 评分≥3分(IIa,C);

对于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如存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适应证,可同时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IIa,B)。

3.手术切除或闭合左心耳

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行左心耳手术闭合或切除,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血栓栓塞(I,B);

对于接受胸腔镜下房颤消融或杂交房颤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应考虑左心耳手术切除或闭合,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血栓栓塞(IIa,C);

对于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房颤患者,可考虑通过胸腔镜下手术单独闭合左心耳,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血栓栓塞(IIb,C)。

4.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出血管理

对于正在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且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关键部位出血的房颤患者,应考虑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静脉注射维生素K,以期快速纠正INR(I,A);

对于正在接受达比加群治疗且发生危及生命出血的房颤患者,推荐使用依达赛珠单抗快速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I,B);

对于正在接受因子 Xa 抑制剂(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治疗且发生危及生命出血的房颤患者,推荐使用PCC快速逆转因子 Xa 抑制剂的抗凝作用(I,B);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房颤患者,建议暂停抗凝治疗直至出血原因被纠正(I,C);

对于患有房颤,且伴有如风湿性心脏病或机械心脏瓣膜等高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每年>5%)情况的患者,脑出血后早期(1~2 周)恢复抗凝治疗,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IIa,B);

对于正在接受达比加群治疗且发生危及生命出血的房颤患者,若无法获得依达赛珠单抗,应使用 PCC 来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IIa,C);

对于发生严重胃肠道出血的房颤患者,在纠正出血的可逆原因并重新评估长期治疗的益处和风险后,与 MDT 及患者共同决策,恢复OAC(IIb,B);

对于房颤患者,若存在脑出血复发风险高的情况(如脑淀粉样血管病),可考虑采用避免抗凝治疗的策略如左心耳封堵(LAAO),以降低脑出血复发风险(IIb,B);

对于房颤合并脑出血的患者,可考虑在脑出血后延迟(4~8 周)恢复抗凝治疗,以便在仔细权衡血栓栓塞和出血并发症风险后,平衡风险和获益(IIb,C)。

图2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出血管理

5.特殊人群抗凝

表3房颤合并冠心病

图3 房颤合并冠心病抗凝治疗时程

表4 房颤合并CKD

表5 房颤合并肝脏疾病

表6 房颤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表7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

房颤的节律控制

症状性房颤尤其合并心衰者,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症状、生活质量(QoL)和预后(I,B);

无症状性房颤患者早期节律控制亦可改善预后(IIa,B)。

图4 房颤患者复律的抗凝治疗流程

表8 导管消融适应证

表9 经导管消融技术与方法

表10 导管消融房颤的抗凝治疗

导管消融相关建议(上下滑动查看)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为控制房颤心室率和缓解症状,心室率控制治疗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初始治疗,可与节律控制策略联合,也可作为单独治疗策略(I,B);

对于 LVEF>40% 的房颤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䓬、维拉帕米或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和缓解症状(I,B);

对于 LVEF≤40% 的房颤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或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和缓解症状(I,B);

如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其血清浓度不应超过 1.2 ng/ml(IIa,B);

对于不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长期心室率控制的初始目标推荐宽松心室率控制(静息心率

对于阵发性房颤,可单独使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Ⅱa,B)或稳心颗粒(Ⅱa,C)维持窦性心律,也可与传统 AAD 联合使用(IIa,B/C);

若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房颤患者症状或心室率,应考虑联合应用控制心室率药物,密切监测心率以避免心动过缓(IIa,C);

如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无效,或不能使用,可考虑静脉应用胺碘酮以紧急控制心室率(IIb,B);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LVEF显著下降的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胺碘酮、洋地黄制剂、艾司洛尔或兰地洛尔以紧急控制心室率(IIb,B)。

急性房颤的治疗

根据 CHA2DS2-VA 评分决定复律后是否需要长期OAC 治疗(I,A);

因房颤发作引发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果没有禁忌证,应即刻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I,B);

房颤复律后继续抗凝 4 周(I,B);

在紧急复律前或复律后立即给予 DOAC,或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I,C)。

图5 急诊房颤治疗流程图

本文摘编自: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J/OL].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https://doi.org/10.13333/j.cnki.cjcpe.2025.04.00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健康细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