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上半年GDP总量前十名的城市仍然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除了南京以外,这些城市半年GDP均超过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它们组成了中国城市的“2万亿俱乐部”。而目前距离“2万亿”门槛较近的城市主要是南京、宁波和天津,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随着各地纷纷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27座万亿GDP城市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也纷纷呈现。
数据显示,上半年GDP总量前十名的城市仍然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除了南京以外,这些城市半年GDP均超过1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它们组成了中国城市的“2万亿俱乐部”。而目前距离“2万亿”门槛较近的城市主要是南京、宁波和天津,2024年经济总量在1.80万亿元—1.85万亿元,但今年上半年这三座城市的增速为5.3%、5.1%和5.3%,如果以这一增速计算,年底冲击2万亿元GDP难度较大。
不过,“准万亿”城市的发展则更为乐观。温州、大连、徐州上半年增速均超过6.0%,GDP总量分别为4831.9、4647和4509.3亿元,其中温州、大连的总量还超过了去年新晋的“万亿城市”唐山。如果按照当前增速,这三座城市年底均有望晋级“万亿俱乐部”。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大连能成功晋级,则将历史性地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塔尖”上的城市门槛也越来越高。30年前GDP过千亿的城市都很少,而到今年年底GDP“万亿俱乐部”或将扩容到30个城市,有一些经济发展较强的县级市经济总量也突破了千亿,整体上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良好的发展局面。
外贸大市增速回落
总体来看,和2024上半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主要外贸城市的增速普遍有所下滑。
具体来说,深圳增速为5.1%,和2024上半年的5.9%相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苏州增速为5.7%,和2024上半年的6.2%相比,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宁波增速为5.1%,和2024上半年的5.4%相比,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青岛增速为5.3%,和2024上半年的5.8%相比,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福州增速为5.8%,和2024上半年的6.2%相比,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泉州增速为5.8%,和2024上半年的6.7%相比,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东莞增速为4.8%,和2024上半年的5.3%相比,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不过,广州、佛山由于去年同期增速较低,同比数据出现了回升。广州2024上半年增速为2.5%,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3.8%,回升了1.3个百分点;佛山2024上半年增速为1.7%,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2.3%,回升了0.6个百分点。
米尔肯研究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尽管在过去6年里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中国经济仍然很需要国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十年来的首次大调整,消费和民企投资仍处于弱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外贸出口在经济中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对于中国城市发展来说,找寻新市场和提升生产要素增长是关键的解困方案,不过仍然需要时间。
秦尊文认为,广州和佛山作为先发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速出现放缓,是规律使然。另外也与其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广州的定位是国家商贸中心、全国制造业基地,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内地城市全面对外开放之后,广州进出口相对优势淡化,对拉动经济的作用有所减小。建议这一地区加强第三产业发展,与第二产业齐头并进,如果外向型经济占比过高,一旦外贸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对整体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大连等城市有望晋级
另外,继2024年河北省首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后,东北地区今年是否能够在“万亿城市”上取得零的突破,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从2024年27座万亿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有21座,中部、西部有6座,而东北则没有。从南北分布来看,南方城市有19个,北方城市有8个。而今年的3座准万亿城市中,温州、徐州在浙江和江苏省中都属于第二、三梯队的城市,如果晋级成功,温州将成为继杭州、宁波后浙江第3座“万亿城市”,而徐州则将是江苏的第6座“万亿城市”,在江苏“十三太保”中处于中游。但对于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来说,大连的晋级都将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记者注意到,7月底大连市委书记熊茂平在2025年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到,要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要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咬定目标不放松,强化市级统筹,做好同题共答,加强运行调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聚力攻坚突破,持续在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上下功夫。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征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万亿城市”的分布来看,南方城市中,除省会城市外,部分地级市GDP也突破万亿,但中西部基本都是省会城市。过去几年里,我国城市之间的相对差距似乎有所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拉大,显示区域协调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加强区域协调也是202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出台一批区域发展政策,实施一批区域重大项目,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政策,区域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万亿”标准或成历史
过去2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
2006年,上海成为中国首座突破万亿关口的城市;2008年,伴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GDP也超过万亿;2010年,广州成功撞线;2011年,深圳、天津、苏州、重庆一同晋级“万亿俱乐部”;2014年,武汉、成都携手跨入万亿门槛;2015年,杭州GDP超过万亿;2016—2018年,每年都有两座城市突破万亿,分别是2016的南京和青岛,2017年的无锡和长沙,以及2018年的宁波和郑州;2019年,佛山也实现了GDP万亿大关的突破;2020年,“万亿俱乐部”迎来历史性大扩容,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6座城市集体晋级;2021—2024年,东莞、常州、烟台和唐山成为“万亿之城”。同时,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已经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和广州5个。
秦尊文表示,随着我国发展实力的增强,“万亿俱乐部”作为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最为顶尖的城市的标准,或将在未来十几年里进入历史。取而代之的是“2万亿俱乐部”“3万亿俱乐部”等等,标准越来越高,甚至还会出现“5万亿俱乐部”。
记者注意到,近期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未来要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