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点睛秘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2:52 4

摘要:沂州府往西三十里,有座青石桥,桥头灯笼铺的老陈头有桩怪癖——他扎的动物灯笼从不点睛。可也奇怪,那些灯笼虽然没有眼睛,但活灵活现,镇上娃娃们举着无眼鲤鱼走街串巷,月光下红鳞泛着幽光,如同活鱼一般扭动。

沂州府往西三十里,有座青石桥,桥头灯笼铺的老陈头有桩怪癖——他扎的动物灯笼从不点睛。可也奇怪,那些灯笼虽然没有眼睛,但活灵活现,镇上娃娃们举着无眼鲤鱼走街串巷,月光下红鳞泛着幽光,如同活鱼一般扭动。

靠着一手独门手艺,老陈头的生意不错,挣得银两足够日常生活。可惜的是,他早年丧妻,与独子陈鹏相依为命,对这个儿子就特别娇惯,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沉迷赌博的恶习。如此一来,即便挣得再多,都不够败家子儿子的挥霍。

这一年的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铺子里来了个穿洋缎褂子的外乡人。他掂着盏积灰的旧灯笼笑着问:“老哥,这点睛的笔法,可是‘七星映月’的绝活?”

闻听此言,老陈头捏竹篾的手一抖,篾尖扎进指腹,他竟不觉得疼,心里只感到惊愕不已,暗忖道:来人怎么熟知我家族秘不外传的技艺呢?

就在老陈头诧异之际,外乡人呵呵一笑,自我介绍道:“我姓罗,从南洋回乡寻根,你可以叫我罗掌柜。”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十枚银元,“我也不绕弯子,你若能在五天扎出一只人形灯笼,再在子时给灯笼点上眼睛,我再添五百块大洋,这是定金。”

老陈头盯着银元,忽觉喉头发紧。这“七星映月”是祖传秘技,要点燃七盏油灯摆成星斗,借月光折射在灯面上作画,画成时灯影流转如星河倾泻。可父亲临终前叮嘱过:“点睛之笔落下,要么通灵引福,要么招灾惹煞,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使用!”

老陈头谨记父亲的遗言,守着灯笼铺子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只扎灯笼不点睛。但有一年,他还是迫不得已地露了一手绝技。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老陈头正准备打烊,就见屋外的雪地里蜷着一只白狐,后腿鲜血淋漓,琉璃似的眼珠直勾勾盯着他,眼神里满是乞求。他叹了一口气,心生怜悯找来一块棉布,准备给它包裹伤痕。

谁知,白狐却蹿进屋里,叼着一盏狐狸形状的油灯,腾地跳上房梁。

老陈头有些恼怒,问:“你这是何意?”

“请先生救我!”白狐忽然口吐人语:“我乃是青丘修行千年的六尾灵狐,因违反族规被打回了原形,只怕时日不多了。我听闻先生的点睛之笔,可以让人死而复生,特来此求助啊!”

闻听此言,老陈头有些犹豫,他也想试一试祖传的技艺。沉思片刻,他有所顾虑地说道:“人妖殊途,救了你并非善举,怕你要危害一方!”

“先生放心,我修行千年一心向善,从未伤害无辜,更不会祸害人族!”白狐信誓旦旦地央求道。同时,它衔着油灯艰难地从房梁上跳了下来。

老陈头不再犹豫,凝神聚气拿起狼毫笔,笔尖蘸着朱砂,再混着自己的指尖血,往那狐狸灯的眼睛处重重一点。

刹那间,狂风撞开窗棂,灯笼腾空飞旋,灯笼上的两点红光,如活物一般骨碌转动。就见白狐长啸一声,一头扎进灯笼里,瞬间化作一位白衣女子。

老陈头一脸愕然地看着眼前场景,有些不可思议,他第一次用独门绝学,没想到就成功了!

女子盈盈下拜:“蒙君点睛之恩,我将铭记在心,若有事需要我相助,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说着,手里多出一盏莲花灯浮在半空,焰心跃动着青、金、紫三色异火。“恩公,只要点燃这盏莲花灯,我必会来此相见。”

老陈头接过灯,看了又看,有些爱不释手。女子再次朝他施了一礼,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转眼几年过去,老陈头再没有使用过祖传绝技。而那盏莲花灯笼也被他视如珍宝,珍藏了起来。

如今,罗掌柜找上门来,出重金让老陈头扎人形灯笼,目的自然不简单。他没有答应,婉言拒绝了。

第二天的夜晚,罗掌柜又来了,他从袖中滑出一个鎏金算盘:“陈老哥,我给你的酬金够换半条街的铺面,为何不接这个买卖呢?”

见老陈头攥着灯笼不接话,罗掌柜阴笑着翻开账本:“您儿子在烟台赌坊欠的债,可够点三百次灯笼睛了。如果他的赌债无法偿还,三天后就到河里捞人吧!”

老陈头心头一沉,额头上的青筋暴涨,他攥了攥拳头:“我儿子欠下的赌债,怕是你做的局吧?说,你要我怎么做。”

见老陈头答应下来,罗掌柜眼里闪出一丝得意,“灯笼的骨架用你的,外面的纸用我自己的。”说着,示意身后的小厮抱上来一个匣子,放在了案几上。

“三天的时间,你足够扎出一盏人形灯笼,到时候我来看你点睛,若能成功,咱俩的账一笔勾销!”说完,罗掌柜嘴唇上扬,干笑几声离开了。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老陈头总感到哪里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

这一夜,老陈头没合眼,他挑选了最好的竹篾,用心扎出了一个人形灯笼。

待到五更天,灯笼的骨架已经完成。当他打开罗掌柜给的木匣,摸到那灯笼纸时,心中不觉一惊。凭着他多年的经验,感觉到手中的东西非纸、非布、非绸缎。

他用鼻子闻了闻,一股难闻的恶臭味。难道是——人皮!

忽地,老陈头想起了十年前的一桩旧案:沂州接连丢失孩子,直到官府抓住一个叫罗运生的男子,才知他练了一门邪术,用儿童的皮肤和人油增进法术,以此想长生不老。

难不成这罗掌柜就是罗运生?可他已经被问罪绞死在了法场,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莫不是……老陈头猛然明白过来,罗运生想借他的点睛之笔,靠着人形灯笼还魂,继续危害人间!

想到此处,老陈头怒不可遏,将刚扎好的灯笼拍了个粉碎。

情绪平复之后,他思忖起来,该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呢?不仅仅是他儿子的命,还有他陈家,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老陈头想一把火烧了灯笼铺远走高飞,可那又如何?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求助,求他救过的那只白狐。

他点燃了莲花灯,将它挂在了灯铺的店铺的门头上。虽然已经是天明时分,但灯笼却格外的耀眼。

一盏茶之后,灯笼铺里闪现出两位青衣小童,手中各提着两盏莲花灯,朝着老陈头施礼说:“我家主人有事,命我二人前来助您一臂之力。”

看见两个瘦弱的童子,老陈头心里有些失望,他担心地说:“那罗运生已经化成恶鬼,若无法力怕是降不住他。”

“老爷爷请放心,主人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自然做了万全之策。您和罗掌柜的交易不要在这铺子里,把他引到门前的石桥上,一切就解决了。”一位童子胸有成竹地解释道。

老陈头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

到了约定的夜晚,罗掌柜来到了灯笼铺前,却见老陈头站在铺子前的石桥上等他。他有些诧异,问道:“你怎么不进店,站在桥上干嘛?”

话音刚落,就见老陈头点燃了手里的三盏莲花灯,往桥墩一搁:“一盏照前尘,二盏问本心,三盏……”

莲花灯闪着紫色、青色和金色的光芒,光芒相互交织着,瞬间织成一张大网,直扑罗掌柜面门!只一瞬间,他便在网中现出白骨原形。

忽然,桥上升起了白雾,一位白衣女子从雾中走出,厉声说道:“兽尚知报恩,人怎不如妖?”说完,袖中飞出一道神器扣住鬼骨,将它拽入了河底。

白雾散尽,石桥上躺着一个人,正是老陈头的儿子。

老陈头跪下来朝女子道谢,只听空中传出一道空灵的声音:来日方长,有事点燃莲花灯。

自此,青石桥的灯笼铺子换了主人,曾经的鲤鱼灯全点了眸子,但不再活灵活现。有人说,老陈头带着一家老小隐居在了山林中;也有人说,他的儿子改邪归正,父子二人去了京城,开了更大的灯笼铺子。

小编写这些奇幻的民间传说,旨在传扬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并非传播封建迷信,请理性解读,我们下期见。

来源:阿侃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