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被未婚妻欺辱,转头高中娶了丫鬟,未婚妻后悔不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2 18:44 3

摘要:光绪十二年腊月,北风卷着碎雪片子往人脖颈子里钻。扬州城西柳树胡同口,柳文轩攥着退婚书,指节冻得发青。苏家大宅门前的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像是要把人生吞活剥了。

光绪十二年腊月,北风卷着碎雪片子往人脖颈子里钻。扬州城西柳树胡同口,柳文轩攥着退婚书,指节冻得发青。苏家大宅门前的石狮子张着血盆大口,像是要把人生吞活剥了。

"柳相公,我们小姐说了,您这落魄书生配不上苏家门槛。"苏家老管家鼻孔朝天,把一包碎银子扔在雪地里,"这是二十两纹银,权当施舍给叫花子过冬。"

柳文轩盯着那包银子,银角子上还沾着泥星子。他想起三年前苏老爷病重时,自己跪在苏家祠堂抄了七七四十九天《金刚经》,换来苏婉儿一句"非卿不嫁"。如今苏老爷前脚刚入土,后脚就换了天地。

"劳烦转告苏小姐,柳某虽穷,脊梁骨还直得像扬州瘦西湖的竹竿。"他转身要走,忽听得院墙内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苏婉儿正倚在二楼雕花栏杆上嗑瓜子,大红袄子衬得脸盘子煞白。她身边站着个穿绸裹缎的胖子,正是城东米铺王掌柜的独子。那胖子伸手要揽她腰,被她笑着躲开,手里金镯子叮当作响。

"柳公子留步!"小丫鬟小翠追出来,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袱,"这是您落下的《论语》手抄本,还有……还有件旧棉袄。"

柳文轩接过包袱,触手温热——小翠竟把棉袄在怀里焐热了。他抬头要谢,却见小翠鬓角沾着片雪花,鼻尖冻得通红,想是追出来时连斗篷都忘了披。

"柳公子,前些日子您教我写的'贫贱不能移',我记着呢。"小翠突然从袖筒里掏出个荷包,塞进他手里,"这是我自己攒的月钱,您……您拿着当盘缠。"

荷包上歪歪扭扭绣着枝青竹,针脚粗得像蚯蚓爬。柳文轩心头一热,想起去年冬夜,小翠总偷偷往他书房送炭盆,被苏婉儿发现后罚跪了整宿。

"小翠姑娘,这恩情柳某记下了。"他深施一礼,转身踏进风雪里。身后传来苏婉儿尖刻的笑声:"穷酸书生还想考功名?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腊月二十三,小年。柳文轩缩在城隍庙破草席上,就着残烛读《孟子》。忽然听见庙门外有响动,开门见小翠抱着个包袱,发梢结着冰碴子。

"公子,我偷了苏家的马车……"小翠话没说完,远处传来人喊马嘶。火把光中,王家恶仆举着棍棒追来。

柳文轩拽着小翠钻进芦苇荡,深一脚浅一脚往江边跑。后襟被荆棘划破,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眼见要被追上,江面突然驶来艘乌篷船,船头站着个戴斗笠的老艄公。

"两位可是要赶考?"老艄公嗓音沙哑,船头挂着盏气死风灯,"老朽夜观星象,见文曲星动,特来相迎。"

小翠还要犹豫,柳文轩已拉着她跳上船。船篷里摆着炭盆,暖得人直打喷嚏。老艄公划船如飞,竟是逆水行舟。江面上飘来缕缕幽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

"公子可曾听闻'江神娶亲'的传说?"老艄公突然开口,"每逢科举年,总有落第书生溺亡于此。说是江神娘娘要选乘龙快婿……"

小翠吓得直往柳文轩身后躲。柳文轩正要开口,船身突然剧烈摇晃。江水翻起巨浪,隐约见水底有红衣女子身影。老艄公却稳坐如山,竹篙一点,船已靠岸。

"前头就是金陵码头。"老艄公递过个油纸包,"里面有二十两银子,是位穿青布衫的姑娘托我转交。"

柳文轩打开纸包,里头除了碎银,还有块绣着并蒂莲的手帕。他猛然想起三年前救过的落水女子,那日他跳进秦淮河,救起的姑娘就穿着青布衫。

金陵贡院外,柳文轩赁了间柴房安顿。小翠白日里给人浆洗衣裳,夜里就着灶火纳鞋底。有天收工回来,见柳文轩对着空碗发呆,便从怀里掏出个纸包。

"公子,今儿东家赏了块酱肘子。"小翠掰开还冒着热气的纸包,自己却躲到灶台后啃硬馒头。柳文轩假装没看见她衣襟上的油渍,心里像被猫爪子挠似的。

放榜那日,小翠天不亮就去贡院门口守着。日头偏西时,一队报喜人敲着锣鼓冲进巷子。领头的官员展开黄绫,高声唱道:"捷报贵府柳老爷,高中丙戌科会元!"

柳文轩正在给小翠试新买的银簪子,闻言手一抖,簪子"当啷"掉进铜盆里。小翠慌忙去捞,湿漉漉的手在衣襟上乱擦,倒把新做的石榴裙弄脏了。

"柳公子大喜!"金陵知府亲自来贺,身后跟着个穿官服的年轻人,"这位是京城来的陆侍郎,要同您商议殿试事宜。"

陆侍郎生得面如冠玉,说话却带着关外口音。他盯着小翠看了半晌,突然问道:"姑娘可是扬州人氏?左肩可有块蝴蝶胎记?"

小翠吓得躲到柳文轩身后。陆侍郎从怀里掏出半块玉珏,玉色温润,雕着半只凤凰。小翠也摸出贴身藏着的另半块,两下一合,严丝合缝。

"下官寻了十年,终于找到恩公之女!"陆侍郎撩袍便拜,"当年令尊陆尚书遭奸臣陷害,是您母亲抱着您跳河,被家父所救……"

原来小翠竟是忠良之后。柳文轩想起苏婉儿曾骂小翠"贱婢",此刻只觉喉头发紧。陆侍郎当即要带小翠回京认祖,小翠却攥着柳文轩的衣袖不松手。

"陆大人容禀。"柳文轩整了整衣冠,"下官与小翠姑娘已有婚约,待殿试后便要完婚。"

陆侍郎愣了愣,忽然大笑:"好!好!陆家女儿配新科会元,正是天作之合!"

殿试那日,柳文轩见主考官竟是当朝首辅张之万。张大人盯着他的策论看了半晌,突然问道:"柳生可曾读过《盐铁论》?"

"回大人,学生以为,盐铁专营如同涸泽而渔,不如……"柳文轩正要引经据典,忽然瞥见张大人身后站着个老艄公打扮的人,正是那夜渡他过江的船夫。

柳文轩浑身一震,想起船上那缕异香,分明是贡品龙涎香的味道。再细看老艄公,虽穿着粗布衣裳,耳垂却有穿孔痕迹——分明是常年戴耳环所致。

"圣上驾到!"随着太监尖嗓门,明黄色帷幔后转出个年轻人。柳文轩抬头,正对上皇帝含笑的眼睛,那眉眼竟与老艄公有七分相似。

三日后传胪大典,柳文轩被点为状元。游街那日,他特意绕道扬州。苏家大宅门前冷冷清清,倒是王家米铺被官兵贴了封条。

"柳公子!"小翠掀开轿帘,她已换上霞帔凤冠,"陆大人说,当年诬陷我父亲的奸臣,正是王家在京城的靠山。"

柳文轩的八抬大轿刚过瘦西湖,忽听得有人嚎啕大哭。轿夫掀开帘子,竟是苏婉儿蓬头垢面地拦在路中,怀里抱着个襁褓。

"柳郎,我错了!"苏婉儿哭得梨花带雨,"王家公子把我骗到手就纳了妾,这是我们的骨肉啊……"

小翠正要开口,柳文轩按住她的手。他命人取来笔墨,在退婚书上题了首诗:"昔日梅香雪里埋,今朝金榜题名来。莫道人间无青眼,且看桃李满园开。"

苏婉儿捧着诗稿还要纠缠,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原来是陆侍郎带着御林军赶到,当众宣读圣旨:追封小翠之父为忠烈公,赐婚柳文轩与陆氏女,择日完婚。

柳文轩扶小翠上轿时,瞥见苏婉儿瘫坐在地,怀中襁褓里露出个布老虎——分明是去年他亲手给小翠绣的生辰礼。

洞房花烛夜,小翠摘下凤冠,露出左肩蝴蝶胎记。柳文轩忽然想起那夜江中红衣女子,忙问:"娘子可会凫水?"

小翠扑哧笑出声:"公子忘了?那年您救我时,我抱着块门板漂了半夜呢。"

窗外更鼓声声,柳文轩执起小翠的手,在婚书上添了句:"愿效梁鸿孟光,举案齐眉;不学司马文君,当垆沽酒。"

后来柳文轩官至礼部尚书,夫妻二人建义学、修桥铺路,所到之处百姓交口称赞。有次在扬州赈灾,柳文轩遇见个老乞丐,竟是当年苏家的老管家。

老管家塞给他个破木盒,里头是当年那包碎银子,银角子已经发黑。柳文轩命人煮了锅粥,看着老管家喝完,轻声说:"回去告诉苏小姐,柳某从不记仇。"

当夜老管家冻死在城隍庙,怀里揣着柳文轩给的棉被。有人说见他临终前喃喃自语:"二十两银子买不来良心,买不来啊……"

这故事传到后世,茶馆里说书先生总要拍着醒木叹道:"看官且记,莫欺少年穷。那雪中送炭的情分,比锦上添花贵重百倍。人活一世,眼睛要擦亮,心更要摆正,否则啊——"说到此处,必会端起茶碗卖个关子,待听众急得抓耳挠腮,才慢悠悠续道:"否则纵有泼天富贵,也换不来半夜良心安稳!"

来源:阿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