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诊450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发现:血糖失控,有这5大共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2 17:34 2

摘要:医生在看了450位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真正让人倒下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背后那些“控制不好”导致的连锁反应。

糖尿病这个病,光靠控制血糖三个字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觉得,只要血糖别太高,平时吃药打针不出错,基本就没啥大事。

医生在看了450位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真正让人倒下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背后那些“控制不好”导致的连锁反应。

简单说就是,一旦血糖长时间失控,人整个身体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点没注意,后面接着出问题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叫“血糖失控”,总觉得就是血糖高了一点,没太在意。

殊不知,糖尿病的可怕不是一夜之间把人搞垮,而是慢慢地,安安静静地,一点点拖垮身体各个系统。

医生回顾这450位患者时发现,哪怕是刚开始只有轻微的血糖波动,几年之后几乎都出现了至少一种并发症,比如眼睛看不清、腿脚麻木、肾功能异常、伤口不愈合等等。

归根到底,是很多人一开始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慢慢滑向危险”。

首先,有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少人对吃饭这件事太随意了。

糖尿病控制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饮食管理,可很多人以为少吃就行,甚至干脆不吃主食,觉得这样能让血糖不升。

还有的就靠吃药硬控,吃了降糖药,就随便吃东西。

但血糖并不是说你一顿吃得少,它就听话了。关键在于有没有规律、有没搭配好营养。

医生看到的那些患者,几乎都存在餐后血糖波动特别大的情况。

有的人早上空腹血糖正常,吃完饭两小时后直接飙到13、14 mmol/L,然后又掉得很快,这种忽高忽低的血糖,比一直高着更危险。

因为身体完全没有适应这种波动,胰岛素分泌也会变得混乱,从而加快胰岛功能衰竭,时间一久,就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然后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点是:很多糖尿病人压根不监测血糖。

说实话,去医院定期查血糖这件事,大部分人都不乐意做。

有人嫌麻烦,有人觉得反正吃药就行了,有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之前,早就血糖异常几年了。

医生回头看那450份病例的时候,发现超过一半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已经至少两年以上没做过空腹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更夸张的是,有人得病之后,三个月一次的糖化检查也是拖着不做,一拖就是半年一年。

结果就是药也不知道该不该调整,饮食也不知道调得对不对,最终就演变成控制无效甚至恶化。

再者还有一个常见但被低估的问题,就是长期睡不好。

睡眠和血糖的关系被很多人忽视了,但医生表示,几乎所有血糖控制差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

不是入睡难,就是中途老醒,要么就是起得早但还是疲惫。

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长期睡眠质量差的人,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同时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波动更明显。

2022年一项在《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研究追踪了将近2万人,结果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睡眠人群高出了46%。

换句话说,别总觉得睡不着就是小事,对糖尿病人来说,睡眠差很可能就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心理状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这不是那种很严重的抑郁症或焦虑症,而是一种长期的压力状态。比如工作不顺、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等。

这些情绪如果积压在身体里,又没办法释放出来,血糖水平很容易出现波动。

医生在分析那450个病人时发现,很多人一旦经历重大情绪事件,比如亲人离世、离婚、失业等等,血糖控制就明显恶化。

一个有意思但又很扎心的观察是,糖尿病患者在长期压力状态下,更容易对饮食失控,或者干脆不吃饭,甚至乱吃甜食来缓解情绪。

这种情况下,不但血糖控制会失败,还会反过来加重身体的炎症状态,使得并发症提前来临。

另外一个特别重要但很多人并不在意的问题就是运动量严重不足。

大家都知道运动对降糖有帮助,可实际能坚持做运动的人,真没多少。

医生看到很多病例里的描述是:刚开始每天还能走走,后来因为工作、天气、身体不适等各种原因,慢慢就停了。

久而久之,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肌肉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也变差,体重逐渐上升,肝脏脂肪堆积加重,最后发展成脂肪肝,甚至合并高血脂、高血压。

一环扣一环,全都是因为运动不够。而有规律运动的患者,即使血糖没特别完美,但并发症发生率确实显著更低。

医生其实也不是没讲过这些道理,只不过很多人总觉得“我现在没事”,“我又不是重度糖尿病”,“吃药就能控制”,所以态度上一直都不够重视。

但等到出现并发症,尤其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肾功能衰竭这些阶段的时候,后悔就晚了。

你说要是当初多花点时间管好饮食、测测血糖、睡好觉、动起来,是不是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但人就是这样,总喜欢拖,直到拖不动为止。

其实在医生看来,血糖失控从来就不是某一天开始的,而是一连串坏习惯、忽略细节、不当回事儿的结果。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都是自己的,但这450个人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控糖失败者”都会遇到的坑。

与其等到病情恶化,不如现在就从生活里最容易做起的事开始改变。

比如每天测一次血糖,每餐少吃两口碳水,每晚提前半小时睡觉,每周至少走三次路。

改变不需要一口吃个胖子,但一定要开始。

总而言之,糖尿病不只是个血糖高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管理、自律、觉察、调整的过程。

控制住血糖,不靠运气,只靠你愿不愿意把那些小细节真正放在心上。

否则,今天的“没事”,可能就是明天的代价。

谁都不想成为那个事后懊悔的人,但到底怎么走,其实早就写在每一天的选择里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王钰滢,崔德芝.Lp-PLA2在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45(16)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