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养三年,血管斑块逆转消退!调查发现:关键是做好4件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00:45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血管斑块一旦形成,很多人以为就只能靠药物压住,没法逆转了。但实际有不少人经过几年规律的生活调整、细致的日常行为改变,体检结果居然真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甚至部分部位没有再观察到原先影像里显示的厚度增高。

这不是个别现象,在心血管专科门诊、老年人群随访样本中,类似的案例并不少。

不是用神药,也不是换了体质,而是在生活里的很多小动作被长期坚持下来了,才把看似不可逆的病理过程慢慢推了回来。

斑块的形成是个缓慢过程,血管壁长期处于炎症刺激、脂质沉积、内皮损伤状态,免疫细胞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不断参与,局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最后变成不稳定斑块甚至破裂引起心梗、脑梗。

但这些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刺激因素撤走,血脂控制住,炎症慢慢降下来,身体是有能力去修复、重建血管壁结构的,叫做“逆转期”。但这个阶段很难被普通人察觉,也不会有明显症状,更多是靠定期检测才发现的。

有研究数据显示,稳定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1.8 mmol/L以下,并持续12个月以上,有超过45%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会在影像检查中观察到斑块面积缩小。

这种数据来自美国的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ASTEROID研究),样本数超过500人。

除了降脂,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系统性炎症水平下降,比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从高位降到正常以下,能显著降低斑块进展速度。说明只控制血脂不够,得把慢性炎症这个幕后推手一块解决掉。

但问题来了,绝大多数人光靠吃降脂药,不会去主动关注慢性炎症这块。

血脂达标了就以为没事,其实体内炎症还在,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饮食结构不良等问题都没管住,结果是斑块照样在长。真正能逆转的人,背后都在这块花了很大的功夫。

有个关键点很多人没听说过,那就是斑块里沉积的不是单纯的脂质,而是“氧化修饰过”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这种氧化产物不但更容易粘附血管壁,还更容易引发免疫反应。换句话说,体内抗氧化能力高的人,斑块更容易稳定甚至消退。

而抗氧化不是靠维生素C维生素E就能解决的,是靠身体自己的抗氧化酶系统,比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这些酶的活性高低,跟微量元素如硒、锌、铜有关,也和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比如丁酸、吲哚类物质有关。

有研究团队在一项横断面分析中发现,长期坚持摄入富含植物多酚类的食物,比如深色浆果、红葡萄皮、绿茶提取物的人群,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显著下降,ox-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将近32%。

而这类人群的血管斑块厚度在12个月后下降了平均0.3毫米。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身就是毫米级单位,能“退”0.3,已经说明修复机制在启动。

饮食结构改变是斑块逆转的首位干预。不是简单地不吃油、不吃肉,而是要让脂肪结构发生变化。

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饱和脂肪,会让血脂升高,也让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但摄入足够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EPA、DHA这些,可以有效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减少血小板黏附,抑制炎症细胞聚集。

2017年发表在《营养代谢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一项随访研究指出,每天摄入1000mg以上EPA+DHA连续18个月,有效降低冠脉斑块体积,而且效果比单纯控制热量更明显。

日常生活中,这类脂肪酸主要来源是深海鱼,比如三文鱼、秋刀鱼、沙丁鱼,国内不少人群几乎不吃这些,斑块逆转自然没条件发生。

还有一点被长期低估,那就是睡眠和昼夜节律对血管修复的影响。很多人以为休息和血管没什么直接关系,但事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更新、平滑肌细胞迁移、胶原合成这些修复行为,大多发生在深睡眠阶段。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者作息混乱,褪黑素分泌不足,副交感神经不能占主导地位,修复就会被打断。

哈佛医学院一项涉及近2万人的大数据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冠状动脉钙化评分高出正常睡眠人群30%以上,而且斑块不稳定概率更大。

运动也是关键,但要讲方法。很多人一说要锻炼,就开始跑步、跳操,搞得自己大汗淋漓。其实这类高强度运动对心脑血管本身压力很大。

真正有助于血管斑块逆转的,是中低强度、持续性、有氧类型的运动,比如快走、太极、骑行这类,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到70%,每周4到5次,每次40分钟以上。

清华大学医学院曾组织老年斑块患者做中低强度运动干预,连续一年后斑块体积平均减少0.4平方厘米,部分人血管弹性指标明显提升。说明运动要讲节律,讲累积,不是越激烈越好。

还有一个隐藏因素,也跟斑块逆转息息相关,就是口腔炎症控制。这个听起来很冷门,但其实牙龈炎、牙周病这类慢性口腔炎症,会通过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有些人在牙周状态改善后,CRP、IL-6这些指标下降明显,斑块也稳定了下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组研究在2016年做过追踪发现,系统性口腔清洁干预6个月,动脉斑块厚度平均下降0.2毫米,表明即便是看似无关的口腔管理,也能通过炎症通路影响血管健康。

斑块逆转是个综合工程,不是哪一件事决定成败,而是很多细节累加起来,逐步让内皮修复机制占上风。

不是靠补药、不是靠断食、不是靠突击治病,而是靠日复一日把吃、睡、动、炎症控制这些事做到位。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陆浩宇,张秋凤,陈文静,等.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管及斑块特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6):86-88.

来源:梁医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