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有人问:“我没背景、没资源,怎么才能练就挣钱的本事?” 其实不用盯着那些 “高大上” 的商业理论,身边藏着很多 “接地气” 的方法 —— 我从月薪 3000 到现在能靠副业月入 2 万,靠的就是 11 个普通人也能坚持的习惯。这些习惯不搞虚的,每个都有具体
经常有人问:“我没背景、没资源,怎么才能练就挣钱的本事?” 其实不用盯着那些 “高大上” 的商业理论,身边藏着很多 “接地气” 的方法 —— 我从月薪 3000 到现在能靠副业月入 2 万,靠的就是 11 个普通人也能坚持的习惯。这些习惯不搞虚的,每个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今天整理出来,照着做,半年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记住:挣钱的本事不是 “天生的”,是 “练出来的”,关键在 “每天做一点”,而不是 “一下子做到位”。
很多人觉得 “复盘没用”,是因为没找对方法 —— 不是把 “今天做了什么” 写下来就完了,而是要 “揪着细节琢磨”:哪里做得好、哪里错了、下次怎么改。
我每天睡前都会写 3 个问题的答案,写在手机备忘录里,20 分钟就能搞定:
今天学到了什么? 比如 “今天看了一篇直播带货的文章,知道了‘用痛点开头能留客’”;今天做错了什么? 比如 “今天跟客户沟通时,没听明白需求就推荐产品,导致客户没下单”;下次怎么改? 比如 “下次先问客户 3 个问题:‘您想要什么效果?’‘预算多少?’‘什么时候要用?’,再推荐产品”。坚持了 1 个月,明显感觉脑子变 “活” 了 —— 遇到问题不再慌,能快速想到 “以前类似的情况怎么处理”。身边做销售的朋友跟着试了,3 个月后业绩涨了 20%,说 “复盘让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
以前我遇到不顺心的事,总爱抱怨 “怎么这么倒霉”,结果越抱怨越烦躁,还耽误做事。后来发现:成熟的人,都懂 “从利益角度看问题”,不纠结 “对错”,只关注 “收获”。
比如 “客户临时取消订单”,别抱怨 “客户不讲信用”,而是想 “这件事教会我什么?”——“下次要跟客户签个简单的定金协议,避免损失”;再比如 “项目没做好被领导批评”,别委屈 “我已经很努力了”,而是想 “领导指出的问题,能帮我下次做得更好,这是在帮我成长”。
把 “怨念” 换成 “觉醒”,你会发现:所有不顺心的事,都是 “帮你升级的经验包”。而且越从 “利益角度想问题”,越能发现 “藏在问题里的机会”,脑子自然越来越聪明。
很多人想挣钱,却总说 “我还没准备好”—— 想做短视频,说 “没学过剪辑,等学会了再做”;想做副业,说 “没找到好项目,等找到了再开始”。结果等了半年,啥也没做成。
其实执行力的核心是 “先做最小行动”,不用追求 “完美”:
想做短视频,不用先学复杂剪辑,用手机拍 15 秒的 “产品介绍”,发出去再说;想做副业卖货,不用先囤货,在朋友圈发 3 款产品,有人买再找货源;想琢磨商业逻辑,不用看厚厚的书,每天花 10 分钟看一篇 “小生意案例”,比如 “小区里卖水果的阿姨怎么拉回头客”。我当初想做自媒体,就是先从 “每天写 200 字的小短文” 开始,没管 “写得好不好”,发在公众号上。慢慢的,越写越顺,现在能靠自媒体月入过万。记住:再好的方法,不做都是空谈;再小的行动,坚持下去也能出结果。
很多人爱记 “八卦、情绪”,比如 “今天跟朋友吵架了”“谁又分手了”,记了也没用,还浪费时间。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记 “能帮你挣钱的信息”。
我有个专门的 “搞钱笔记本”,只记 3 类内容:
认知类:比如 “挣钱的本质是‘解决别人的问题’”;思维逻辑类:比如 “做生意要先想‘客户需要什么’,再想‘我有什么’”;商业模式类:比如 “小区里的便利店,靠‘代收快递’拉人流,再靠卖零食赚钱”。平时刷到好的内容,比如公众号 “阿胜讲干货” 里的 “写作变现、虚拟资料卖货”,我会截图存到笔记本里,有空就翻一翻、琢磨琢磨。坚持了半年,脑子里 “搞钱的思路” 多了很多,比如从 “虚拟资料卖货” 里,想到了 “卖自己整理的‘副业教程’”,现在每个月能多赚 5000 多。
别小看 “记信息”,你记的不是文字,是 “帮你挣钱的思路”。坚持记,你会比身边 90% 的人先找到 “挣钱的机会”。
很多人总在 “人际关系” 里内耗,比如 “同事不喜欢我怎么办”“朋友没帮我要不要生气”。其实人和人之间,本质上只有 “价值交换”:要么你给别人 “情绪价值”(比如陪人聊天、让人开心),要么你给别人 “利益价值”(比如帮人找资源、赚钱)。
想通了这一点,就别在 “烂事” 上浪费时间:
遇到 “只占便宜不付出” 的人,别纠结 “为什么他这么自私”,直接远离;遇到 “让你生气的人”,别跟他吵,想想 “跟他生气能得到什么?”—— 得不到好处,就别气,让自己活得 “高贵” 点;想跟别人处好关系,先想 “我能给对方什么”,比如想跟做电商的朋友合作,先问 “你需要客源吗?我有几个社群可以帮你推广”。只谈 “价值交换”,不纠缠 “没用的情绪”,你会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用来做 “能挣钱的事”。
很多人不敢做事,是怕 “别人说不好”—— 想拍短视频,怕 “别人说我长得不好看”;想创业,怕 “别人说我异想天开”。结果因为 “怕被说”,错过了很多机会。
其实别人的看法都是 “暂时的”:你拍短视频,一开始可能有人说 “不好看”,但你坚持拍,慢慢有了粉丝,别人就会说 “你真厉害”;你创业,一开始可能有人说 “会失败”,但你做成了,别人就会说 “你真有眼光”。
我当初做自媒体,身边有人说 “你没学历,写不出好东西”,我没管,坚持写。现在靠自媒体赚钱了,那些人反而来问 “你是怎么做到的”。记住:所有的担忧和畏惧,都是 “自己想出来的”;只有你真的去做了,才会发现 “没什么好怕的”,还会收获很多快乐。
很多人说 “我没学历,学不会新东西”,其实学习能力跟学历没关系 —— 我只有高中文凭,但靠自学,学会了剪辑、写文案、做社群运营,这些技能帮我多赚了不少钱。
学习的关键是 “找对方法”,不用 “死记硬背”:
想学剪辑,不用报几千块的班,在抖音上搜 “剪映基础教程”,跟着练 3 天,就能剪简单的视频;想学写文案,不用看厚厚的书,每天拆解 1 篇 “爆款文案”,比如 “这篇文案开头为什么能吸引人?结尾怎么促单的?”,拆多了就会写了;想学做社群,不用问 “大佬”,先建个 20 人的小群,试着发点 “有用的资料”,看看大家喜欢什么,慢慢就懂了。学习是 “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 你花 1 个月学剪辑,学会了就能接兼职,一个月赚 2000 多;你花 2 个月学写文案,学会了就能帮人写广告,一篇赚 500 多。学习能力越强,你能 “换钱” 的本事就越多,赚的钱自然也越多。
很多人想挣钱,却总在 “等”—— 等 “别人带自己”,等 “好机会找上门”,结果等了很久,机会没等到,反而越来越焦虑。其实机会是 “撞出来的”,不是 “等出来的”。
主动的人,会 “自己创造机会”:
想做副业,别等 “别人介绍”,主动去搜 “适合自己的副业”,比如 “我会做饭,能不能在小区里卖‘私房菜’”;想跟人合作,别等 “对方联系自己”,主动发消息:“我有 XX 资源,你有 XX 需求,咱们能不能合作试试?”;想学习新技能,别等 “有人教”,主动去查资料、问别人,比如 “我想做直播,能不能向做直播的朋友请教一下‘怎么留人’”。我当初能接到 “文案兼职”,就是主动在 “文案社群” 里发自己写的短文,有人觉得写得好,就找我合作了。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主动撞击” 带来的反馈,都是你 “成长的养分”。撞的次数多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很多人学了新东西,觉得 “自己懂了”,可一到用的时候就慌了 —— 这是因为 “没真正吃透”。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 “讲给别人听”,能讲明白,才是真的懂了。
比如你学了 “直播带货的技巧”,可以找朋友说:“我今天学了个直播留客的方法,比如开头说‘今天这款产品,只卖 1 小时,过后恢复原价’,能让客户留下来,你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再比如你学了 “卖货的逻辑”,可以跟家人说:“卖东西要先‘说痛点’,比如卖面膜,先说‘夏天出油多,敷面膜总掉’,再推荐‘防掉的面膜’,这样客户才会买”。
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 “自己没懂的地方”,比如朋友问 “如果客户说‘我再想想’,该怎么回应?”,你答不上来,就知道 “自己还得再学”。而且讲多了,口才也会变好,以后跟客户沟通、谈合作,都会更顺畅。
很多人没做过生意,觉得 “做生意很难”,其实可以 “先在脑子里练”—— 每周花 1 小时,做 “场景模拟”,把自己当成 “老板”,琢磨 “怎么营销、怎么找客户、怎么成交”。
我有个 “生意模拟本”,每周都会写:
模拟场景:比如 “我开了家卖零食的小店,怎么吸引小区里的客户?”;营销方法:比如 “在小区群里发‘试吃活动’,免费送一小包零食,让客户来店里领,顺便推荐其他零食”;找客户:比如 “跟小区里的超市合作,把零食放在超市里卖,给超市分成”;成交技巧:比如 “客户买满 50 元,送一张‘满 100 减 20’的券,让客户下次再来买”。不用怕 “写得不好”,反正没人看。模拟的次数多了,你会发现 “做生意的思路” 越来越清晰。我身边有人跟着试了,后来开了家社区水果店,用的就是 “模拟时想到的方法”,现在生意很好。偶尔我还会模拟 “如果重生了,怎么建商业帝国”,虽然有点 “傻”,但能锻炼 “长远思维”,提升认知。
很多人做事,要么 “把错都怪在自己身上”,比如 “项目没做好,都是我的错”,搞得自己很压抑;要么 “把错都甩给别人”,比如 “客户没下单,是客户太挑剔”,永远不成长。其实成熟的核心,是 “只为自己负责”—— 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但不 “盲目背锅”。
比如 “项目没做好”,先想 “我哪里没做到位”,比如 “我没及时跟团队沟通进度,导致出了问题”,然后改;但如果是 “别人没做好自己的工作,导致项目出错”,就别 “把错揽到自己身上”,而是跟对方沟通 “下次怎么配合”。
记住:“为自己负责” 不是 “忍气吞声”,也不是 “推卸责任”,而是 “客观看待问题,该改的改,该说的说”。这样做,你会少很多内耗,能把更多精力放在 “挣钱的事” 上。
很多人想 “快速练就挣钱的本事”,结果学了很多技巧,却没坚持下去,最后啥也没得到。其实挣钱的本事,就藏在 “每天的小习惯” 里 —— 每天复盘 20 分钟,每周做 1 次场景模拟,每月学 1 个新技能。
不用跟别人比,只要超过 “又懒又不琢磨” 的人,你就能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毕竟大部分人,都输在 “懒” 和 “不坚持” 上。只要你肯做、肯琢磨,半年就能看到变化,一年就能练就 “挣钱的本事”。
记住:普通人挣钱,不靠 “天赋”,靠 “笨办法”—— 把简单的习惯坚持下去,就是最厉害的本事。
来源:大炜小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