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提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并称之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提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并称之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不过,张光直对此并没有提出什么坚实的证据。
抱雪斋可以。
今天就来说一说排箫。
排箫,是一种造型非常独特的乐器,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作为沟通天地的律管使用,时间是在最少一万年以前。
详见下文:
破译甲骨文"用"字千古谜!双管排箫竟是造字原型,贾湖律管传承万年!
中国最早的排箫是竹子做的,但是竹子很难保存上万年,目前考古只能发现西周时期的骨质排箫,距今大约三千年,如下图所示,是由十三根管组成的。
春秋时期的排箫长这样,也是十三管。
战国时期的排箫长这样,也是十三管。
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也有一样的13管排箫,印第安人称之为朗达多rondador。可惜没找到相应的图片,只好来一张玻利维亚的8管排箫,如下图所示:
嗯……
除了管的数量不一样,其他简直是一模一样。
就连管上的三道编绳都一样。
哪怕用我最不成器的脚指甲盖想一想也知道,这怎么可能是印第安人碰巧也自己发明的?
这一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问题是,什么时候传过去的?
秘鲁考古学家福雷德里卡·安德雷·恩赫尔(Fr6defic Andre Engel)1988年在其文章《史前安第斯社会生态:居民和安第斯环境》中认为,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的奇日卡(Chilca)发掘的排箫是该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排箫,它存在的时间约为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其形制是单排的六音管排箫,制作材料为禽类胫骨。
无独有偶,在中国河南的贾湖遗址,发现的最古老的箫,同样也是用禽类(丹顶鹤)的骨头制作成的,年代最早的可能达到九千年前。
更巧的是,在安第斯高原的的喀喀湖地区,排箫有雄性和雌性之分,而中国贾湖发现的箫,一样也是有雌雄之分!
甚至直到今天,广西隆林一带的苗族,仍然流传着一种双管排箫,分为一公一母!
如下图所示,这是苗族的双管排箫,称为“长积”: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确定,最晚在六千年前的夏朝中期,中国的排箫就传到了美洲,而且在此之后的几千年里,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夏后氏和有虞氏人还多次渡海向美洲移民,连续不断地向美洲输出文化。
下图是美洲印第安人吹奏排箫的图片,可以看到他的排箫是七管的。
中国的排箫管数也不固定,虽然考古中发现的都是13管,但是【风俗通】就说舜帝创造的箫是十管:
“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广雅】则说:
“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博雅】则说:
“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礼图】则说:
箫,大者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长尺二寸,十六彄。
……等等等等,可见排箫管的数量并不固定。
不过,美洲这个吹箫的传统,已经可以确定无疑是从中国传到美洲的。
而且,抱雪斋还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传播路线是从中国的夏都浙江出海,沿着太平洋的海上航路,经过复活节岛再抵达南美的秘鲁一带。
详见下面两文:
美洲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出土文物铁证如山
巴西亚马逊惊现中国有虞氏瓮棺!夏朝全球殖民铁证浮出水面,基因或为O1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