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企业破产的根源是资金链断了?(你的钱死在了流动性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10:28 2

摘要:清晨7点,某地产集团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外,陆家嘴的霓虹还没熄灭。他盯着桌上刚送来的法院传票——供应商催款、银行贷款逾期、在建项目停工,助理递来最后一根烟:“张总,其实咱们账上还有12亿资产。”“那些都是楼盘、股权!”他揉碎烟盒,“明天要付的农民工工资,连500

清晨7点,某地产集团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外,陆家嘴的霓虹还没熄灭。他盯着桌上刚送来的法院传票——供应商催款、银行贷款逾期、在建项目停工,助理递来最后一根烟:“张总,其实咱们账上还有12亿资产。”“那些都是楼盘、股权!”他揉碎烟盒,“明天要付的农民工工资,连5000万都凑不出来。”

这不是电视剧脚本,是2023年某TOP50房企的真实结局。为什么很多“有钱人”做生意,最后都栽在“资金链断了”这句话上? 是他们真的没钱吗?不——是他们的钱,变成了“动不了的资产”;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突然堵死了。

很多人对“资金链”有个误解:以为“账户里有余额”就是“资金链安全”。错了。资金链的核心是“流动性”——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能力

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心脏泵血(现金)到全身(买原材料、发工资),身体代谢后把氧气血送回心脏(卖产品收货款)。如果这个循环卡住——比如血液堵在血管里(资产卖不掉),或者心脏泵不出血(收入断流),人就会猝死。企业同理:

你有10亿房产,但楼市冷冻卖不出去——资产是“死的”;你有5亿股权,但公司没上市套现不了——资金是“锁死的”;你每月要付3亿工资+供应商款,但收入只有1亿——循环是“逆的”

资金链断裂的本质,是企业失去了“把资产变成现金”的能力,最终被“刚性支出”压垮。那些说“资金链断了”的有钱人,不是没资产,是资产没法及时变现填窟窿。

为什么有钱人反而更容易栽在资金链上?因为他们往往有“资产幻觉”“能力幻觉”,踩起坑来更致命。以下5个陷阱,90%的破产老板都犯过:

很多老板为了扩张,会用**短期贷款(1年期内)**去投长期项目(比如房地产、产业园、新能源)——短期贷款要“按时还本付息”,长期项目要“等3-5年才见钱”。这就像用“信用卡额度”去买房,月供要还,房子还没交房。

典型案例:2021年某福建房企,用1年期银行贷款投了5个文旅项目。结果遇到楼市调控,项目卖不动,贷款到期时,项目回款只够付利息。老板只能借“过桥资金”续命,过桥利率高达月息3%,最后利滚利,把整个企业拖垮。

提醒:短期资金只能用来“周转”,不能用来“投资”。长期项目必须找“长期钱”(比如股权融资、长期贷款)。

为了抢客户,很多老板会搞“赊销”——先把货发给对方,3个月/6个月后收款。这招能快速冲销售额,但也会埋下“定时炸弹”:如果客户倒闭、跑路,或者故意拖欠,应收账款就会变成“坏账”。

某浙江制造业老板,为了拿下某互联网巨头的订单,答应“先货后款,6个月结账”。结果巨头因为政策问题裁员,拖欠货款3亿。这位老板本来有5亿现金流,结果3亿坏账一来,没法付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工,最后破产清算。

提醒:赊销不是不能做,但要“算清楚账”——应收账款的坏账率不能超过利润率的50%。更重要的是,要装“催收系统”:逾期1个月发律师函,逾期3个月起诉。

很多有钱人赚了第一桶金后,会忍不住“跨界”——从房地产到金融,从制造业到直播电商。以为“多条腿走路更稳”,实则“分散了资源,耗光了现金流”。

某广东服装老板,原本做快时尚年赚2亿。2020年看到直播火,投了3亿做自有直播间;2021年看到预制菜热,又投了2亿建工厂。结果直播间没流量,预制菜没品牌,两个新业务每年亏1.5亿,拖垮了主业。最后服装工厂因为没钱买布料,被迫停产。

提醒:多元化的前提是“核心业务能输血”。如果要跨界,必须选“和主业相关的领域”(比如服装做配饰,房地产做物业),而不是“从零开始”。

很多老板喜欢“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比如借10亿银行贷款,投20亿项目,赚了分利润,亏了……就跑路。但高杠杆的本质是“风险转移”:赚的时候你能分,亏的时候你要兜底。

某河北钢铁老板,2018年借了10亿银行贷款+5亿民间借贷,建了一座钢铁厂。结果2020年钢铁价格暴跌30%,工厂收入只有5亿,不够还利息。最后老板跑路,留下一个烂尾厂和一堆债主。

提醒:资产负债率超过70%,就是“危险线”。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要碰民间借贷——利息高,催得紧,会直接压垮现金流。

即使你内部管理再好,也可能被“黑天鹅”击垮。比如疫情、政策调整、行业危机,这些不可控因素,会瞬间切断你的收入来源。

2020年疫情期间,某北京连锁餐饮老板,有10家门店,账上有2000万现金。结果疫情封控3个月,每月亏500万,2000万刚好撑4个月。第5个月的时候,租金+工资压得他喘不过气,最后关店破产。

提醒:永远要留“应急资金”——至少覆盖3个月的刚性支出(工资、租金、货款)。这钱不能动,就像家里的“备用钥匙”,平时用不上,关键时候能救命。

很多老板不是不懂资金链,是“不愿相信自己会出事”:

很多有钱人把“资产规模”当“实力”。比如有个深圳老板,拥有5套豪宅+2家公司股权,总估值10亿。但他没算过:这些资产要变现,得打5折(豪宅跌价,股权没人买),而且变现需要时间——等他卖掉资产,供应商已经起诉他了。

真相:资产是“账面财富”,现金是“真金白银”。企业破产清算时,资产会打3-5折,到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根本没那么多钱。”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有“路径依赖”——过去靠某招赚了钱,就认为未来也能行。比如某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靠“烧钱抢用户”做到行业前三,后来继续烧钱扩张,结果遇到资本寒冬,没钱续命,最后被收购。

真相: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能扛住风险。

很多老板把财务交给财务总监,自己只看“利润表”。但利润表是“假的”——比如你卖了100万货,没收到钱,利润表会显示“赚了20万”,但实际上你没现金。

真相:老板必须亲自看“现金流量表”——这才是企业的“体检报告”。如果连续3个月现金流为负,就要立刻警惕。

资金链断裂不是“突然发生”的,是“慢慢积累”的。只要你做好这4件事,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把主业做深:比如你是做服装的,就把“快时尚”做到极致,不要去碰直播;多元化要“协同”:比如房地产企业做物业,制造业做供应链金融,这样能共享资源,降低风险。每月开“资金会议”:看现金流、应收账款、负债率;设“红线指标”:比如现金流低于1000万,立刻启动“缩衣节食”模式——精简人员、降低采购成本、暂停新项目投资;找“外部顾问”:比如请不良资产专家帮你做“资产诊断”,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最后想跟所有老板说:企业的破产,从来不是因为“赚不到钱”,而是因为“没钱花”。你可能有10亿资产,但如果这些资产不能变成现金,你就得等着供应商起诉、员工讨薪、银行收房。

就像那位破产的地产总裁说的:“我以前觉得‘有钱’就是‘有资产’,现在才明白,‘有钱’是‘随时能拿出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案例?你觉得资金链断裂最致命的原因是什么?评论区聊聊

来源:阿龙资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