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们国家的离婚率很高,连带着结婚率一路走低,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加剧人口老龄化,由此对全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广泛。国家迫于无奈,出台了“离婚冷静期”的政策,但其实也只能从数据上降低离婚率,实际上的婚姻质量并没有好转,加上自媒体的发达,非常多的人在网络传
近些年我们国家的离婚率很高,连带着结婚率一路走低,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加剧人口老龄化,由此对全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广泛。国家迫于无奈,出台了“离婚冷静期”的政策,但其实也只能从数据上降低离婚率,实际上的婚姻质量并没有好转,加上自媒体的发达,非常多的人在网络传播婚姻的不幸,致使更多的人对婚姻产生恐惧,没有信心,甚至上升到男女性别对立,更进一步拉低结婚率。
为什么离婚率会高,记得北京市民政局发布过一个调查报告,其中一项关于夫妻离婚的原因是“家庭琐事”,占比高达60%多,也就是说一多半的人是因为家庭琐事离婚。什么是家庭琐事,无非就是因为做家务、教育孩子,人情往来等等之类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至于离婚吗?其实根本不在事情本身,而是这些事情背后,各自的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最后对婚姻失望而离婚。我们要清楚,个体任何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婚姻”这种行为与动物的求偶行为没什么本质区别,原本都是繁衍后代的需要,只不过人类进入文明,不再是简单的生存,出现了更高级的需要,求偶行为也变得复杂起来,但是婚姻依旧是要满足个体的需要。但是过去阶段的婚姻,与当今时代的婚姻功能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的婚姻可以被称为一种“生存性”婚姻,即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过去的女性由于社会发展阶段,往往不容易独立生存,再加上传统观念,女性很大程度需要依赖男性生存,因此婚姻是非常稳定的,即使那时候夫妻之间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离婚也是极少的。但是当今时代,随着中国社会完成工业化,女性可以适应大部分职业,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性,同时传统观念逐渐解体,女性变得前所未有的独立,所以当代婚姻的功能不再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开始更多满足心理需要。
心理需要包括安全感、接纳认可和爱等需要,安全感和爱的需要比较好理解,“接纳与认可”的需要简单讲就是人人都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赞美,不愿意被否定、指责、嫌弃、嘲笑、瞧不起等。这些心理需要其实与物质需要一样重要,必须要得到满足,但是很多人的心理需要从小在家庭中并没有得到满足,结果就是导致有的人缺乏安全感,有的人自卑,有的人缺爱,有的人则是缺的比较全面,例如自卑的人,具体会有在意别人的评价看法,好面子,争强好胜不服输,追求完美,或者习惯性挑剔、指责、贬低别人,爱争对错等表现。很多人带着各自心理的匮乏恋爱结婚,这样就容易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感、自卑或者缺爱,往往会对那些“会伤害自己”的人“来电”,就迷恋的不得了,觉得遇到了爱情,但其实这类人同样心理上是匮乏的,只不过表现不同,刚开始恋爱可能很甜蜜,但是走入婚姻之后就很容易被伤害,或者互相伤害,有的人认为找一个跟自己有类似遭遇的人,一定能够彼此珍惜,互相珍爱,实际上恰恰相反,结果基本上都是互相伤害,当然很多人之所以会跟伤害自己的人结婚,基本都是被本能心理主导,是心理创伤使然,心理学里有个说法叫“强迫性重复”,即童年经历的心理创伤,个体会无意识的创伤条件,让创伤重演,而婚姻往往是最适合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女士,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丢下她跑了,成了没妈的孩子,跟着爸爸长大,可想而知过得很艰难,缺乏安全感,也严重缺爱。十几岁出去学艺,后来从事婚庆演艺,到处跑的赚钱。有一次在外地演出,一个追求者专门跑到外地去看她,这让她大受感动,觉得遇到了真爱,就跟这个男的在一起了。虽然结婚前她也去了解过这个男的家庭情况,打听到这家的评价很差,不着调不靠谱,但是她还是跟他结婚了,结果婚后就发现这个男的确实不着调,也不好好赚钱养家,手里稍微有点钱就打赏女主播,整天因为这个吵架,搞的她非常痛苦。
另一种就是结婚对象本来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其中一方心理上的匮乏,例如缺乏安全感,那么就很容易对另一半不放心,动不动就怀疑对方外面有人了,经常查手机,甚至跟踪,久而久之导致对方非常痛苦,产生逆反,结果真的去出轨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中,主角罗子君,她的父亲从小就抛弃了她们母女,导致她严重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丈夫陈俊生非常不放心,整天疑神疑鬼,回家各种审问,各种调查人家单位新来的女实习生,结果最后陈俊生受不了,就真的出轨了。还有就是自卑的人,由于从小经常被否定指责,没有得到接纳认可,也没有学会自我接纳认可,因此往往也不会接纳认可别人,反倒是经常挑剔、指责、否定、贬低别人,对另一半经常恶语相向,很少会说一句好话,可以调查一下那些出问题的婚姻,绝大多数刚开始都是好好的,往往就是因为各种琐事开始指责、贬低对方,或者互相指责攻击,进一步上升到肢体暴力,吵久了,累了,最后就是冷战,谁也懒得搭理谁,夫妻生活也没有了,好像又发明了一个新词儿叫“生理性厌恶”,就是夫妻试图有亲密接触的时候,就会觉得恶心,实际上压根就是双方内心积怨已久。
所以,当婚姻的功能从满足生存性需要发展到满足心理需要的时期,人们依然意识不到这种变化,而各自内心又是匮乏的状态,就只会从对方身上索取,而不会满足对方,结果是互相都无法满足心理需要,那么各种争吵、攻击就是必然的结果,婚姻的解体也是必然的,单纯靠政策法律显然是无法解决的。要想真正解决婚姻的问题,最终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自我心理成长上,要学会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婚姻中是个相互扶持、协作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索取,要求对方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当婚姻中的双方能够各自自我负责,那么就能相互协助,这样的婚姻必然是非常稳定和谐的,也必然带来社会的和谐安定!
来源:内观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