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检查后发现,陈先生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一般出现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因此,由这种细菌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又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米饭是家家户户的常见主食
把吃不完的白饭
炒一下
加一些喜欢的食材
香喷喷美味加倍
但注意了
如果剩米饭在保存
和食用方法上不正确
好吃的炒饭
可能会变成“致命的杀手”
吃剩饭
导致心脏休克
今年50岁的陈先生,将几天前冷藏的白米饭做成炒饭吃,但没想到,吃完后不久便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被送到医院的时候,陈先生已出现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脏器功能开始衰竭,经过ICU医务人员抢救,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医生检查后发现,陈先生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一般出现在常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炒饭中,因此,由这种细菌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又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蜡样芽孢杆菌又称仙人掌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β溶血性的杆状细菌。经常在土壤和食物中被发现,有些菌株会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饭综合症";另外一些菌株则对其他动物有益。
哪些食物易被感染?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常见的食物包括:炒饭、稀饭、米糕、米粉皮、米线等米饭制品,凉面、豆腐、粮食、肉类、乳类食品。
病症体现
蜡样芽孢杆菌比其它细菌更耐热,常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不会死亡。蜡样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放毒”,其中两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呕吐型和腹泻型。
呕吐型中毒
呕吐型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一般为1-3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少数表现为腹痛、腹泻及体温升高。此外,亦可见头晕、四肢无力、口干等症状,病程多为8-10小时。
腹泻型中毒
腹泻型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一般为8-12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一般不发热,可有轻度恶心,但极少有呕吐。
如何预防蜡样芽孢杆菌?
(1)不进食腐败变质的剩饭、剩菜。严格凉拌菜的卫生要求。食物应充分加热,至少100℃加热20分钟以上,不宜放置于室温过久。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食前再加温。要好好的注意饮食,不应该乱吃。
(2)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其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范围很广,特别是广泛浸染在谷物中。中毒季节以夏秋季为多,人常因食用含致病菌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米粉、甜酒酿、甜点心及乳、肉类食物引起食物中毒。
(3)污染源主要是泥土,灰尘,借助昆虫、不洁用具和食品从业人员等传播。人发生蜡样芽孢杆菌中毒多因食用了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和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
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毒性
感染性食源性疾病
(1)保持清洁。食物加工所用的设备、备餐的场所要经常清洗并消毒。避免虫、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拿取食物、准备食物期间要经常洗手。
(2)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不宜室温下放置过久(建议不超过2小时)。如不立即食用,应尽快冷却,低温保存,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建议5℃以下)。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60℃以上)。即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宜在室温下解冻,可采用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解冻等。
(3)生熟分开,食物要充分煮熟。生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加工处理。生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4)集体配/供餐单位要严格控制好食物加工、放置、配送等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食物应使用密闭容器盛放,并标注食用时限,提醒尽快食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经过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的,应在高于60℃或低于4℃的条件下存放。研究数据显示,保持热食(高于60℃)和冷食(低于4℃)能有效降低感染蜡样芽孢杆菌疾病的风险。
(5)外出就餐时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您有没有遇到过上海就医挂号排起长队,甚至等上半小时也没进去?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前预约挂号?
“随申办市民云”APP【预约挂号】服务可提前线上挂号。
医疗健康主题服务版块,汇聚了常用就医、药物等服务。其中电子病历卡、电子票据是比较实用、好用的服务,那具体怎么用?来和小云一起了解下吧↓
医疗健康专区
进入方式: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进入【医疗健康】专区。
电子病历卡:点击进入【电子病历卡】服务,即可查看你的医保电子记录册,查看往期门急诊医保就医结算记录。
文章内容和配图来源:随申办综合自南昌疾控、CCTV生活圈等。转载和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市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