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一代豪杰,为何最终败于李世民,实际上这是寒门的失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7-04 14:06 2

摘要:正史上对窦建德评价不低,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待人宽厚,生性豁达。尤其是在他的“根据地”和发家地河北和山东一带具有巨大的威望和拥趸。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有感于其事,特在庙中立了一块纪念碑。这也是有唐一代对这一地区始终未能

正史上对窦建德评价不低,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待人宽厚,生性豁达。尤其是在他的“根据地”和发家地河北和山东一带具有巨大的威望和拥趸。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有感于其事,特在庙中立了一块纪念碑。这也是有唐一代对这一地区始终未能彻底消化,这也是为何安史之乱发生在河北的主要原因。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经过几番厮杀,到最后成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渊的大唐以长安为中心占据关中,王世充的大郑以洛阳为中心占据河南,以及窦建德的大夏以乐寿为中心占据河北,而最后最有资格一统天下的只有李唐和窦建德。

与李渊、王世充相比,窦建德底子最薄,可崛起的速度却是最快的。他从617年收拾高士达的残兵败将开始,一年时间建国称王,两年击败宇文化及,打包了隋炀帝的政治班底,但其兴也勃,其亡也速,最后却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把之前的成果全部葬送,还被李世民虏获,斩杀于长安。

那窦建德到底败在何处,实际上,从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的高光时刻起,他失败的种子就埋下了。《新唐书》总结了窦建德后期犯下的三个致命失误,这三个失误既让夏政权自断手足,又给李唐白送厚礼,还失去了绝地反击的战略机会。

与李渊这样的关陇贵族出身不同,窦建德是典型的寒门出身,窦建德是隋朝基层最基本的里长。“為裏長,犯法亡,會赦歸。”初次出道就是一个村长差不多的人,大业十二年,渤海蓓县人高士达率千余人高士达义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唯独不去骚扰窦建德所在的村落。郡县的官员怀疑建德与他们私通,逮捕并杀害了他全家。窦建德无奈之下便率麾下二百人投奔高士达,于是高士达命窦建德为司兵,不想内部发生火拼,因窦建德与兵士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也愿为其效死力,最后众人拥立窦建德为主。

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在河间的乐寿自称长乐王,又于河间大败隋涿郡留守薛世雄,在河间郡丞王琮投降之后,窦建德就有了建立帝业的野心,于是就在次年定国号为“夏”,称夏王。窦建德称帝太早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窦建德的势力范围北与幽州的罗艺相距,南至大陆泽,西自太行,东至于海,发展势头强劲。

武德二年,宇文化及被李密打败之后逃往魏县、聊城,于是窦建德就先取魏县,然后围攻聊城并斩杀宇文化及。此战,窦建德不仅兼并了一部分隋朝禁军,还将包括裴矩等隋朝旧臣收入麾下且进行重用,比如,裴矩、崔君肃、何稠、虞世南,天然地成为了大隋的“传承人”。

窦建德当时还采纳了裴矩的建议,为隋炀帝进行发丧并善待炀帝的萧皇后,此举政治意义极大,因为,如此建德就不仅可以吸收隋朝剩余资源,使其具有了巨大的政治感召力,但最后为了获得突厥的支持,窦建德最终还是将萧皇后送给了突厥。

同年八月,窦建德先后占据黎阳,卫州、殷州及西乡,这些都是王世充的势力范围,不仅如此,还将刘黑闼收入麾下。武德三年,窦建德又攻取济州,曹、戴二州,基本占领了黄河南北的土地。

从窦建德的创业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其部组织成分相当复杂,没有自己嫡系部队,其所部基本上都是兼并各部义军,还有部分隋军,内部架构过于复杂,要想彻底消化,这得需要时间,但问题是窦建德又没有时间,这样一来如果总打胜仗还行,而一旦打败仗就会快速崩溃。

当王世充在被李世民困在洛阳城之后就紧急向窦建德求援,窦建德在讨论是否出兵的时候,争论十分激烈,最终达成“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的共识,决定出兵援助王世充,认为,“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但这个决策却将导致其直接灭亡。

德四年三月,窦建德在吞并孟海公起义军后,自率10余万大军,号称30万西援洛阳。至滑州,接着又陷荥阳、阳翟等县。在驻军成皋的东原之后,窦建德派人通知王世充,而王世充的行台仆射韩洪迎其入城。此时,建德已经给不久之后的败局埋下了伏笔,因为,其所率领的孟海公和徐圆朗所部都是山东的杂牌军,军队的忠诚度和其粘性根本就不强,以这样的军队去和唐军争天下。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窦建德出兵之也确实给李世民造成了极大压力,面对窦建德的突然出兵,李世民也紧急召集大家商议对策,但大部分人的意见却是躲避窦建德的锋芒,退兵与窦建德打消耗战,但此时只有郭孝恪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窦建德远来,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虎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而大将薛收给李世民提出了具体的破敌策略:唐军应分兵两路,一路固守守洛阳,不与王世充接战,一路前往虎牢截击窦建德。只要打败了窦建德,王世充就只剩下投降。

薛收的意思是,绝对不能让王世充和窦建德合军,因为,王世充所缺的只是粮食,一旦得到了窦建德河北粮食的援助,那么战争就将会遥遥无期。李世民采纳薛收策略,并亲自领兵3千进驻虎牢关,并由李元吉和屈突通等人继续围困东都。

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入虎牢关。次日,李世民亲率领五百骑兵出虎牢东二十里,亲自闯入敌营以测试敌军,经过军事观察之后,李世民方面的军事部署包括,让李世勣、程咬金和秦叔宝等人将兵埋伏在道路两侧,李世民自己和尉迟敬德闯入敌营,以自身为诱饵将窦建德吸引入包围圈。对于以身犯险这件事,李世民是相当自信,也可见李世民的英勇,结果就是,成功将敌军引入包围圈,然后就是大破之,斩首三百余级,并擒其将殷秋和石瓒。此战,李世民达到了两个目的:“对窦建德所部成功进行夺气;检测出了敌军的战斗力然后制定对敌之策”。

同时,李世民派奇兵掐断了窦建德的粮道,而窦建德部在面对兵败、粮道被抄,根本就是束手无策,三军士气一天不如一天,在军心不稳的情况下,窦建德最终的战败已经是注定之事。这个时候,有个叫凌敬的人向他献上一策,围魏救赵,他建议窦建德不要跟李世民在河南斗狠,而是掉头从河北突入河东,摆出一副攻打关中的架势,逼李世民回军救援关中。

这个计划实施有个前提,那就是王世充要独立承担一段时间的压力。然而,凌敬的计划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加上王世充的使臣长孙安世强烈指责,结果凌敬的计划被抛掷一旁,夏军也最终在虎牢关输了个精光。窦建德放弃了这个计划核心原因就是属下众将也不愿意执行这个计划。此时,窦建德也算是理解了李密,李密当初为何放弃了坚守的最佳策略而选择出战,就是因为众将主战,而在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不管是李密还是窦建德都只能执行错误的决策。根源还是他们不能形成一言堂。

只能说,窦建德知道什么是最优解,但是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在五月初一这一天渡水至河南,然后故意留下千匹马以引诱对方。这是李世民在此战过程中对情报工作的及时而精准的收集。次日,窦建德果然率众来攻,但世民却选择了坚守不出,就在窦建德军已经疲惫不堪,阵列也已经不成型的时候,李世民是亲自率领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等人突然出兵,夏军猝不及防之下大溃,被斩首三千余级,窦建德在坠马被擒。

此战,世民俘获建德部五万余人,其他人都四散而亡。窦建德老婆曹氏却和左仆射齐善行逃往了洺州。在洺州,齐善行在和众人讨论之后作出了向唐朝投降的决定,理由是:“天命有所属,非人力所能争耶?”五月十五日,齐善行和裴矩奉建德妻曹氏以洺、相、魏等州降。窦建德自起兵至败亡,共计十一年。七月十一日,窦建德于长安遇害,时年49岁。窦建德被杀之后第八天,河北余部推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当即造反。

窦建德失败的核心就在于他的出身,历史上有庶族集团成功的例子,比如刘邦和朱元璋,但是那时候的历史环境不同,秦末还没有门阀集团,元末门阀集团已经死掉了。而隋唐却是门阀的巅峰时期,因此,门阀集团就是挡在窦建德面前的一座山,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大夏政权的基础并不是门阀士族集团,窦建德本人也没有与门阀集团交换利益的筹码,如果不对门阀集团的有清晰的定位,从当时历史的环境看,那是一个门阀集团独领风骚的时代,窦建德失败是必然。总的来说,窦建德最大的不幸就是遇到了这个时期的bug。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来源:清水空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