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宋朝,是经济文化繁荣的大宋,也是羸弱不堪的弱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9:04 2

摘要:提起北宋印象,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或婉约或豪放的诗词歌赋,繁华热闹的商铺市井,就如《清明上河图》里那一片祥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提起北宋印象,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或婉约或豪放的诗词歌赋,繁华热闹的商铺市井,就如《清明上河图》里那一片祥又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宋朝的确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经济蓬勃发展的兴盛朝代,可就是这样一个盛世,面对外敌的贪婪的搜刮却显得那么羸弱不堪,毫无招架之力,甚至背上了“弱宋”的称号。

试问何以至此,恐怕和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难脱干系,宋朝时期已经不仅是“轻武”,更多的还是“抑武”。

北宋重文轻武的根源是赵匡胤防止历史重演

北宋建立在唐朝晚期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战争不断的基础上,赵匡胤亲自经历了五代十国时的种种军事政变,而他本人也是凭借兵变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对“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自然有着深切的体会。

所以宋朝建立后,宋太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唐末武将动辄就威胁中央政权的弊端,并且颁布法令限制和削弱将领兵权,将兵权收归在皇帝手中。

赵匡胤即位不久便采纳赵普剥夺强臣军权的建议,于是便有了“杯酒释兵权”,打发开国功臣回家养老,将军权尽收手中。

总得来讲,就是宋太祖怕历史重演,才大力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毕竟自己就是黄袍加身登上皇位的,绝对不能给别人这样的机会。

名儒为相侯、武将难入朝

宋朝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繁荣,从宋太宗开始就极力推崇文人做官,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代官僚从根本上排斥武将进入国家的权力中枢。

宋朝刚建立之初,宋太祖有感于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年来的方镇强权,认为武将威胁甚大,便决定不但宰相需用读书人,连掌兵的枢密使也多由文人担任,就连战功彪炳的狄青也未能久居枢密院。

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朝一样,出现十分有造诣的文学家成为高级行政长官的朝代,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陆游,司马光,辛弃疾……

一个个都是宋朝乃至古代中国享有盛名的文人学者,同时在官场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这种从宋初即推行的“重文轻武”措施,一直贯穿了两宋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

“重文”使得宋朝政治经济蓬勃发展

陈演恪先生称赞宋朝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登峰造极的盛世,这样的盛况与宋朝统治者重文是分不开的。

来源:史论纵横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