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水歌王”四个字像一把钝刀,陈楚生刚被架上热搜,血还没滴下来,隔壁《披荆斩棘2025》的收视率曲线却悄悄抬头。
“最水歌王”四个字像一把钝刀,陈楚生刚被架上热搜,血还没滴下来,隔壁《披荆斩棘2025》的收视率曲线却悄悄抬头。
怪就怪在这儿:一个争议顶流,没去砸场子,反而钻进兄弟的彩排室,蹲在地上帮0713抠鼓点,像给自家厨房调咸淡。
观众原本准备开骂,结果先被这一幕噎住——原来“翻车现场”也能拐弯变成彩蛋。
说回《歌手2025》那晚,弹幕里一半在刷“修音响”,一半在刷“陈楚生值得”。
两边吵到凌晨三点,谁也没说服谁。
可吵归吵,节目结束不到十二小时,“陈楚生彩排路透”的词条自己爬上了热榜。
没买热搜,没拉踩对家,就是一段手机拍的模糊视频:他蹲在音箱旁边,拿矿泉水瓶当节拍器,跟张远比划“副歌再拖半拍”。
底下最高赞评论只有七个字:“这哥是来真的。”
《披荆斩棘2025》本来走的是常规竞技剧本,28个人分成七队,拼唱功、拼情怀、拼谁更会“炸舞台”。
结果首期刚播,观众最先记住的却是“快乐老咖”那群老男孩跳《谢谢侬》时,镜头突然切到陈楚生在侧幕打拍子,笑得比台上还用力。
没人规定他必须出现,但他就是来了,像顺路给邻居送把葱,顺手把节目的温度抬高两度。
有人统计过,节目开播当天,陈楚生相关话题阅读量涨了3.8亿,其中三分之二来自“非粉丝群体”。
挺微妙的数据——黑粉贡献骂战,路人贡献好奇,最后全汇进播放键。
平台估计也懵:原本押宝的是“大湾仔”的情怀杀、“PROME”的摇滚炸场,结果最大流量缺口让一个“编外人员”补上了。
当然,不能说他一个人救了整季。
新赛制确实香,七支战队像七口锅,老炮、鲜肉、唱将、爱豆各炒各的菜,最后拼成一桌大杂烩。
观众吃腻了“个人英雄”,突然看到“团队互奶”,新鲜劲直冲脑门。
但要是没有陈楚生那碗“餐前汤”,很多人可能连筷子都懒得拿。
最逗的是,争议本身成了粘合剂。
骂“最水”的和喊“实至名归”的,在《披荆斩棘》的弹幕里奇迹般共存——这边刷“哥几个冲啊”,那边刷“陈楚生别拖后腿”,吵着吵着,节目播完了。
回头一看,收视率涨了,歌王本人没掉代言,0713的舞台多了八百万直拍,连带着“团队合作”四个字都值钱了。
所以这事挺像生活里的乌龙局:你以为他在第一层翻车,其实他在第五层递梯子。
梯子那头连着老兄弟,也连着新观众。
至于“水不水”,时间自会蒸发水分,留下点实在的旋律和人情味。
来源:溪边捞小鱼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