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克罗克买下了麦当劳的经营权,将标准化的快餐模式推广到全世界,打造出麦当劳帝国。
在创立麦当劳帝国之前,雷·克罗克是一位奔波于各地的推销员。
销售一种可以同时制作五杯奶昔的多轴搅拌机。
有一次,加州一家小小的汉堡店竟然一次性向他订购了8台机器。
这引起了克罗克的好奇。
什么情况?
一家小店,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台机器?
这家店,正是麦当劳兄弟经营的。
去店里一看,克罗克就发现了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
后来,克罗克买下了麦当劳的经营权,将标准化的快餐模式推广到全世界,打造出麦当劳帝国。
星巴克也有类似的创业经历。
霍华德·舒尔茨原本是一家瑞典厨房用具公司的副总裁。
他注意到西雅图一家名叫“星巴克”的小零售商居然订购了大批咖啡研磨机。
他很是很是诧异,为什么一家小小的零售商,需要这么大的量呢?
他决定前往西雅图去实地考察。
当他真正来到星巴克后,就彻底被这家卖咖啡豆的店征服了。
当时舒尔茨在瑞典公司拿着7.5万美元的年薪。
1982年,舒尔茨毅然放弃高薪,加入当时只有4家门店、主要销售咖啡豆的星巴克,担任营销总监。
舒尔茨想做提供饮品和体验的咖啡馆。
而星巴克创始人只想专注于烘焙和销售咖啡豆。
因为理念不和,舒尔茨选择了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天天”咖啡馆。
后来星巴克创始人决定卖掉星巴克,霍华德·舒尔茨立即就买下了星巴克。
从此打造出星巴克帝国。
麦当劳的故事和星巴克是不是很像。
克罗克和舒尔茨,都是作为“外部观察者”发现了品牌潜力,毅然转行,最终主导其全球扩张。
我们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听起来好像各个行业都一样。
实际上,风口行业和夕阳行业的发展天差地别。
现在已经不是进入一家公司,就要干一辈子的年代了。
很多人也想转行,进入一个好公司。
但好公司在哪儿呢?
可以像雷·克罗克和霍华德·舒尔茨一样,对不寻常的现象保持好奇,深入探究背后原因。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深入一线,接触客户。
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工作很适合作为跳板。
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员,黄牛党。
他们工作的过程中,就知道哪家店生意好,哪家电商公司快递多,什么产品供不应求被疯抢。
如果他们多一些好奇心。
愿意深入研究一下。
很可能就会发现真正赚钱的好生意。
当然即使不做这些工作,一样能用心观察。
无论你处于产业链的哪个环节,只要愿意,都可以努力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他人未曾注意或低估的价值、模式或趋势。
这需要好奇心、学习力、执行力和持续观察。
另外不要有偏见。
看见一家很火的店。
有人会说太厉害了,怎么做到的,我要研究一下,学习一下。
也有人会说,肯定是假的,都是包装,雇人演的,骗人的,红不了多久就要黄,等黄了我要开香槟。
来源: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