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6:14 2

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文化繁荣赋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重要课题。

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要更好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我国乡村人口近5亿,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农村地区乡风是否文明,不仅关乎农村社会自身,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至关重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能够形成建设和谐和顺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

这首先要求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文明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存在的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综合治理。积极推广积分制、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有效做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发展,倡导乡村新生活新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三是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持续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干群关系新风貌的重要平台,完善乡村文化网格化整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等综合路径,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全面激发乡村全面振兴人人参与的热情与动能。

把生态文化风景乡愁化为产品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要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可以看到,各地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了不少成功的范例。有的系统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历史场景活化”与“现代业态植入”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静态文化符号转化为可参与、可消费沉浸式场景,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增值共生互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有的围绕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有的善用“村歌”“村舞”“村VA”“村晚”“村超”“村BA”“村乒”“村跑”“村艺”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活动办在村里,提升大众参与度与体验感,并把资源引入村里、把消费留在村里,让活动持续为乡村赋能添彩。

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让更多更好的乡村文化产品服务走进大众日常,要立足乡土本身禀赋条件与特色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以及村民参与等多方合力,汇聚政策支持、市场资本、数智科技与人工智能等多方资源,完善乡村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分配全链条结构,促进乡村文化生产力高质量释放,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服务供给。长远看,乡村文化产品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法律、人才以及技术等方面协同保障,把生态、文化、风景、乡愁转化成产品和生态链,以实现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文化服务的持续升级。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散布在广大乡村,记载着农耕文明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挖掘遗产价值,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首先要组织好乡村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建立文化遗产清单和数据库,为做好保护工作和活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艺术融入乡村规划建设,支持新农人、乡创客开发特色农文旅融合项目,鼓励创作乡村文化遗产主题的微视频、微动漫、微短剧,讲好乡村文化遗产故事,打造一批文艺村、民俗村和网红村,吸引游客体验乡土风情、感受传统文化内蕴。其次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乡村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之魂。文化兴,乡村兴。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本质上是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通过激发和培育农民主体能动性,采取各种有效举措,把乡村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条件,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村文化传下去,中华大地必将涌现更多各具特色的当代“富春山居图”。

来源:文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