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0日,罗永浩联合康师傅对外官宣了TBT特别特泡面,在随后的直播活动中,罗永浩对这款售价约9.9/盒的特别特泡面极尽赞美之词,喊出了重新定义泡面的口号。
折腾这么多年了,罗永浩的这场商业喜剧不仅没有谢幕,反而还在上演。
上周,一段罗永浩的私聊录音在网上疯传,录音中,他表示此前被全网群嘲的TNT工作站前身TBT项目,在研发9年多后已经接近完成。
当网友们猜测TBT是否又是一款划时代的科技产品时,他却端出了一碗方便面..
8月20日,罗永浩联合康师傅对外官宣了TBT特别特泡面,在随后的直播活动中,罗永浩对这款售价约9.9/盒的特别特泡面极尽赞美之词,喊出了重新定义泡面的口号。
从昔日的科技工匠到今天的泡面老师傅,罗永浩策划这场营销闹剧的背后,藏着他在科技赛道上创业的又一次失败。
只讲你听得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坦白来说,罗永浩作为一位科技赛道的连续创业者,这次用耗时九年研发的噱头端上来一碗泡面,给公众带来的荒唐感,无异于前段时间雷军一条短视频商务报价37万的谣言,两者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真的,后者是假的。
罗永浩这次为了康师傅能这样放下身段下场营销,和他创业的再一次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2022年6月,在真还传接近尾声之际,罗永浩创立AR眼镜公司细红线,宣布再次向科技领域进军,不同于在锤子手机时喊出的收购苹果,细红线成立之初,罗永浩将其创业目标向下妥协至成为AR界的苹果,为了尽快拿出成果,他同一时间还退出了包括微博在内的所有社交平台。
隐退两年后,2024年8月,罗永浩在微博连发两篇长文宣告归来,这两篇文章大体是在讲他的债务问题,第一篇说自己过去几年里已累计偿还了8.24亿负债,第二篇则表示因为各种官司带来的额外赔偿、滞纳导致的各种罚款以及国有资本新债务的出现,其负债规模已经由原来的6亿元攀升至13亿元。
为了尽快清零这剩下的5个亿,罗永浩在文章中表示:接下来自己会和团队火力全开、兴风作浪,用一切合法合规合乎商业伦理的方式“大肆”炒作,将通过恢复商业广告和代言、恢复婚丧嫁娶主持业务等方式尽快做大现金流。
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泡面营销。
从信誓旦旦的隐退,到放下身段揽钱,罗永浩前后的姿态反差,主要源于其创业的再次失败,2022年时,罗永浩成立细红线得到了资本市场近2亿美元的估值,如果细红线能够成功,那么相应的债务自然不愁,但很遗憾的是,细红线失败了。
今年4月,细红线被媒体报道其硬件团队已全面裁撤,仅留下20余名软件工程师,6月份时,罗永浩在论坛发言时亲证了这一消息,表示:细红线用了一年多时间烧了很多钱,证实十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团队已转向软件开发。
算上细红线的话,罗永浩已经在科技这条赛道上连续失败五次了。
罗永浩第一次死磕科技,是在2006年,当时的他虽然在身份上还是一位新东方英语老师,但凭借着幽默犀利的教学风格,在互联网上积累起了不少拥趸,是不折不扣的初代网红。
2006年6月,罗永浩从新东方离职,创办了博客平台牛博网,但受限于互联网内容监管的收紧与微博的崛起,最终走向关站。
牛博网关停后,罗永浩重新干回了英语培训,同一期间其知名度随着砸西门子、方罗之争等一系列的口水纷争而水涨船高,2012年罗永浩重回科技赛道创办锤子科技。
故事的开头总是极尽梦幻,2014年5月20日,锤子手机正式发布,罗永浩在发布会上将之称为“东半球第一好用的智能手机”,次日T1预定量突破5万台,堪称大获成功。
但后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激进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失当导致的量产困境,产品发售4年总销量仅不到500万,最终耗干了资本市场的耐心,于2018年走向破产。
锤子之后,罗永浩的科技之路并未停止,2019年10月,罗永浩官宣进军电子烟赛道,同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知》,要求对电子烟及其相关产品全网禁售。
仅仅一个月后,罗永浩就再次重整旗鼓,官宣加入科技公司Sharklet,并对外主持了一场关于抗菌材料的发布会,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次的尝试最终也不了了之。
2020年4月,债务压顶之下的罗永浩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做起了直播卖货,首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4800万,销售额达1.1亿元,创下了当时直播带货的首秀纪录,这场直播,也是大型商业连续剧真还传的起点,根据罗永浩后来披露的数据来看,光是直播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就让其偿还了约5.48亿的债务。
2022年6月,不甘失败的罗永浩重振旗鼓,成立AR科技公司细红线,后来的故事我们今天也看到了,罗永浩不出意外的再次失败了。
罗永浩对科技赛道的这种坚持,甚至到了令科技大佬梁文锋疑惑的地步,他在一次交流中对罗永浩问到:你为什么非要做科技?你靠“嘴”吃饭的天赋堪称全国顶尖,为什么不将这一天赋利用起来?
从罗永浩的创业经历不难发现,凡是与科技沾边的创业几乎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但从早前的英语老师到后来的卖货主播,这些以流量和内容为主的业务,最终却帮助罗永浩取得了不菲的商业和财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梁文锋交流后,罗永浩转头就捣鼓出了一款视频博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并表示将围绕科技、人文等话题,邀请科技行业的知名人物进行对话,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款靠嘴吃饭的业务。
当然,关于罗永浩视频博客的动作,还有另一个比较生草的说法是,在原定的AR战略宣告失败后,罗永浩旗下的细红线公司从去年开始已经转向AI领域,由于其在博客、电子烟、AR领域干一行垮一行的冥灯历史,梁文锋为避免AI领域再遭覆辙,引导罗永浩重新做回了内容产业。
这则幽默的罗氏笑话背后,其实折射出了今天中国科技赛道门槛越来越高的现实,从早年间的搭个网站、攒个手机就能下场,到如今的言必提百万显卡的AI和具身智能,科技产业的创业门槛正在拔高,这些代表着人类最尖端的科技,真的是罗永浩这个英语老师能玩得转的吗?
毕竟锤子手机的例子已经切切实实的证明了,科技产品,不是靠讲相声就能卖出去的。
来源:咨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