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任忠告:这几种不舒服其实是脑梗,千万别轻忽,速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9:26 2

摘要:它不像心梗那样突发剧烈,它常常披着“没事”“太累了”“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外衣,把人骗得团团转。可一旦错过黄金时间,脑细胞坏死,语言、肢体、记忆全线崩溃,甚至命也保不住。

有些病不是一下子把人打倒,而是悄悄地、一次次给你“提醒”。脑梗,就是其中的老狐狸。

它不像心梗那样突发剧烈,它常常披着“没事”“太累了”“血压高一点没关系”的外衣,把人骗得团团转。可一旦错过黄金时间,脑细胞坏死,语言、肢体、记忆全线崩溃,甚至命也保不住。

今天我不讲故事,也不兜圈子,就把作为神经内科医生这些年见得最多、劝得最多、心疼得最多的几种“假装没事,其实是脑梗”的症状写给你。如果你或者家人有下面的情况,千万别拖,别等,别赌

有些不舒服,不是小问题,而是脑子里的血管已经在“熄火”

有个67岁的老王,早上洗脸时发现刷牙水从嘴角流了出来,一边脸发麻,手还有点不听使唤。他跟老伴说“可能是昨晚落枕了”,结果过了一小时话都说不清了,到了医院,已经是典型脑梗发作。如果他在最开始就拨打急救电话,现在可能还能满地遛弯,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练习“啊、呜、咿”。

面部歪斜、口角流涎、说话含糊不清,这些不是“中风的样子”,它就是中风。脑梗最怕的,就是“以为不是它”。

有时候,脑梗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它可以不痛、不晕、不剧烈,但它会用一些“伪装成小毛病”的方式给你信号。

突发的视物模糊或双影。有位49岁的小企业主,连续几天早上醒来都觉得眼前发花、看东西重影,以为是熬夜太多,滴了眼药水就继续开会。三天后,视力彻底模糊,MRI发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已经导致小脑梗死。

这个部位的脑梗,不一定偏瘫,但会让你走路不稳、眼球乱转、甚至呕吐、晕眩——很多人误以为是耳石症、颈椎病,错过了治疗窗口。

小脑、脑干区域的脑梗发作,症状常常“不像中风”,但更危险。再说一个你可能更容易忽视的情况:突发的剧烈乏力和意识模糊

不是“累了困了”,而是突然打不起精神、手脚无力、眼神呆滞、甚至整个人像是被抽走电量。这种情况在患有心房颤动的老年人中尤其多见,因为心房颤动容易形成小血栓,一旦进入脑动脉,瞬间堵塞,就是脑栓塞型脑梗死

研究显示,60岁以上房颤患者中,约有15%最终发生脑梗,其中大部分首次发病“毫无征兆”。所以如果家里老人发生意识涣散+突发乏力+既往房颤或心脏病史不要等他醒一觉试试,立刻送急诊

还有一种脑梗的“前奏曲”,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的表现像是在“演习”:手脚一阵麻、说话突然打磕巴、眼前一黑、头晕目眩,但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又恢复。很多人觉得“好了就没事”,其实这是脑血管在给你发最后通牒。

医学数据显示,TIA的患者在发作后三个月内,有10%会发生真正的脑梗,尤其是在首发后的48小时内,风险最高这是黄金干预时间,也是很多人最容易掉以轻心的窗口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说白了就是“脑子差点没气儿了”,等你再有一次,它就不演了,直接真枪实弹。再来提醒一种极具误导性的“假象”——单侧肢体异常感或活动障碍

有个53岁的快递员,右腿突然发沉,像灌了铅,蹬车都费劲。他觉得是“骑多了累的”,结果第二天右手也不灵了,送到医院时,左侧大脑中动脉已经大面积梗塞。

单侧肢体障碍,是脑梗最典型的信号之一,但它可以是细微的、不完整的、间歇性的,不要等到完全动不了才慌张。

别忘了,还有一种让医生都头疼的“沉默型脑梗”。它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老年人群体,无明显症状,但MRI一查,脑白质一片斑驳,说明早已发生过多次无声梗死。这种情况不会立刻倒地,但会慢慢吞噬你的记忆、协调、反应、情绪,就像大脑在“提前退休”。

研究指出,沉默型脑梗人群的认知下降速度是常人的1.8倍,并显著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所以如果你家老人最近话少了、记性差了、情绪变了、走路慢了,不要只归因于“老了”“退化了”,去查个脑部磁共振,有时候真相让你后悔没早一点发现。

对于这些“伪装”的脑梗,我们作为医生只强调一个字:快。不是快吃药,而是快识别、快送医、快评估。脑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4.5小时内静脉溶栓,6小时内血管内治疗。一旦错过,治疗效果急剧下降。

很多患者发病时明明清醒,却因为家人“再等等看”,把救命的时间耗在了“观察”上。别忘了,脑细胞每分钟死亡190万个,每延误1小时,相当于大脑提前老化3.6年。

如果你记不住所有表现,记住三个字母:“FAST”

· F(Face):一边脸歪了吗?

· A(Arm):一只手举不起来?

· S(Speech):说话含糊或说不出话?

· T(Time):立刻打120!

这是全球通用的快速识别脑卒中模型,简单、有用、能救命。我知道你可能会想:我还年轻,血压也不高,应该没事。但脑梗早就盯上了年轻人

《中国卒中报告2023》显示,40岁以下人群脑梗发病率在10年内翻了一倍,熬夜、应酬、吸烟、肥胖、节律紊乱,这些现代生活方式正在偷偷换掉你的血管壁。

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查出脑梗,是因为突然晕倒、视力模糊,或者查体时意外发现脑部陈旧梗死灶。这些无声的脑梗,正是未来大梗的“种子”

别拿“还年轻”当挡箭牌,别把“没事吧”挂在嘴边。你的身体听得见你忽视它的每一次呼救。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吓你,而是希望你在面对这些“看起来没什么”的不舒服时,能多问一句:是不是脑里出问题了?

给你一个小建议也好,给你一个提醒也好,哪怕你今天只记住一句话——“有些不舒服,不是小毛病,而是大麻烦的前奏”,那我这篇文章就没白写。

哪怕你现在身体硬朗、精力旺盛,也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爸妈、长辈、朋友。因为脑梗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夺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健康,还有整个家庭的平衡。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陈晓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识别与诊疗策略[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4):201-206.
[2]李强,张晨.沉默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0,27(2):145-149.
[3]中国卒中学会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国卒中报告2023[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6):481-489.

来源:王医生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