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核心建议,一文汇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9:26 3

摘要: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不仅减重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多种代谢紊乱及肥胖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此类药物包括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不仅减重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多种代谢紊乱及肥胖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此类药物包括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

近日,《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在《中华糖尿病杂志》发布。该共识涵盖药物种类、适应证、起始与维持治疗、减重目标、肥胖合并症获益、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及安全性等内容,为内分泌代谢科及相关学科临床医师使用此类药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种类与获益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有贝那鲁肽(0.2 mg 每日3 次,平均减重6.0%)、利拉鲁肽(3.0 mg 每日1 次,平均减重8.0%)、司美格鲁肽注射液(1.7 mg每周1次,平均减重10.1%;2.4 mg 每周1 次,平均减重16.9%)、替尔泊肽(5、10、15 mg每周1次,分别平均减重16.0%、21.4%、22.5%)、玛仕度肽(6 mg每周1次,平均减重14.8%)。除贝那鲁肽以外,均有减重外的代谢获益(推荐强度:A)。临床医师可根据肥胖多维的评估指标,结合患者长期体重管理目标,起始合适的减重药物。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肥胖合并症获益

对于已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超重/肥胖患者,推荐使用司美格鲁肽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对于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肥胖患者,推荐使用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和身体功能(推荐强度:A)

合并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ASH)且分期为F2或F3期(中度或重度纤维化)的超重或肥胖患者,推荐使用司美格鲁肽改善MASH及纤维化程度(推荐强度:A)。其余有改善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相关证据的减重药在中国尚未获批体重管理适应证,故暂不作推荐。

合并中度至重度OSA的肥胖患者,推荐使用替尔泊肽以降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改善OSA(推荐强度:A)

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肥胖患者,推荐使用司美格鲁肽(推荐强度:A)。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患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的安全性

对于胃肠道不良反应,可采取“3E”策略,即教育和解释,递增至合适的剂量,以及有效管理胃肠道不良反应(推荐强度:B)

在开始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治疗前,应评估患者胆囊并发症的风险是否增加,对于高危患者应评估使用利弊,或在改善其高危因素后使用。治疗期间如果疑似发生胆囊炎或胆石症,应进行诊断检查和适当的临床随访(推荐强度:A)

出于安全性考虑,对于有胰腺炎病史、反复发作的胆结石胆囊炎或TG≥5.7 mmol/L的患者,以及长期过度饮酒的患者应当慎用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建议先改善以上高危因素再使用(推荐强度:A)。此类患者开始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胰腺炎的体征和症状(如持续重度腹痛,有时会放射至腰背部,并可能伴有呕吐等)。怀疑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时,应立即停用肠促胰素类药物;急性胰腺炎治愈且高危因素改善,经医师评估后,可继续使用肠促胰素类药物。

尽管目前尚无充分临床证据显示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会导致人类甲状腺C细胞肿瘤,但具有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的个人或家族史是使用该类药物的禁忌证(推荐强度:A)

有自杀企图或主动自杀意念史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应避免使用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对接受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治疗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应监测是否出现抑郁或抑郁恶化、自杀想法或行为,和(或)情绪或行为的任何异常变化。对于已出现自杀想法或行为的肥胖或超重患者,应终止肠促胰素类药物治疗(推荐强度:B)

老年超重/肥胖患者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年轻成人相似。但减重速度宜放缓,并额外关注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应对,避免营养不良和肌少症(推荐强度:B)

虽然减重的同时往往伴随瘦体重的下降,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治疗会引起肌少症(推荐强度:B)

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无须调整剂量,但重度肝功能、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慎用(推荐强度:A)

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均不推荐使用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对于计划妊娠女性,应在计划妊娠前停用司美格鲁肽或替尔泊肽至少2个月(推荐强度:A)

由于我国尚未批准任何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用于儿童/青少年,因此暂不推荐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使用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推荐强度:A)。如需使用,需充分告知风险,并取得监护人同意。

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在长期体重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现有证据,建议超重/肥胖患者进行长期体重管理,在使用肠促胰素类减重药物实现体重减轻后,在持续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保持原有减重药物及剂量方案,以长期维持体重的改善,并帮助实现远期并发症风险的降低(推荐强度:B)

达到减重目标后,维持中等强度的饮食控制,一般为500~700 kcal(1 kcal=4.18 kJ)能量负平衡饮食,可根据个人和偏好进行个性化饮食方案制订/调整(推荐强度:B);对于肥胖症患者,运动干预方案应以注重患者安全为原则,在运动风险评估(包括机械性损伤风险和运动诱发疾病风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BMI、体能、基础疾病和肥胖症相关疾病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推荐强度:A)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