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年前的慕尼黑车展上,时任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向媒体披露,将在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正式投产Q6L e-tron,并专为中国市场打造长轴距版本和专属智能座舱。这一规划,标志着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布局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
两年前的慕尼黑车展上,时任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向媒体披露,将在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正式投产Q6L e-tron,并专为中国市场打造长轴距版本和专属智能座舱。这一规划,标志着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布局进入了实质落地阶段。
2025年8月7日,在杭州举行的一汽奥迪技术周上,这一承诺如期兑现:PPE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车型—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正式上市。这不仅是一份“按部就班”的阶段性答卷,更是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递出的战略信号。舆论普遍认为,这场上市活动既具备新势力品牌的To C敏锐度,又彰显出豪华品牌的深厚积淀与格调,成为一汽奥迪营销创新的新标杆。然而,与两年前相比,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格局已然翻天覆地,群雄并立、价格与技术竞争交织。尤其当市场中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一度突破50%,赛道上的比拼早已超越了加速度与屏幕尺寸,渐而开始检验品牌在长期体验、综合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上的积累底蕴。
位于这样的市场拐点,一汽奥迪带着Q6L e-tron正式进入电动化竞逐内场,其意义已远不止“补齐电动车型阵列”,而是更期望于凭借其硬核的产品力、创新的营销策略与深入的本土化布局,在新能源时代为豪华品牌重新定义存在方式。这也是奥迪在中国新能源赛道上,从“由外向内”观察转向深度参与的一次跃迁。
诚然,新能源技术的迭代仍在持续,豪华车市场的格局也远未定型,中国市场依旧为百花齐放留足了空间。作为自1988年便入局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开拓者,奥迪依托造车底蕴和全球经验,在这里依然拥有巨大的施展舞台。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上市,便意味着品牌从电动化竞逐的边缘“试探”,转向稳步推进在华战略,并加速迈向高端电动出行引领者的角色。
正如时任奥迪A到C级细分市场电动车型系列负责人费尔明•桑托斯所言:“竞争也是推动力,鼓励我们从他人的长处中学习借鉴。”这一表态映射出奥迪的态度:中国市场的快速创新与技术发展并非单纯的挑战,而在于能否抓住稍纵即逝的巨大机遇。只有跟上时代节奏,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使奥迪在全球市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基于这样的判断,奥迪正在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研发团队,并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推进本土生产与研发。
对于奥迪而言,当下或许正是重整旗鼓、再度发力的最佳时机。用户的心态正从尝鲜、猎奇转向理性与成熟,这与奥迪长期倡导的“理性豪华”理念高度契合,也为其在新能源时代的深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窗口。
PPE豪华纯电平台遇上中国智慧
一汽奥迪Q6L e-tron的诞生,自然延续了奥迪在技术研发上的严谨与系统性,亦展现出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能力。2995mm的长轴距的设计,专为中国消费者增加105mm,带来更宽裕的后排空间,专属智能座舱则将本地化交互习惯、语音体系和娱乐生态无缝融入驾乘体验。这种定制化不仅是功能上的调整,更是在架构、软件与供应链的多维协同下实现的系统优化。
在智能驾驶领域,硬件上,一汽奥迪Q6L e-tron配备了由2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组成的感知矩阵,并引入恒温自清洁与多点清洗技术,以确保在雨雪、灰尘等环境中的长期稳定运行。软件上,奥迪则选择与华为强强联合,让一汽奥迪Q6L e-tron搭载了深度定制的华为乾崑智驾®技术,让它能够精准识别红绿灯状态,在路口自主完成启停决策,预判拥堵中的加塞车辆与“鬼探头”风险,并在高速路的上下匝道保持安全流畅的行驶姿态,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但这套系统方法并非是“激进求新”,而是以安全为基底,秉承“人机共驾”的理念,通过严苛测试与场景化优化,力求在系统稳定性与技术前瞻性之间找到平衡。
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三电性能同样体现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思考。107千瓦时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带来765公里CLTC续航,并支持10分钟补能294公里的效率。Bank Charging技术则让新车实现了800V和400V充电桩的全域适配,让用户在不同城市和高速路网中都能安心使用。
至于安全层面,更是一汽奥迪Q6L e-tron最不容妥协的高价值体验。它在欧洲E-NCAP和美国IIHS中均获得最高评价,并在中国中汽中心挑战了远超国标三倍能量的“货车侧撞+固定柱体夹击”连环碰撞。这样优异的成绩,来源于其车身结构中34%为潜艇级热成型钢,高强度钢与铝合金比例高达83%,电池舱则以九层玻璃钢纤维护板与多向框架共同构筑防护,安全冗余拉满。
此外,奥迪还将德系驾控的精髓延伸到电动车平台。一汽奥迪Q6L e-tron前后五连杆悬架结构、FSD频率选择减震器、布雷博卡钳和高性能轮胎的组合,使车辆在舒适与操控之间游刃有余。再加上e-tron GT同款的运动声浪系统,电动驾驶同样能带来情感共鸣。
车内座舱,88英寸AR HUD、五屏联动、Bang & Olufsen 3D音响和眼神识别控车等配置,将豪华体验转化为沉浸感与掌控感。奥迪在数字座舱的设计中,没有简单地堆砌功能,而是通过流畅的交互逻辑与优质的感官体验,塑造出电动时代的豪华新范式。
创新营销的全场景构建
如果说产品端的硬实力是一汽奥迪Q6L e-tron打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入场券”,那么在营销层面的创新便是它建立用户心智和情感连接的“桥梁”。在杭州一汽奥迪技术周上,一汽奥迪并没有选择封闭场馆内的惯常发布模式,而是选择把舞台延伸到整座城市。46栋沿江楼宇的灯光秀同步点亮钱塘江两岸,四环光影与城市夜色交织成流动的视觉长卷,甚至于可称为“不惜成本妆点杭州夜景”。在这一刻,一汽奥迪Q6L e-tron不再仅是一款新车产品,而是化身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既是科技的呈现,也是文化的参与。这样的场景,不仅吸引了汽车圈的关注,还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形成跨圈层的传播效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汽奥迪还将沉浸式体验搬进了现场。不同于单向的信息灌输,参会者被邀请进入多个互动区,亲手操作PPE豪华纯电平台核心部件的展示装置,感受三电系统在高压环境下的补能过程,体验智能座舱的多屏联动与语音交互。这种“技术走向用户”的方式,让抽象的参数转化为可以感知的触点,也让奥迪的德系严谨与本土化智慧,在一次次体验中被用户记住。
一汽奥迪同样敏锐地捕捉到新能源市场用户心态的变化。随着市场进入下半场,“价格战”带来的新鲜感正在减退,潜在用户开始将关注点转向购车与用车过程中的体验质量。因此,一汽奥迪Q6L e-tron上市同步推出了豪华品牌中首个“融合直售”新模式:既保留传统经销体系的服务能力,又融合新势力直营模式的高效与透明,重构建豪华品牌的购车体验。
这套模式摒弃了豪华车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标价、大折扣”游戏方式,全国统一透明售价,让用户无需多店比价,避免买贵风险;同时,将选配、保险、装潢等服务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在线下,全国首批超过一百家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授权店已投入运营,用户可在开放、沉浸的环境中完成从试驾到下定的全流程,并享受提前储备的主流与热门配置现车带来的快速交付体验。此外,售后环节则实现双重保障——既可联系当地经销商,也能直接对接主机厂,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维修、保养、救援服务无缝衔接。
据悉,作为融合直售模式的首发车型之一,一汽奥迪Q6L e-tron家族还为用户提供了保价政策,即截至2025年12月31日,若官方指导价下调,将给予差价现金补贴。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价格体系的透明与公正,也在购车保障层面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安心感。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这套模式的意义不仅是提效,更在于重塑与用户的信任关系。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透明的价格体系、便捷的交付流程和可控的用户体验,将长期强化奥迪“理性豪华”的定位,让品牌免于陷入短期促销驱动的恶性循环。从而构筑新能源时代豪华品牌稀缺的护城河。
这种营销创新不仅存在于品牌与用户的一对一接触中,还延伸到生态共创。一汽奥迪在Q6L e-tron上与华为、宁德时代等顶尖伙伴深度协作,不只是为了技术优势,更是在传播维度上实现品牌资源的互相赋能。华为的科技圈层和宁德时代的新能源产业影响力,与奥迪的豪华品牌形象叠加,让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传播半径远超传统豪华车的受众范围。这种协作共创,使得奥迪在技术背书与品牌声量上实现双重放大。
更重要的是,一汽奥迪的创新营销是一项长期品牌工程:以城市事件塑造记忆,以沉浸体验加深理解,以直售模式重建信任。同时,借助技术周形式,将新品发布、公众开放日、沉浸式科技展、试驾等场景串联,形成周期长、参与度集中的内容生态。在此基础上,一汽奥迪还通过跨界合作拓展圈层,整合华为、宁德时代、阿里云、宇树科技、海康威视等本土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共同打造“最强朋友圈”声量话题,强化技术与品牌创新力,呈现出兼具新势力活力与豪华品牌开放融合的格局。且不同于新势力追求即时流量,奥迪在融入沉浸场景与跨界玩法之余,始终延续豪华品牌的美学高度与活动规格,让每一次亮相都成为可长期留存的城市记忆与品牌印象。
本土化叙事“由内向外”
一汽奥迪Q6L e-tron的出现,不仅是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次产品补位,更是一场关于本土化战略的深度演进。奥迪并非第一次在中国做本地化——三十七年前,它率先将豪华品牌引入中国,并首创加长轴距车型与4S服务模式,开辟了豪华车市场的先河。但这一次,本土化的范围和深度都远超以往,不再只是产品层面的调整,而是覆盖了研发体系、生产平台、供应链整合乃至品牌文化的全链路重构。
新车的加长车身,是基于中国用户空间需求的更准确回应;专属智能座舱,则融入了本地化的交互习惯与娱乐生态,让科技在舒适与亲和之间找到平衡。而真正标志本土化进入新阶段的,是奥迪全球生态首次向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全面开放。这意味着,在华研发的技术和应用将有机会反哺全球,不再只是被动接收总部的产品,而是成为全球创新链条中的关键节点。
由此,PPE豪华纯电平台的首款量产车选择在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投产,便有了更多战略考量意味。作为奥迪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基地之一,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拥有高度数字化的制造流程和严苛的质量控制标准,足以确保PPE豪华纯电平台的原生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中国在电动车供应链上的成熟度与效率,已经具备全球领先水平,这使得在这里生产不仅能满足本土市场,还能通过供应链和制造经验的积累,为全球市场提供技术与产能的支持。
这种本土化,是 “由内向外”的力量转化:中国市场不仅是奥迪全球电动化版图的创新中心之一,还以本土需求与场景反哺全球研发,将百年豪华美学与工艺标准融入中国的创新节奏与数字生态,形成既有细腻质感又具高响应速度的双重优势。
这种深度融合的背后,是奥迪对中国新能源市场潜力的清醒判断。当市场从早期的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品牌要赢得用户,不仅需要技术与产品力,更需要在文化与认同层面建立连接。本土化战略的升级,正是这种连接的基础。
在这一逻辑下,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上市就不能仅看作是一场新品发布会了,而是一次合资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示范。它让人看到,豪华品牌不必在技术创新上盲目追逐新势力的速度,也不必在市场策略上复制同质化的竞争形式,而是可以通过深耕本土、开放生态、全球反哺,找到一条兼顾品牌传承与时代变革的道路。
新能源转型中的豪华启示
从产品硬实力,到创新营销,再到本土化战略的全面深化,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上市不仅是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同样让人看到,在竞争白热化、用户心智趋于理性的当下,对强调理性价值和综合体验的豪华品牌而言,依然有机会通过差异化路径,塑造新的市场优势。
这套组合拳的核心,或许可以归于四个关键词——稳、透、连、融。
“稳”,是技术与产品的底座。奥迪选择在PPE豪华纯电平台首发国产车型,不是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在充分验证成熟度后才推向市场。这种策略虽不激进,甚至于常常被诟病为“慢”,但客观上也确保了产品体验的稳定性与长期口碑的可持续性。
“透”,是营销与体验的透明化。一汽奥迪直售模式的推出,打破了豪华车市场多年累积的价格不透明,辅以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级事件,让品牌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寻到了更多可有作为的支撑点。
“连”,是全球与本土、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连接。通过开放研发生态、与本地合作伙伴协作、让中国市场创新反哺全球,奥迪正在把中国从“消费市场”变成“创新源泉”。
“融”,是新势力创新与传统豪华底蕴的结合。一汽奥迪在Q6L e-tron上,将德系豪华的安全与驾控,与沉浸式体验、城市级事件传播等新势力玩法融合,并率先试水 “融合直售” 新模式。这种“双轨并行”既守住豪华核心价值,又快速适配用户变化,成为中国首个在产品、营销、渠道全链路完成“既有又有”的合资豪华品牌,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路径。
如今,一些行业声音认为,豪华车市场正在经历由用户价值观变化而引发的品牌关系重塑。在这个阶段,单一的技术亮点或价格策略都难以形成持久优势,唯有聚焦于产品、体验与文化三个层面,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汽奥迪Q6L e-tron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填补了一汽奥迪在纯电领域的产品空白,更以一种全链路协同的方式,为合资豪华品牌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中国样本——既不放弃德系的技术底色,又能主动拥抱中国速度和本土化智慧;既不局限于短期销量的拉动,又着眼于长期品牌价值的沉淀。
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的竞争仍将继续,本土新势力会在技术迭代和成本效率上保持优势,而国际豪华品牌则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一汽Q6L e-tron的上市,不仅只是奥迪在中国新能源转型的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它释放出的信号已经很明确:在新能源时代,豪华不再只是过去的标签,而是一套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系——稳定的产品力、透明的用户关系、连通的全球生态。而这套体系,或许才是豪华品牌在下半场赢得市场的关键。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