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北京市发布16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进一步宣传北京市生态修复成效,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生态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将于近期分批展示部分案例,共同见证首都生态建设的坚实步伐。本期带您了解——昌平区南口采石场
2025年5月,北京市发布16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进一步宣传北京市生态修复成效,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生态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将于近期分批展示部分案例,共同见证首都生态建设的坚实步伐。本期带您了解——昌平区南口采石场生态修复。
基本情况
01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燕摩峪,地处京藏高速西侧,距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该区域历史上为首都建材供应基地,1956年建矿至2000年关停。项目实施周期2018年6月至2023年8月(含5年养护期)。
治理后全景
02
生态问题
南口采石场经过长年开采,形成长约700米、最大高差约130米的高陡裸露边坡,成为京津冀地区典型的矿山生态“伤疤”,带来了地质灾害、地形地貌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因采石遗留的环境问题突出,城市景观受巨大影响。
治理前边坡全景
03
实施情况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作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示范项目,通过“地形整治—客土覆盖—植被复绿—长效管护”全流程技术体系,系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及植被恢复等综合措施。治理面积达19万平方米,其中重点修复裸露岩质边坡9.36万平方米、渣堆堆积区4.25万平方米。项目由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金隅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约1.09亿元。
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勘查手段助力坡体分析。本项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对中部坡体进行测量,结合现场踏勘以及高精度的扫描成果对现状坡体进行识别并分析,将现场分为裸露镜面岩质边坡区、裸露糙面岩质边坡区、岩体凹腔、已有植被区等四种立地类型。一方面提升了勘查工作的效率,保证了勘查成果的精度。另一方面对于坡体的认识程度得到强化,更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立地类型,进行治理措施选择,加快了设计进程,设计选择可以做到更为经济、合理。
针对镜面岩体独创“根系引导孔+土工格室+客土喷播+生态修复纤维”组合的治理方案。通过开设根系引导孔并刻槽,增加坡面粗糙度,扩大基材与岩体的粘结面积,显著提升基材稳定性。另一方面,“根系引导孔”内充填植生基材,使植物根系得到扩展,在岩面内形成了大量以植物根系为主体的类“微型桩”,使基材的抗滑力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基材在坡面岩体表面的稳定性,经施工检验取得巨大成功,生态修复效果超出预期。
主要成效
生态效益
南口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山前可利用绿化用地8.13万平方米。为切实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强化水土保持,落实地形整治4.25万平方米、回填4.2万平方米、客土覆盖2.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方面,共计植树13615棵。其中,灌木种植3012棵,乔木种植10603棵。成功“美颜”后的南口采石场,山清水秀绿意盎然。2021年6月,该项目顺利通过市国资委、园林局专项验收,并纳入北京市“百万亩植树造林”计划。
本治理项目的实施,将历史遗留矿山的10万平方米裸露岩面彻底改观,接近了自然山体。治理区生态系统将逐渐恢复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并将创造出一个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崭新矿区环境。打造了八达岭出京方向的地标式景观。
经济效益
本项目涉及生态修复、园林、绿化、截排水工程、地灾治理、灌溉系统设计、临时道路设计、植物养护设计等多个专业,项目综合性较高,在项目设计、方案选型过程中,始终兼顾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最大程度实现治理工作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方案实施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南口采石场地质环境问题对当地村民造成的影响,为采石场临近的南口村及其周边村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本项目也为本地区同类废弃采石场地质环境治理形成一套成熟的治理模式,积累了适合本地区的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的宝贵经验。治理区通过实施工程手段结合生物措施,恢复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可以减少废弃渣堆对北京造成的扬尘污染;治理恢复为林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因采矿而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施工完毕后30天(局部60天)效果
施工完毕150天效果(2019年9月拍摄)
施工完毕一年效果(2020年7月拍摄)
北京“23·7”特大暴雨后远景近景效果(2023年8月拍摄)
治理前后全景对比(照片引自搜狐网)
案例启示
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面对复杂生态修复难题,必须勇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南口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和组合治理方案的研发,有效解决了勘查和复绿难题,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在未来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升级。
多方协同是重要保障
生态修复涉及多领域、多部门,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南口项目中,金隅集团、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只有建立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才能保障生态修复项目的顺利实施。
因地制宜是关键原则
每个生态修复项目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理方案。南口采石场依据不同区域的立地类型,精准施策,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其他项目中,也应深入调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和措施,确保修复工作科学有效。南口采石场从一个废弃矿区成功转型为北京市出京口的地标性生态景观,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首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