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追责与信息传播的多维度探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5 18:49 2

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 年 8 月 15 日通报董某莹、肖某事件调查结果:董某莹存在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剽窃问题,其姑姑班某娟(时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联合多人违规操作;肖某问题则暴露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在管理上的漏洞。最终

自媒体时代:追责与信息传播的多维度探讨

置顶观点(用户核心表述)

1. 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 董某莹肖某事件 5 家机构 19 人被问责

2. 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新时代,追责问题可以说非常容易的。

3. 自媒体信息传播快速性和广泛性对社会的利弊

一、从典型事件看自媒体时代的追责特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 年 8 月 15 日通报董某莹、肖某事件调查结果:董某莹存在成绩单造假、学位论文抄袭剽窃问题,其姑姑班某娟(时任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联合多人违规操作;肖某问题则暴露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在管理上的漏洞。最终 19 人被追责问责,5 家机构被责令整改。

结合该事件分析自媒体时代的追责现状,可发现 “曝光易、落地难”“舆论热、流程严” 的显著特征。自媒体的即时性与广泛性,确实为追责提供了重要助力:一方面,监督门槛大幅降低,普通公众或知情人可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直接披露线索,如学术造假证据、违规操作细节,避免问题 “内部消化”;另一方面,舆论聚焦能形成倒逼效应,推动主管部门全面核查漏洞,像事件中对 “跨机构责任链条” 的追问,促使调查组深入核查北京科技大学伪造成绩单、协和医学院录取审核失守等问题,避免追责流于表面。

但不能简单认为 “自媒体让追责非常容易”。自媒体传播的碎片化、情绪化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干扰追责方向;真正的追责需依赖官方机构的专业调查,如董某莹论文抄袭需比对过程稿与终稿、核实班某娟干预细节,这些都需要卫健委、教育部联合开展线下调查,而非自媒体 “隔空喊话” 可完成。同时,复杂事件的全链条追责仍存阻力,需官方突破跨机构利益关联、层级责任划分等难题,因此自媒体是追责的 “助力”,而非 “终点”,有效的追责需 “自媒体线索提供” 与 “官方依规调查” 协同推进。

二、自媒体信息传播快速性与广泛性的社会利弊

(一)正向价值:为社会注入效率与活力

1. 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突发事件中,自媒体可填补传统媒体报道时差,如地震时民众实时发布灾情,帮助官方掌握一线情况、群众获取避险信息,将信息速度转化为应对效率。

2. 强化公众监督:局部问题能突破圈层形成全国性舆论聚焦,如高校研究生通过公众号披露导师压榨学生问题,12 小时内引发关注,推动学校追责,打破信息不对称。

3. 赋能个体与知识普及:普通人可通过自媒体展示多元视角,如农民直播助农、残障人士分享无障碍出行经验;专业人士通俗解读医疗、法律知识,让实用信息免费便捷触达大众。

4. 激活社会参与:快速凝聚共识,如公益项目通过自媒体短时间获得全国支持,政府借助自媒体征集民意,让公共事务参与更广泛。

(二)负面风险: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1. 虚假信息泛滥:无需事实核查的虚假信息可 “病毒式传播”,如 “奶粉含致癌物” 谣言几小时转发数十万次,导致品牌销量暴跌、公众盲目抢购,长期削弱社会信任基础。

2. 舆论极化与对立:自媒体为博流量刻意截取片面信息、用标签化语言煽动情绪,如医患纠纷事件中放大一方诉求,导致公众分裂为对立阵营,甚至引发网暴,破坏理性对话空间。

3. 隐私侵犯与网暴:个体信息一旦泄露,经自媒体快速广泛传播,易引发人肉搜索、辱骂等网暴行为,如劝阻吸烟者信息被曝光后遭骚扰,对受害者造成不可逆伤害。

4. 冲击主流价值观:低俗、猎奇内容及历史虚无主义内容借助自媒体扩散,误导青少年形成 “流量至上” 观念,削弱公众历史认同与文化自信。

三、扬长避短:多方协同共建健康生态

自媒体的快速性与广泛性本身无善恶之分,需 “平台监管 + 政府引导 + 用户自律” 三方合力规范:平台需完善信息审核、优化算法、落实实名制;政府需出台法规打击违法行为,搭建官方信息平台;用户需提升媒介素养,做到 “先查证、再传播”。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媒体真正服务于社会进步,规避风险隐患。

来源:开心的野韭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