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瓶咖啡准备进京开首店?是来抢年轻人还是对抗价格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2 20:00 2

摘要:当9.9元一杯的平价咖啡占据街头巷尾,以"精品"为标签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是否要叩开北京市场的大门?近日,蓝瓶咖啡计划进京开店的消息,在咖啡圈掀起不小波澜。从消费者"期待已久"与"价格敏感"的两极评价,到品牌方"否认传闻"却被曝正洽谈选址的微妙

当9.9元一杯的平价咖啡占据街头巷尾,以"精品"为标签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是否要叩开北京市场的大门?近日,蓝瓶咖啡计划进京开店的消息,在咖啡圈掀起不小波澜。从消费者"期待已久"与"价格敏感"的两极评价,到品牌方"否认传闻"却被曝正洽谈选址的微妙态度;从咖啡市场低价混战与高端细分并存的复杂格局,到蓝瓶如何在小众调性与大众触达间找到平衡。这场尚未落定的"进京赶考",不仅关乎一个品牌的扩张野心,更折射出咖啡市场的深层博弈。

回应进京开店

蓝瓶咖啡带着首店进京硬刚瑞幸、星巴克。近日,关于蓝瓶咖啡进京开店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并持续发酵,而消息的源头便是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发现的门店信息。大众点评平台信息显示,其首店或落子三里屯、国贸、九龙山等年轻人聚集的核心商圈,根据信息的披露甚至可能连开三家门店。

对于蓝瓶咖啡进京开店的消息,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蓝瓶咖啡方面,蓝瓶咖啡官方态度谨慎。其回应称,"进入北京市场还没有那么快,网上消息都是假的",但接近蓝瓶咖啡的业内人士透露,品牌方确实在与多个商业项目洽谈入驻事宜,具体选址仍在评估中。

虽然具体时间表仍未确定,但这一消息迅速点燃社交媒体。部分消费者表示"终于等到蓝瓶进京",期待体验其标志性的精品咖啡和空间美学;但也有消费者直言"已经习惯9.9元咖啡",质疑高价策略能否在北京市场立足。

上次蓝瓶咖啡出现在北京还是两年前的一次快闪活动。2023年10月,蓝瓶联合滑雪品牌在THE BOX朝外开设"精品即溶咖啡站",主打冷链速溶产品,价格却与现磨咖啡持平,引发消费者"没诚意"吐槽。

据了解,蓝瓶咖啡由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于2002年在美国创立,曾被贴上"咖啡界的Apple"的标签。2022年2月,蓝瓶咖啡中国内地首店落户上海,开业首日门店就大排长龙,最长排队时长达到6小时,有黄牛将价格炒到100—150元/杯。

是否打破"佛系"扩张

若此次北京市场的"三连开"计划属实,可谓将打破蓝瓶咖啡"佛系开店"的节奏。半个月前,蓝瓶咖啡刚在上海开了中国内地第14家门店。细数下来,自2022年2月上海首店开业以来,其年均新增门店不足5家,绝大多数门店集中在上海。

不过,从蓝瓶咖啡整体扩张调性来看,中国市场的确是在全世界进新城市开店速度较快的国家。此前蓝瓶咖啡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品牌也在进一步做调整,尽可能在能力范围内快速地开发准备。公开数据显示,成立20多年的蓝瓶咖啡全球门店数不过在100家左右。

相较于许多连锁咖啡品牌,蓝瓶咖啡的扩张速度和体量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指出,蓝瓶咖啡的定位中高端,其打法是通过线下门店构建品牌调性,强化消费者体验,进而引导线上购买咖啡豆及周边产品。虽然与不少本土品牌的扩张相比,蓝瓶咖啡在内地市场的扩张较为缓慢,但与其在国际市场中扩张的速度相比,如今的蓝瓶咖啡并不算慢。不过,若是品牌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较少,则可能无法形成有效的品牌影响力。

"以蓝瓶咖啡的定位和调性来看,北京是它品牌进阶的重要市场。"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认为,北京消费潜力巨大,年轻群体对精品咖啡接受度高,市场空间广阔,虽然咖啡市场竞争激烈,但精品咖啡细分领域仍有空间,蓝瓶咖啡凭借独特品质和品牌调性,有机会吸引追求品质的消费者。同时,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拓展新市场提升影响力,而北京市场具有标杆意义,能够帮助品牌进一步布局全国市场。

在小众调性与大众触达间走钢丝

当前的咖啡市场呈现出多元竞争格局。瑞幸咖啡、库迪咖啡以低价抢占日常消费场景,星巴克通过"茶咖融合"强化第三空间体验,Manner、Tims主攻写字楼客群,%Arabica、Peet's Coffee等精品咖啡品牌则争夺高净值用户。尽管蓝瓶咖啡在上海首店曾创下现象级热度,但仅靠品牌光环的话,蓝瓶咖啡的进京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王振东进一步指出,北京与上海在文化氛围、审美以及消费需求上存在差别,蓝瓶咖啡若想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就需要通过本土化持续扩大自身影响力,在维持中高端定位的同时满足本土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同时,蓝瓶咖啡还需不断提升客户黏性,从而促进零售业务增长。

的确,在这场博弈中,蓝瓶咖啡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精品咖啡布道者"的品牌基因,而最大挑战则是如何在保持其调性的同时,实现大众市场的有效触达。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建议,蓝瓶咖啡进京需考虑北京市场"高租金+高竞争"的双重压力。若能通过本土化叙事、分层产品策略及精细化运营等策略运营,有望在高端精品咖啡赛道建立壁垒,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短期来看,蓝瓶咖啡进入北京市场较难复制其刚进入上海时的排队热潮,但长期来看,品牌可以通过"文化标签+品质坚守"实现可持续增长。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

来源:紫凡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