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半,天还没亮,这块不足200平的水泥地上,突然就挤满了人。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前几天,贵阳零工市场的一幕,看得人心里发酸。
凌晨四点半,天还没亮,这块不足200平的水泥地上,突然就挤满了人。
有人戴着磨旧的黄色安全帽,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
有人提着装工具的塑料桶,背着竹筐,攥着扁担……
这些都是他们讨生活的家伙什儿。
最多的时候,这里挤满三千人。
所有人都为了同一件事:等个日结的活儿,换一天的口粮。
按贵州当地的话说,这叫“找活路”。
这群人里,大多是中年人。
他们没学历、没背景,最后能靠的好像就只剩这一身力气。
于是他们从这个工地辗转到那个工地,从这张日结工资单盼到下一张,日子在等待和奔波里一天天过。
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曾写过贵阳零工市场两个普通人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50岁的老孔,在这儿蹲了六七年。
以前他是修柴油机的,手艺好时月入六七千,可厂子说倒就倒了,一身手艺也跟着过时了。
攒了半辈子的十几万积蓄,投进蔬菜生意想搏一把,结果被人卷跑了。
后来在工地上搬玻璃,楼盘又停工了,一万多的工钱至今还没拿到。
年纪越来越大,他越来越没竞争力,如今只能在零工市场等机会,但最差的时候一个月只能干四五天活。
前两年胃病做手术,他又欠了银行一万多……
没法子,他只能天没亮就往市场跑。
要还钱,要糊口,日子再难也得撑下去过。
而曲姐,是在这个市场做“摆车”的人。在市场的工人眼中,曲姐是他们的“财神爷”。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苦。
离异后她独自带女儿,每天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做饭,四点准时开工。
全年365天,她的电话24小时不敢关,狂风暴雨也得往外跑。接到活就开着小面包车来市场接人,拉人去工地干活。
那天她挑了六个工人去清建筑垃圾,一人120块。
她赚得稍多些,但一个月也只能稳定在五六千块。
她说:“我和他们没什么不同。”
为了活路,把自己熬成连轴转的陀螺。
很苦很累,但是:“都是为了孩子,都是为了活下去。”
在这个零工市场,像他们这样找活路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天光渐亮时,有活儿的人被面包车拉走,没活儿的人揣着失望回家。
网络上的光鲜像层滤镜,遮住了世界的另一面。
有个词叫作:折叠世界。
现在打开手机,总刷到年薪百万的故事、说走就走的旅行、精致讲究的生活。
看久了,很多人真以为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日子。
可这“折叠世界”的阴影里藏着的,才是无数普通中年人的真实人生。
小时候总以为,人到中年该是稳稳当当、从容不迫的。
可真的到了中年才懂:“上有老下有小”从来不是轻飘飘的俗语,是压在肩上的两座山。
父母的医药费、孩子的学费、每月的房贷车贷,哪一样都不敢怠慢。
中年的愁苦,无人说、没人懂。
他们为了一条活路,把苦往肚子里咽。
其中的辛酸滋味,或许只有自己才知道。
01
人到中年,挨骂都得忍着。网络上有个段子很扎心:
别随便骂年轻人,他们可能说走就走;但骂中年人没关系,他们很少会离开。
为啥?因为他们房贷要还,孩子要养,父母要照顾,哪敢轻易任性?
朋友曾聊起他的同事老周。
他在技术部干了十几年,前阵子因为一个项目数据出错,被新来的年轻总监在会议室当众训斥。
脏话、难听的话,什么话都骂了。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老周的脸涨得通红。
换作十年前,他早摔门而出了。
可那天他只是低着头,等总监骂完,轻声说了句:“是我的问题,我马上修改,不会耽误工作。”
后来听同事说,老周那天晚上根本没回家,整整加了一夜的班。
有个刚毕业的年轻同事私下感慨:“他怎么受得了的?工作没了再找嘛,干嘛这样受辱?”
可或许只有同为中年的大家才能懂,他有多无奈。
老周儿子明年要高考,妻子前两年动了手术还在恢复期,每个月还要还房贷车贷加医药费。
相比较被骂几句,丢掉工作对于他来说后果更严重。
刘震云写过一句话:世上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件件都藏着委屈
不只是他们,没有哪个中年人,不是嚼着委屈过日子。
领导的挑剔、客户的难缠,有时气得真想说句“不干了”。
可一想到等着支付的账单、银行卡里不多的余额,转眼又笑着应承:“好的,没问题,您放心。”
中年人最会忍了,只因肩上扛着卸不下的责任。
他们不是没了脾气,而是连发脾气都要算一下成本。
没有一个中年人,是为自己而活的。
那些咽下的委屈,不是胆小懦弱,而是深知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
02
人到中年,再累也不敢停。前段时间,看过一段关于快递分拣员的视频。
在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面前,他们的工作机械又繁重。
几十斤重的包裹,得一次次搬到传送带附近,拆开外面的包装,再把里面的货物面单朝上,小心翼翼地放到传送带上。
这全程都得轻拿轻放,要是不小心摔坏了东西,不仅一天的辛苦白费,还得自掏腰包赔偿。
场地里,管理人员拿着大喇叭,一刻不停地催促。
稍微动作慢一点,训斥声就劈头盖脸地砸过来,还时刻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一天高强度工作下来,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
可到了晚上,也睡不了一个安稳觉。
半夜有货车进厂,不管多疲惫,领导一个电话,就得立马爬起来去卸车。
20多米长的集装箱,几个人必须在1个多小时内卸完。
卸完货,双腿和手指都会不受控制地发抖,衣服也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
有一次,他们从凌晨两点一直干到早上八点,连续工作六个小时,中间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卸完最后一件货,直接瘫坐在地上,缓了好久才有力气站起来。
这份工作强度太大,很多年轻人干不了几天就不来了。
但队伍里有个王大哥却一直坚持着,不是他不怕累,是他没办法停。
上有老下有小,妻子身体不好只能做一些零工,全家的经济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他只能硬扛着。
张爱玲写过一句话:“中年不易,但你只能一步步走过去,不能停,也不能回头。”
年轻时总觉得,工作太累就换一份,累了就该歇着。
可到了中年才懂,“停”这个字太奢侈。
都说从年轻到中年,是慢慢交出主动权的过程。
年轻时我们是自己人生的船长,不高兴了随时能停船;
可中年后,船上载满了要守护的人,哪怕风浪打得人疼,也得咬着牙往前划。
当户口本主页写上你的名字,当家人把你当成唯一的依靠,你就再没有“倒下”的权利。
责任要担着,苦累要受着,哪怕肩膀压得生疼,脚步迈得沉重,也得咬着牙往前挪。
中年人的“不敢停”,从来不是天生强悍,而是身后的人需要托底。
03
人到中年,面子算什么。曾刷到过一条新闻:
36岁的杜先生,曾是世界500强公司的市场总监。
带着团队做项目、谈合作,月薪几万,出门都是被人捧着叫“杜总”。
可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公司业务收紧,裁员潮中他也没能幸免。
失业后,他本以为凭自己的经验和履历找工作不难,现实却是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几个月过去仍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无奈之下,他只能戴上20块钱的头盔,从每天早上7点开始,挤在上班人潮里满城送外卖。
从月薪几万,到每天只能赚80来块钱。
比巨大的薪资落差更让他难熬的,是面子。
刚开始他非常不自在,怕遇到熟人,不敢去以前办公区附近送餐,生怕遇到以前的同事或客户。害怕他们嘲讽他:“现在沦落到送外卖?”
可当赚来的钱,为他撑起了生活时,突然就觉得那些所谓的面子,在安稳面前实在算不了什么。
这两年,见过太多这样的中年人:
曾经开公司的老板,现在在开网约车;
过去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博士,如今在直播间教初中物理;
就连湖南那位51岁的银行行长,现在也在送外卖……
他们不是不在乎面子,只是有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
有人说,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就成熟了。
年轻时总觉得面子是尊严的铠甲,要时刻护着、端着,不能有半分折损。
可到了中年才懂,所谓面子,在家人的安稳面前轻如鸿毛。
那些曾经以为丢不起的脸面,在柴米油盐的重压下,早就成了可以放下的执念。
妥协,并非因为尊严不重要,而是有了更值得守护的东西。
“不要脸”,不是真的没了尊严,而是明白了生活的重量。
当你能让家人踏实、安稳地过日子,才是最硬的底气,最真的体面。
04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成年人的不开心不是掉了一根棒棒糖那么简单,而是微小绝望的堆砌,它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人到中年,这种感受或许更加强烈。
再没有年轻时说哭就哭的随性,难过了只能悄悄把眼泪憋回去,委屈了也得笑着说“没事”。
他们不是天生坚强,只是知道身后有太多人的依靠。
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明白肩上的责任无人能替。
就像尼采说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支撑他们走过风雨的,从来不是什么宏大的理想,而是家人的笑脸,是想要守护的安稳。
但我始终觉得:中年从来不是人生的寒冬,而是历经岁月后的沉稳。
那些藏起的情绪、忍住的泪水、熬过的夜晚,最终都会变成生活的底气。
愿每个中年人都能于人世苦海,能护所爱之人周全,也能被生活温柔以待。
点个赞吧,请你相信,你熬过的每一步,最终一定都会算数。
来源:洞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