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似乎并不能“一言以蔽之。”作家在创作之前,会积累很多素材,在加工素材的基础上形成创作思路。按理说,这样的创作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创作,也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因为所有的思路都来自于作家的内心。作家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完全没有太多的顾忌。但事实并非如此,作家会受到创作规律
文学似乎和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联系,主要是作家通过描述自己的思想,描述自己构思的故事来展现,有着很大的主观主义倾向。那么文学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吗?
似乎并不能“一言以蔽之。”作家在创作之前,会积累很多素材,在加工素材的基础上形成创作思路。按理说,这样的创作是一种主观主义的创作,也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因为所有的思路都来自于作家的内心。作家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完全没有太多的顾忌。但事实并非如此,作家会受到创作规律的约束。构思的内容要紧贴生活现实,叫做“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倘若作家超出现实生活太远,就很可能弄成“空中起楼阁”式的东西,让人觉得脱离现实,也就没必要看了。作家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哪怕是科幻小说,也仍然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不会超出现实生活太远,不然读者就看不懂。看似是唯心主义的创作,实际有着唯物主义的成分,或者说主要是唯物主义的倾向,唯心主义的表现并不是十分明显。但也有人认为文学就是唯心主义的,虽然内容来源于生活,作品框架也早已经设定,但人物设定有很大的自由度,情节设定也有很大的自由度,甚至作家可以随意在情节中加入人物形象,可以随便改变人物形象,随便改变情节的走向。当然这种改变是在一定的框架范围内形成的,而不能完全突破某种构思的框架,不然作品就成了胡言乱语,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虚构得离谱,就没有多少读者愿意看了。
一些老作家创作比较严谨,经常到民间去采风,有的甚至住在农村,一住就是大半年访问农村里的一些事,记下来当成创作的素材。等到素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就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搞创作了,甚至直接在农村的小房子里创作,写出力透纸背的作品。倘若没有这些创作素材的积累,只是道听途说,或者自己想当然构思,就会出现很多庸俗的东西,甚至写成的作品俗不可耐,以至于无人问津。没有生活基础,没有从生活中获得的鲜活素材,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只是凭借自己所谓的天才或灵感的构思,就很容易脱离现实太遥远,也就搞了唯心主义的创作。哪怕用了一些玄幻或修真题材的东西,吸引人们观看,也不一定那么高级,甚至只是引入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却没有引导人树立独立人格和思想,没有引导人探索真相,更没有引导人搞脚踏实地的创作。现在的一些年轻作家很容易借助互联网搜集素材,似乎收集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其实经过了几传手,并不是一手资料,甚至经过了群体操作。但他们认为是一手资料,就可以在这样的资料基础上搞创作了,却往往流于庸俗。因为很多年轻作家都看过这样的资料,都要在这样的资料基础之上搞创新,怎么说他们的作品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信誉,却可以公然出版。
一方面说明出版市场比较活跃,比较自由,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另一方面说明很多年轻作家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失去了实地考察的能力,当然也就远离了生活。唯心主义的创作并不可靠,但唯心主义的创作加入了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有一些意味了。并不是唯心主义一无可取,而是唯心主义创作的人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深入探索人性以及社会的秘密,当然也就变得浅薄了。王阳明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到现在还在传播。很多人信奉他的思想,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多么高深,而是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传统儒家学派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喜欢从自身的感悟出发来认识世界,也喜欢改造一些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我所用。虽然他们把自己等同于外界自然,但这种等同的心理是可以被分析、被研究的。小孩出生之后,会把自己等同于外界事物,直到他们被社会规则驯化之后,才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支配世界。但他们可以认识世界,可以把主观情感投注到身边的事物上,让身边的事物带有个人的情感,最终得以认识身边的事物。虽然这种认识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认识,带有唯心主义哲学的思想,但每个人似乎都是这样认识的,并不能在多维角度完全认识身边的事物。
文学就是这样,要展现人类观察到的事物,展现人类共有的情感,甚至展现人类的个性,展现作家眼中不同的世界。越是这样,文学越具有唯心主义的思想,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体现作家个性的作品,并不能被所有的读者认同。就好像厨师做菜一样,总是众口难调。文学作品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但只要满足很多读者的需求,就算是成功的作品。似乎这样的作品写出了读者共有的心理和情感,甚至写出了人类共有的心理和情感。读者读文学作品,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选择,甚至只会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视而不见。有人经常读一本名著,简直常读常新,每次读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内容和情感,主要还是人类意识的选择性出了问题,并不会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部作品。第二次阅读是凭借经验来阅读的,有可能上升到理性阶段,第三次阅读就可能读一些不常见到的内容,感悟不常有的情感。有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会感同身受,潸然泪下,而其他读者阅读这部作品却没有这么强烈的感受力,感觉不过尔尔,没必要为此而落泪。文学就是这样,不但作者创作的时候有唯心主义倾向,而且读者阅读也有唯心主义倾向,大多经过了主观意识的选择,却并不是那么客观。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不能被随便改变的。如此来看,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都有唯心主义倾向,其中也掺杂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并不能一概而论。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