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的发明和发展是mRNA 疫苗广泛应用过程中的里程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 PEG-LNP 配方的 mRNA 疫苗,已显示出某些不足之处。一个主要的担忧在于,mRNA 癌症疫苗需要高剂量和多次接种才能实现有效的肿瘤抑制。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的发明和发展是mRNA 疫苗广泛应用过程中的里程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传统的 PEG-LNP 配方的 mRNA 疫苗,已显示出某些不足之处。一个主要的担忧在于,mRNA 癌症疫苗需要高剂量和多次接种才能实现有效的肿瘤抑制。但 mRNA-LNP 平台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反复注射会激活炎症通路,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此外,大量研究显示,PEG-LNP 被感染所摄取的情况不容忽视,可能导致肝毒性。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LNP 递送系统,以提高 mRNA-LNP 疫苗的效果并确保生物安全性。
2025 年 8 月 4 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喻国灿助理教授、深圳湾实验室/国立新加坡大学陈小元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程功教授等在 Nature 子刊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 Albumin-recruiting lipid nanoparticle potentiate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mRNA vaccines by avoiding liver accumul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白蛋白募集型脂质纳米颗粒,通过避免在肝脏中的蓄积,增强了 mRNA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mRNA 疫苗的诞生和应用,是癌症治疗和传染病预防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然而,传统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 mRNA 疫苗在肌肉注射后会在肝脏中积聚,这会带来肝毒性的风险,并降低疫苗效力。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白蛋白募集型脂质纳米颗粒系统,其具有高淋巴引流特性且不会在肝脏组织中蓄积,从而增强 mRNA 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具有白蛋白结合能力的可电离脂质库,作为传统聚乙二醇偶联脂质的替代品。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经伊文思蓝修饰的脂质纳米颗粒(EB-LNP)配方,其体内表达水平高,借助白蛋白通过肌肉内淋巴管向淋巴结转运,被树突状细胞(DC)高度内化,且对肌肉内血管的渗透性低,从而避免了在肝脏组织中的蓄积,从递送路径上解决了传统 LNP 制剂的肝毒性问题。
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 EB-LNP 递送的 mRNA 疫苗,该疫苗展现出卓越的抗肿瘤和抗病毒功效,能够引发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的强效激活以及中和抗体的大量产生。
总的来说,该系统展现出作为开发高效且安全的 mRNA 疫苗的有效且毒性极低的递送平台的巨大潜力。
论文链接:
来源:伪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