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美国对印度能源政策的公开施压,以及欧盟新一轮制裁的升级,新德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压力。西方指责印度通过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支持俄罗斯战争”,要求其调整能源战略。面对持续紧逼的外部言论与制裁措施,印度正以强硬姿态回应,明确其不可逾越的“红线”。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2025年2月13日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东厅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举行联合记者会。
导语: 随着美国对印度能源政策的公开施压,以及欧盟新一轮制裁的升级,新德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压力。西方指责印度通过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支持俄罗斯战争”,要求其调整能源战略。面对持续紧逼的外部言论与制裁措施,印度正以强硬姿态回应,明确其不可逾越的“红线”。
美国对印度的言辞正变得日益公开且强硬。随着美国高级官员对新德里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发出警告,并暗示其将面临严重后果,压力正从四面八方涌向印度。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的表态,无疑让局势更为复杂。除了此前对印度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之外,特朗普还就印度与俄罗斯持续进行的能源和国防贸易发出了尖锐警告,指责新德里通过持续购买石油,间接资助了美国的“对手”。他甚至暗示,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可能会“一起拖垮彼此的经济”,将两国的伙伴关系描述为与美国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特朗普的言论并非一时兴起,随后美国官员发表的一系列声明印证了这一点。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公开宣称,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是“一个令人恼火的点”。他指出,由于制裁,俄罗斯石油价格低廉,这使得印度能够以低于全球市场的价格大量购买。然而,“不幸的是,这正在帮助维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因此,这无疑是我们与印度关系中的一个摩擦点。”
白宫副幕僚长斯蒂芬·米勒,作为总统最有影响力的助手之一,也在电视节目中指责印度通过从莫斯科购买石油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提供资金。“他(特朗普)非常明确地表示,印度继续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为这场战争提供资金是不可接受的,”
这标志着美国对印度立场的显著强硬化,也预示着无论哪一届美国政府执政,两党对印度与俄罗斯关系的压力都可能持续存在。
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印度政府发表了严厉的回应。其外交部发表声明,强调新德里的能源采购决策由市场动态和国家利益共同指导,将继续从莫斯科购买石油,只要这符合国家利益。“政府致力于优先保障印度消费者的福祉。我们的能源采购将基于价格、供应和市场条件,”声明写道。
尽管特朗普声称印度在威胁后已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印度政府表示并未获悉任何进口暂停情况。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知情人士也证实,政府并未向炼油企业发出任何官方指令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
这表明,在全球能源流动日益被“武器化”的背景下,印度正在走上一条更加艰难但同时也更加清晰的道路:它不仅要遵守制裁,更要抵制贸易的政治化,并在这片碎片化的全球秩序中坚定主张自己的自主权。 新德里向西方传递的信息是明确的:印度的能源决策不会受到外部“红线”的左右。
美国言辞的转变,恰逢欧盟公布第18轮针对俄罗斯原油加工精炼燃料的制裁措施。这项新制裁的核心策略是,追溯原油的来源,即使它已被加工成成品,仍将被视为俄罗斯原油制成品。换言之,无论在何处加工,印度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生产的柴油或航空燃油,都将被欧盟视为俄罗斯产品。
这使得印度最大的两家私营炼油企业——奈拉能源(Nayara Energy)和信实工业有限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直接卷入了一场地缘政治对峙。自2022年以来,这两家企业一直以其战略智慧在这一复杂局势中游刃有余,如今却面临着严峻挑战。
欧盟的限制措施并未止步于此。自2025年9月3日起,它将海运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下调至47.60美元。此举严重限制了印度炼油企业通过采购“乌拉尔”原油获取高额利润的能力。此前,印度炼油企业曾通过此举获得每桶15至20美元的利润,使其产品在欧洲市场极具竞争力。如今,随着欧洲市场的大门逐渐关闭,这些企业不得不将货物改道至需求和定价能力较低的亚洲或非洲地区,预计利润率将大幅缩减至每桶8至12美元,并需额外承担每桶1至2美元的合规成本。
印度对此反应迅速而明确。外交部谴责此举是“单边且具有域外效力”的行为,拒绝接受其能源决策应受欧盟次级制裁逻辑绑架的观点。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强调,印度的能源安全是一个“不可谈判”的原则,印度不会仅仅为了迎合西方的偏好而放弃这一原则。
即使是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持股49.13%的奈拉能源公司,长期以来被西方视为脆弱的制裁目标,也打破沉默,谴责制裁措施缺乏依据,并考虑通过国际仲裁机制寻求法律救济。奈拉能源最近的动向也印证了压力的加剧:在欧盟制裁影响加剧及运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其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德罗·德斯·多里德斯(Alessandro des Dorides)已于近期辞职。
这并非仅仅是象征性的举动——一艘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用的油轮在制裁宣布后,未装载燃料便离开了奈拉能源的港口,这表明欧盟的执行力度将非常强硬,并可能导致与俄罗斯原料供应相关的印度炼油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业务风险。
财务上的风险同样令人震惊。印度对欧洲的燃料出口在2024财年曾达到192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5财年已下降27%至150亿美元。随着欧盟最新限制措施的全面生效,分析师估计,根据执行力度以及炼油企业能否在亚洲或非洲找到替代买家,印度每年可能损失高达50亿美元。这些潜在的损失不仅会侵蚀炼油企业的利润率,还可能挤压印度的经常账户缓冲,从而加剧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风险。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曼尼什·瓦伊德,是观察者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战略能源洞察与绿色转型。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