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冬季节是禽类疫情高发期。“然而,我们已连续多年未遭遇疫情困扰。”记者11月18日来到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有限公司时,该公司畜禽疫病疾控中心主任赵国告诉记者,自从使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后,新城疫得到有效控制。
秋冬季节是禽类疫情高发期。“然而,我们已连续多年未遭遇疫情困扰。”记者11月18日来到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有限公司时,该公司畜禽疫病疾控中心主任赵国告诉记者,自从使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后,新城疫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消费国,每年超过140亿只鸡被端上百姓餐桌。长期以来,鸡瘟以其超强的传播性和致死率制约着家禽养殖业发展。在我国长期流行的鸡瘟是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100%。
2014年,刘秀梵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认证,仅用十年时间就让新城疫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新城疫由原本的一类动物疫病降级为二类。不久前,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与神舟飞船、南水北调工程等一同被《中国工程院与大国工程》收录。
对新城疫病毒展开分子流行病研究
新城疫是一种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于1926年首次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同年,英国新城也出现了该疫情的踪迹。
这种疫病死亡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并在我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被列为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
“疫苗免疫是防控新城疫的重要方法。过去,我国鸡群新城疫病毒感染率高,所有鸡群都频繁接种疫苗,使用最广泛的是由国外引进的基因Ⅱ型La Sota疫苗。”刘秀梵说,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出现了重大变化,即便鸡群在高频率接种La Sota疫苗的情况下,仍然普遍发生由新城疫强毒引起的非典型新城疫。
有效防控免疫鸡群的非典型新城疫,成为当时我国乃至全球养禽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刘秀梵团队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我国新城疫病毒展开分子流行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500多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发现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基因组长度特征,证明了鸡群和鹅群中流行的新城疫强毒95%以上都是基因Ⅶ型。
为何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会引发严重疫情?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病毒会造成鸡免疫器官的严重损伤,导致免疫抑制;同时,常用的La Sota疫苗与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抗原性不匹配,造成其不能有效抑制新城疫流行毒株感染。这导致接种疫苗的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时,病毒仍可大量复制并排出,造成了鸡群非典型新城疫频发。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新型疫苗
“制备与流行株匹配的新城疫疫苗,首先要获得基因Ⅶ型新城疫弱毒株。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株均为强毒株,不符合疫苗种毒的基本要求,常规的传代技术也无法使毒力变弱。”刘秀梵团队成员、扬州大学教授胡顺林说,经过几年摸索,团队从200多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流行株中,筛选获得了在鸡胚中繁殖效率高、免疫原性强、交叉保护性好的毒株作为供体,构建了含有该毒株全长基因组的感染性克隆株,在国际上首创了基因Ⅶ型新城疫强毒直接致弱的反向遗传技术。
2006年,刘秀梵团队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创制出基因Ⅶ型新城疫疫苗毒株A-NDV-Ⅶ。与国际通用疫苗株La Sota相比,新疫苗株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滴度高出4倍以上,清强毒能力强10倍以上。
“制备出疫苗株相当于有了研制疫苗的‘种子’。”刘秀梵说,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城疫疫苗株,打破了我国新城疫疫苗株完全由国外引进的局面。利用新疫苗株,团队研制出国际上首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
该疫苗自获准应用以来,我国新城疫的发生数呈断崖式下降,几乎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新城疫疫情,新城疫在种禽群中已基本达到净化水平。
实施配套举措保障免疫效果
“新城疫疫苗在我国禽群中使用频率极高,蛋鸡和种鸡在饲养周期内需接种新城疫疫苗10次以上,不仅产生了较大的免疫应激,还影响生产性能。”刘秀梵说,基于新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的优点,团队在全国大型蛋鸡养殖生产企业实施了新城疫“免疫减负”计划,旨在保障免疫效果的同时,减少疫苗接种次数。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蛋鸡育种公司,2014年开始使用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后,新城疫已基本达到净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该公司实施“免疫减负”计划后,蛋种鸡免疫次数减少到5次,每年免疫成本减少300余万元,母雏鸡销售量每年增加近400万只。
除了实施新城疫“免疫减负”计划外,团队还创建了新的新城疫灭活疫苗质量评价体系。与La Sota灭活疫苗的质量标准相比,新疫苗质量评价体系抗体效检标准提高了4倍,临床保护标准提高到90%不发病,团队还创新性引入了排毒检验标准,要求70%不排毒,大幅提高了疫苗质量评价标准。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