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吉思汗,是谁的成吉思汗?这么问,看似简单,其实纠结已久。他到底归属于哪块土地和哪群人?有些人挥手一句蒙古国人,另一些则一脸笃定:划进中国。这事儿,被反反复复争吵,网络上热闹,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终极归属。可一层层拨开历史的包裹,碎片里还藏着许多心照不宣的
成吉思汗,是谁的成吉思汗?这么问,看似简单,其实纠结已久。他到底归属于哪块土地和哪群人?有些人挥手一句蒙古国人,另一些则一脸笃定:划进中国。这事儿,被反反复复争吵,网络上热闹,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终极归属。可一层层拨开历史的包裹,碎片里还藏着许多心照不宣的细节。人们喜欢用标签把故事讲得分明,但,也总有人觉得这些标签本就模棱两可。
铁木真出生于十二世纪的蒙古高原,冷风嵌骨的季节,他是也速该部族的继承人。或者说本来能继承,用不着流徙,就是没那么简单。塔塔儿人一碗毒酒,把才九岁的男孩推进风暴里。从贵族少年到部落弃儿,这段转折剧烈得像上百匹马在心头踩过去。母亲、兄弟、还有驯不服的命运,齐齐撵着铁木真往前走。草原规则干脆利落——强者为尊。弱者在这片土地上,几乎什么都不是。
**苦难反倒成了铁木真的磨刀石。**挨过流亡、分裂、背叛,他变得有些安静了。也不安静。聚拢兄弟、缔结盟约,蒙古史书有时候把它渲染得很戏剧化。其实也许没那么恢宏,无非是草原孩子们都做的事情。拼刀、结拜、许愿复仇。蔑儿乞部夺妻,是契机。札木合,最早的同盟者,也是后来的对头,这段关系复杂得像草原上永远理不清的马鬃。无论如何,铁木真在20多岁时赢回了妻儿,也第一次有了“铁木真”这样的称号。
后来,他的队伍像河水一样涨起来了。
草原部落之间的合纵连横,每个细节都像棋局,谁走一步都没有绝对把握。克烈部、乃蛮,都是草原有头有脸的部族,铁木真用的不是单纯武力。软硬兼施,他懂做事,也懂做人的微妙。终于,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宣布称帝。一场宴会、一个历史新局面。对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首领的权力从此不再分散。
**他开始注视地平线之外,大漠边界早已拦不住他的野心。**
金国、西夏、花剌子模……一连串的扩张,走马灯一般变化。蒙古铁骑呼啸而过,城池化为尘埃,疆域被不断擦掉、重画。欧洲史料记录蒙古军队到里海时,言辞里带着恐惧。有人说成吉思汗拥有东方“拿破仑”的身份,这对草原出身的军事家似乎宿命般贴切,可翻译到一种东西方对比的理解上,谁能分清真假?有些说法还经不起推敲。
成吉思汗在世47年,打了无数战争。历史学家大都承认,他几乎没有败绩。只有一次,败给花剌子模的坚城。他的兵书里,管理和用人同样重要。三军制,分配粮草,任用有功之士。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朮,这几个名字后来都留在正史和传说中了。成吉思汗招人不论出身,有本事就能上位。有点意气风发,也有点杀伐果断,他的性格复杂,有人觉得他残暴,有人记下他宽恕归顺者。
他讲得民心得天下,也讲兵至之处秋毫无犯。实际发生了什么,在几十种史书里说法并不完全统一。赦免投降者,强迫士兵参军,军事纪律从未松懈。有人觉得成吉思汗代表的其实就是那种“以暴止暴”的野蛮,又有人坚持他带来了相对宽容和秩序。
可他没见证帝国极盛时刻。**事情没有想象的圆满。**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铁骑未至地中海,他的时代已然终结。历史进程未曾暂停,继承权落到孙子忽必烈手中。从草原走出来的蒙古贵胄,在汗八里扎下营帐,最后直接搬进了中原大都。忽必烈建立元朝,这事儿在正史里是确定无疑的。官方国号“大元”,定都今日北京,统治区一直延绵到欧亚边境线。不管怎么说,成吉思汗的风暴扩张和忽必烈的一统天下,前后接力。连贯却又断裂。
元朝的疆域据说最大时超过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光是数字已经让人难以想象。东到日本海,西临黑海,北极查理岛,南接海南岛。各民族在这里混居。有人记得马可波罗的行记,觉得元朝开放包容,也有人说元朝其实对汉人并不温柔。但怎么讲,元这段历史,离不开成吉思汗开头动的那步棋。
关于归属争议从来没停过。有人站在蒙古国立场,觉得成吉思汗是他们的民族象征,流着纯粹草原血统。也有人把他划进中国,说孙儿忽必烈一统华夏后,这些游牧征服者就成了中国皇帝。
**各执一词,互不买账。**
仔细翻,成吉思汗出生地呼伦贝尔,归在现在的中国内蒙古;陵墓也在鄂尔多斯。草原地形没那么多国界线,但现实早就界定得清清楚楚。也速该后代,如今统计下来,650万有成吉思汗血脉的中国人。蒙古国人口刚过三百万,还包不住那么多老祖宗后人。这数字权威吗?中国社科院2019年发布过相关数据,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有些分析者觉得,这种归属问题,其实没必要争到如此白热化。始终觉得,成吉思汗有着强烈的民族属性——可汉地本身并不缺接纳外来的传统。西域族群、北方草原部落,历史上谁没被中原王朝拉进来过?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大权被分给各路子孙,分封、冲突,融入、反目。可到了忽必烈这一代,铁的历史现实打进了中华历史大戏。
现代的蒙古国,对成吉思汗有莫名的统一敬意,国内西北也建了巨型的陵寝、纪念馆。都是一种表达。毕竟现实边界和民族认同,是被历史不断拉锯挤压的东西,说清楚倒有点勉强。总之,谁都不是唯一的受益者。
但偏要说得分明,成吉思汗属于谁?大可以说属于世界史,属于欧亚大陆。更具体一点,“属于”这两个字本身就太窄,套用到大人物的身上,多少有点儿不合时宜。躲在争议里的人们,其实都带点自己的情感投射。
也有点无奈,事实上,成吉思汗既是蒙古民族之子,也是多元中国的拼图。开放包容,可又难免不满。谁能在百年后说得准?今天人们给他庆生、建塑像、搞纪念,既是尊崇,也夹杂着一份复杂的民族情感。谁也没有唯一答案,但谁都想证明自己的理由。
成吉思汗这样的大人物,因为跨越太多历史节点,标准答案反而更加模糊。曾经以征服者身份登场,结束时却躺在了不同民族的记忆里。后来的中国史,有成吉思汗一笔。蒙古民族更少不了他。元朝覆灭以后,明清中原本位叙事开始成型,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也跟着时局变幻不定。
那么,大抵就只能这样了。**成吉思汗,既是中国的,也是蒙古的。他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道光,光照两岸。少了哪一边都不完整。青青草原,烟波长河,到了这一刻,也都分不清边界了。**
来源:春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