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把掌舵人骂到关回复!Windows 要变成“Agent OS”?这位印度裔高管遭遇大型翻车现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4:33 1

摘要:周末本该好好躺平,Windows 掌门人 Pavan Davuluri(帕万·达乌卢里)却偏要犯那个经典错误——手贱点开了自己那条关于 Windows"智能体化未来"(agentic)的推文评论区。

编译 | Tina

周末本该好好躺平,Windows 掌门人 Pavan Davuluri(帕万·达乌卢里)却偏要犯那个经典错误——手贱点开了自己那条关于 Windows"智能体化未来"(agentic)的推文评论区。

事情源于 11 月 11 日 Ignite 大会前夕,这位高管曾豪情万丈地宣告: “Windows 正在演变为一款 Agentic OS,通过连接设备、云和 AI,解锁智能生产力,实现随时随地的安全工作。”

谁知,一周后,原本用来宣传 Ignite 大会、烘托“Agentic OS”愿景的那条推文,却在评论区彻底失控——短短几天便累积了四百多条犀利吐槽,几乎清一色是批评,有些言论之激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杀气”。最终,面对这排山倒海的负面情绪,Pavan Davuluri 不得不选择了“拔网线”,悄悄关闭了这条帖子的评论功能。

把 AI 写进底层:

微软的 Agentic 梦

几周前,微软刚刚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公司将所有 Windows 工程团队重新统一到 Davuluri 之下。这是微软推动 Windows 向前发展、尤其是强化 AI 能力的重要战略步骤。

在 Davuluri 晋升之前,Windows 工程团队的部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例如 Azure 和设备部门。如今,操作系统基础能力、安全、数据、性能等核心工作都将向 Davuluri 汇报。

这背后是微软对 Windows 的全新定位——向 AI 驱动的操作系统转型。这不仅是一场激进的战略押注,也是微软内部口中的“关键节点”:它将帮助 Windows 朝一款 “Agentic OS”(智能体操作系统)演化,意味着 AI 能力将深度嵌入用户的日常交互之中,而不再只是几个独立的应用或插件。

而掌舵这一切的,正是 Davuluri。

Pavan Davuluri 是微软的“老兵”。他在 2001 年加入微软,二十多年间先后负责过操作系统、硬件集成、设备项目等多个方向的核心工作。

他出生于印度,本科毕业于 IIT Madras,之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职业生涯中,他曾深度参与 Surface 产品线的研发,并主导推进 Windows 与各类硬件设备之间的协同优化。

2023 年,微软 Windows 与 Surface 负责人 Panos Panay 离职后,Davuluri 接过了更多与硬件和 Windows 相关的职责。今年,微软正式任命他为 Windows 与设备事业部总裁,由他来牵头重新定义 Windows 的未来路径。

换句话说,这场有关“Agentic OS”的讨论,与其说是一次宣传,不如说是微软战略转型的关键时刻。而也正因为如此,这条推文翻车,才显得格外刺痛。

事实上,在另一处 11 月 16 日的长推文中,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也试图为这场 AI 驱动的“Windows 大改造”提供一个更宏观的叙事。

Nadella 说,科技公司应当构建“让用户与企业受益,而不是只让平台厂商自己受益的”AI 系统。他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强调:“一个平台能成立,是因为所有使用它的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创造它的公司。”

马斯克看到这条帖子后,直接回复了一个捂脸表情。

Nadella 还表示,这个理念在当前 AI 大热的时代尤为重要——许多公司可能将太多价值“让渡”给大型科技平台。他写道:“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赋能每一家企业,让它们构建自己的原生 AI 能力。”

他在帖子中还强调,AI 已经让“编程工具”这个品类发生结构性扩张,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软件品类之一:

“以前从没人问 Visual Studio 赚多少钱,但现在所有人都盯着 AI Coding 工具。这就是正和游戏:当类别被重新定义,市场规模可能扩大 10 倍。我们通过 GitHub Copilot 参与竞争,同时通过 GitHub 和 Agent HQ 为他人提供平台。”

Nadella 称,这个时代的真正考验,不是科技公司再次刷新估值纪录,而是:当制药公司用 AI 让新药研发周期从 12 年缩短到 1 年;当制造企业能一夜之间用 AI 重塑供应链;当老师能用 AI 为每位学生定制课程......“那时,我们才知道系统真正发挥了作用。”

谁在为“Agentic OS”买单?

尽管微软正在全力推动 Windows 向 “Agentic OS” 转型,但从这次社交媒体风波来看——真正使用 Windows 的开发者与普通用户显然并不买账。

在那条后来被迫关闭评论的推文下,短短数日就累计四百多条回复,几乎清一色都是吐槽,有些激烈程度甚至让英国网友调侃“这水平都能报警了”。而这些批评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用户与开发者要的不是 AI,而是一个性能可靠、稳定可控的 Windows。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技术社区 The Pragmatic Engineer 作者 Gergely Orosz 带头表达不满。他直言:

“我真看不到任何理由,让软件工程师在微软坚持这种诡异方向的情况下继续选择 Windows。微软明明有着开发者工具的 DNA,可他们如今做出来的系统,看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想掌控系统的 Builder 会选的东西。对开发者来说,答案就是:Mac 或 Linux。”

为了避免“被误解成天然黑”,Orosz 特别补充,他前十年几乎全职使用 Windows,深度拥抱过 Visual Studio、.NET、C# 等微软技术栈。但如今,他认为:“开发者最看重的是完全掌控权,以及让大模型按我们自己设定的方式运行。把这些能力强行塞到操作系统层面,对我来说完全不能接受——我怀疑对大多数开发者也是如此。”

在另一条回应中,他进一步点名 Linux:“Linux 才是那个只要你自己安装,就能始终保持完全掌控的系统。更令人震惊的是,微软似乎已经不再真正希望开发者继续使用它们的操作系统——他们不是不知道后果,而是主动这么做的。”

在普通用户这一侧,评论区同样火药味十足。

有网友一句话点破情绪:“Stop this nonsense. No one wants this(别再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没人想要)。”还有人用更口语的方式复读同样的态度:“Bro, straight up, nobody wants this(兄弟,真心话,真的没人想要这些)。”不少人直指微软已经严重脱离用户诉求:“你们在这些 AI 东西上收到的几乎全是负面反馈,可你们为什么还要一条路走到黑?”

尽管也有少数评论对“AI 加持的 Windows”表达了支持,但几乎淹没在了汹涌的批评声中。很多用户抱怨,微软嘴上说要提升生产力,实际上却在把 Windows 变成一套臃肿又打扰人的系统。

过去几年里,Windows 的口碑肉眼可见地下滑。大量老用户吐槽性能问题、界面杂乱、功能堆砌,系统里充斥着广告、弹窗,以及对 OneDrive、Copilot 等微软服务的各种“强行绑定”。在他们眼中,曾经可以深度定制的个人操作系统,正一点点变成一个围绕订阅和数据收集精心设计的商业化生态。

火上浇油的是,微软还在不断收紧对本地账户的空间,让“无微软账号使用 Windows”几乎变成不可能。有用户愤怒地表示:“Windows 又不是免费的,可我们却被当成测试小白鼠一样对待。

也有人抱怨,微软不是在修 bug 或提升稳定性,而是在用 AI 把系统折腾成一团乱麻:“它正在变成一堆充满 bug 的烂泥。一个本来就问题不少的产品,你们还在持续往死里整。

在 Reddit 上,围绕同一话题的讨论同样不太好看。

什么是 Agentic OS?

我不知道微软的完整计划,但如果要猜的话,大概会是这样一种操作系统:它依然能做你现在在 Windows 上做的一切,只不过同时针对大量工具、框架和运行环境进行了优化,让企业和普通用户都能更轻松地创建 AI Agent,让这些智能体替他们执行越来越多的任务。

本质上,就是把过去只有程序员才能做到的自动化能力,真正交到普通用户手里。

当然,这个愿景的结局也有多种可能:它有可能像Longhorn 一样——永远跳票、最终胎死腹中;也可能像 Vista ——虽然上市了,但口碑灾难;但如果我们真的足够幸运,它说不定能成为下一个Chicago(Windows 95 的代号)——惊艳四座,并定义下一代计算时代。

从开发者社区的整体反应来看,这场关于“Agentic OS”的争论,其实已经变成了一场关于 操作系统应不应该替用户决策、AI 是否应该进入系统底层、以及开发者是否仍愿意信任 Windows 的深层讨论。

“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11月16日,面对大众的负面情绪,Davuluri 回应了关于 Windows 当前状态与未来方向(特别是 Agentic OS)的争议。他在 X 上表示,团队正在吸收用户反馈。虽然依旧保持官方语气,但也被迫承认:

“我们确实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可靠性、性能、易用性,这些反馈我们都听到了。”

为了答复 Gergely Orosz,他在帖子中写道:

“我们知道在体验方面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从日常可用性、不统一的对话框,一直到高级用户的使用体验。” “我们在团队会议上会详细讨论这些 paint [sic] points 和其他问题,因为我们希望开发者选择 Windows。”

(外界普遍认为,他本来想写的是 pain points,也就是“痛点”。)

他还补充说:

“我们会平衡产品反馈系统里的数据和用户直接给到的意见。两者并不总是一致,但都很重要。”

他倒是没说清楚哪一边的反馈更优先。于是,一些愤世嫉俗的用户就开始琢磨:到底是对 Copilot 兴奋不已的人更重要,还是那些被更新搞崩、被臃肿折磨的用户更重要?

好的一面是,他后续的回应至少说明微软知道用户并不开心——哪怕这并不一定和公司内部看到的那些“反馈数据”对得上。只希望微软内部的反馈渠道里,不只是充斥着股东们对“更多 AI 整合”的欢呼,还能听见那些每天真的要用 Windows 干活的普通用户的声音。

参考链接:

https://www.reddit.com/r/microsoft/comments/1ouu0ha/microsofts_current_windows_president_pavan/?ref=thestack.technology

声明:本文为 InfoQ 整理,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025 技术年度盘点,由你来决定!

2025 年的科技浪潮令人应接不暇。技术变化密集、层级交叠,让人眼花缭乱。临近年终,为了把有限的篇幅用在大家最关心的领域,我们今年希望借助投票的方式,选出数个关键领域进行趋势盘点。大家可以勾选出你最想看到的 3 个方向(可多选)。

除此之外,你还想看哪个方向的盘点? 有什么现象或争议点你希望我们“深扒”一下?哪些趋势你觉得太迷,需要专家带你看懂?对于年终盘点,大家有任何想法,都非常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今日好文推荐

AI 重塑组织的浪潮已至,Agentic 企业时代正式开启!当 AI 不再是单纯的辅助工具,而是深度融入业务核心、驱动组织形态与运作逻辑全面革新的核心力量。

把握行业变革关键节点,12 月 19 日 - 20 日,AICon 全球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大会(北京站) 即将重磅启幕!本届大会精准锚定行业前沿,聚焦大模型训练与推理、AI Agent、研发新范式与组织革新,邀您共同深入探讨:如何构建起可信赖、可规模化、可商业化的 Agentic 操作系统,让 AI 真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突破增长天花板的核心引擎。

来源:Info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