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日报“崤函快评”(332)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4:20 1

摘要:2024年,220多万场“村字号”文体活动在乡村火热开展,农民参与率超七成,这既是亮眼成绩单,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村字号”承载的不仅是乡土欢庆,更是乡村打造可持续发展品牌的重要机遇。

让“村字号”文化品牌越来越亮

王晓兵

2024年,220多万场“村字号”文体活动在乡村火热开展,农民参与率超七成,这既是亮眼成绩单,更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村字号”承载的不仅是乡土欢庆,更是乡村打造可持续发展品牌的重要机遇。

“村字号”的兴起植根于深厚乡土文化土壤。庙会节庆、民俗表演、农事竞技等活动,承载着乡村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数字技术普及,让这些传统活动焕发新生。贵州“村BA”、广西“村超”借助新媒体突破地域限制,从乡村赛场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陕西安康“村歌”大赛上,农民用方言歌唱新生活,展现出乡村文化从“别人展示”到“自己主动说”的自信。“村字号”还将日常生活“节日”化,赶大集等民俗编入节目单,打谷子、种庄稼等农事场景化为艺术表演,让乡村生活更具仪式感。而短视频、直播等“新农具”,则将乡土元素转化为易传播符号。

热潮之下,更需思考如何让“村字号”从现象级文化IP,成长为可持续的区域公用品牌。

文化深耕是立身之本。“村字号”源于农民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贵州“村BA”最初由村民自发组织,无专业场地和商业包装,却以纯粹体育精神与淳朴乡土情怀打动人心。这份源自泥土的真诚,正是品牌最宝贵的根基。因此,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基层创新,让乡土品牌永葆生命力。

平台赋能是传播关键。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搭建起乡村与城市的桥梁。个性化推荐算法既让“村字号”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又带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与旅游推广。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的应用,帮助农民用好新媒体,讲好乡村品牌故事。

多方协同是长效保障。政府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保障;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品牌承载能力;建立规范管理制度,保护品牌形象与知识产权。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格局。

展望前路,让“村字号”招牌越擦越亮,需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挥平台传播优势与政府引导作用,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为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三门峡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