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货郎夜宿荒庙,好心替观音像擦灰,雕像开口助他渡难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7 16:13 1

摘要:清朝道光年间,晋北地界连年干旱,地里的庄稼收不上来,不少人家没了活路,要么逃荒要么做起了小买卖。大同府浑源县有个年轻货郎,名叫李诚,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浓眉大眼,为人憨厚老实,说话带着三分腼腆,做事却格外踏实。

清朝道光年间,晋北地界连年干旱,地里的庄稼收不上来,不少人家没了活路,要么逃荒要么做起了小买卖。大同府浑源县有个年轻货郎,名叫李诚,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浓眉大眼,为人憨厚老实,说话带着三分腼腆,做事却格外踏实。

李诚爹娘走得早,留下一间破土房和一副货郎挑子。这挑子是他吃饭的家伙,一头装着针头线脑、胭脂水粉,另一头是日用小百货,什么木梳、顶针、剪刀、蜡烛,满满当当塞了半担。他不贪多,每样东西只赚几分利,遇到穷苦人家,有时还会半卖半送。乡亲们都说:“李诚这孩子,心善得像块暖玉,可惜生在了这灾年。”

这年深秋,李诚挑着货郎担去百里外的灵丘县赶集。原本想着赶在天黑前到县城,谁知半路下起了瓢泼大雨,山路泥泞难行,脚下一滑,货郎担摔在泥里,不少货物都浸了水。眼看天色越来越暗,雨却没有停的意思,他心里急得发慌,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难道要在山里淋雨过夜?

正在发愁时,李诚忽然瞥见前方山坡上隐约有座破庙,黑黢黢的轮廓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他喜出望外,顾不上收拾散乱的货物,先把货郎担往肩上一扛,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破庙跑去。

到了庙门口,只见两扇木门虚掩着,上面的油漆早已剥落,露出斑驳的木头纹理。推门进去,一股霉味夹杂着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庙不大,正中间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像,约莫一人来高,只是落满了厚厚的灰尘,眉眼都快看不清了。神像两边的墙壁有些坍塌,墙角堆着些干草,像是过往路人歇脚留下的。

李诚放下货郎担,甩了甩身上的雨水,找了块相对干燥的地方坐下。庙里四处漏风,冷得他打了个寒颤。他借着外面透进来的微光,看着那尊蒙尘的观音像,心里嘀咕:“菩萨保佑,让我今晚能平安躲过这场大雨,明日顺利赶到灵丘县。”

歇了片刻,李诚想起自己包袱里还带着一块干净的粗布,是准备用来包裹货物的。他起身走到神像前,看着厚厚的灰尘遮住了菩萨的慈眉善目,心里有些不忍。“菩萨常年守着这荒庙,也没人来打理,真是委屈了。”他喃喃自语,拿起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起观音像上的灰尘。

从神像的头顶擦到肩膀,再到双手和底座,李诚擦得格外仔细。灰尘呛得他直咳嗽,他也不在意,只想着让菩萨露出本来面目。擦到观音像的左手时,他忽然摸到一个小小的凹槽,像是藏着什么东西,但他也没多想,只当是雕像本身的纹路。

就在他擦完最后一处,准备退后看看效果时,忽然听到一个温柔的女声在庙里响起:“后生,多谢你为我拂去尘埃。”

李诚吓了一跳,猛地转过身,庙里空荡荡的,除了他再无旁人。“谁?是谁在说话?”他壮着胆子问道,手心已经冒出了冷汗。

那声音又响起,正是从观音像的方向传来:“后生莫怕,我便是这庙中的观音。见你心地善良,不因贫而失德,不因困而失仁,特来助你一臂之力。”

李诚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观音像,神像的眉眼仿佛真的活了过来,透着一股慈祥的暖意。他连忙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弟子李诚,拜见观音菩萨!多谢菩萨显灵,弟子不敢奢求什么,只求能平安度日,让乡亲们也能少受些疾苦。”

观音像轻声说道:“你且起身。我看你货郎担中的货物多已浸湿,明日即便到了灵丘县,也难卖出好价钱。这荒庙后院的老槐树下,埋着一坛银子,是前朝一位善人所藏,本就该造福于善心之人。你明日取出来,一半用于重整货郎生意,另一半分给山下受灾的乡亲,可好?”

李诚闻言,心中又惊又喜,连忙再次磕头:“多谢菩萨恩赐!弟子一定照办,绝不敢私吞分文!”

话音刚落,庙里便恢复了寂静,观音像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李诚站起身,看着神像,心里又激动又忐忑。他走到后院,果然看到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即便在深秋也依旧透着生机。他记好位置,回到庙里,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和衣睡去。这一夜,他睡得格外安稳,连梦里都是乡亲们领到粮食时的笑脸。

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阳光透过庙顶的破洞照进来,洒在观音像上,显得格外圣洁。李诚先给观音像磕了头,然后拿起货郎担里的小锄头,来到老槐树下,按照昨晚观音所说的位置挖了起来。

挖了约莫三尺深,锄头忽然碰到了一个硬物。李诚心中一喜,小心翼翼地刨开周围的泥土,果然看到一个青釉坛子。他把坛子抱出来,打开封口,里面赫然是满满一坛白银,足有百余两。银子被油纸包裹着,依旧锃亮如新。

李诚看着坛子里的银子,想起观音的嘱托,丝毫没有私吞的念头。他先把银子小心地装进包袱里,然后收拾好货郎担,虽然不少货物已经浸湿,但一些耐潮的物件还能使用。他锁好庙门,挑着担子下了山。

走到半山腰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前面那位货郎兄弟,等等我!”

李诚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绸缎衣裳的中年男人,带着两个随从,正朝着他快步走来。这男人面色油光,眼神精明,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正是浑源县有名的劣绅张万财。张万财平日里横行乡里,兼并土地,放高利贷,乡亲们都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敢怒不敢言。

李诚心里犯起了嘀咕,这张万财怎么会在这里?他停下脚步,拱手道:“张老爷,您怎么会来这荒山野岭?”

张万财走到近前,上下打量了李诚一番,目光落在他鼓鼓囊囊的包袱上,眼睛一亮:“我听说这山里有座古庙,想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宝贝。倒是你,李诚,一个穷货郎,包袱里装的是什么?这么沉?”

李诚心中一紧,知道张万财肯定没安好心,连忙说道:“没什么,就是一些换洗的衣裳和没卖出去的货物。”

张万财冷笑一声,使了个眼色,两个随从立刻上前,就要去抢李诚的包袱。“哼,敬酒不吃吃罚酒!在这地界,还没人敢在我张万财面前藏私!”

李诚连忙护住包袱,后退一步:“张老爷,您这是干什么?这都是我的血汗钱,您不能抢!”

“血汗钱?”张万财嗤之以鼻,“你一个穷货郎,哪来这么多‘血汗钱’?我看分明是从庙里偷来的宝贝!识相的就赶紧交出来,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两个随从也步步紧逼,伸手就要去扯李诚的包袱。李诚急了,他知道自己力气不如这两个随从,硬拼肯定不行。忽然,他想起昨晚观音像左手的凹槽,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张老爷,您可别冤枉我!这钱是观音菩萨赐给我的,不信您跟我去庙里看看,菩萨还在那里显灵呢!”

张万财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你这穷小子,还想编瞎话骗我?观音显灵?我倒要去看看,是什么样的观音会赐钱给你这样的穷鬼!”他心里盘算着,就算没有观音显灵,那古庙里说不定真有宝贝,正好趁机搜刮一番。

于是,张万财让随从押着李诚,重新返回了荒庙。一进庙门,张万财就直奔观音像前,四处打量:“观音显灵?在哪呢?你倒是让她出来给我看看!”

李诚走到观音像前,指着神像的左手说道:“张老爷,昨晚就是观音菩萨在这里开口说话,还告诉我后院埋着银子。您看,这神像左手还有一个凹槽,就是菩萨示意我的地方。”

张万财凑过去一看,果然看到观音像左手有个小小的凹槽。他心里顿时起了贪念,心想:“这穷小子能得到银子,说不定这神像真有玄机。要是我能得到观音的赐福,岂不是能发大财?”

他立刻换上一副谄媚的笑容,对着观音像磕了几个头:“观音菩萨在上,弟子张万财,一向诚心向佛。若是菩萨也能赐我些福气,我必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磕完头,他站起身,对着两个随从说道:“你们快,去后院老槐树下再挖挖,看看还有没有银子!”

两个随从连忙跑到后院,拿起锄头卖力地挖了起来。张万财则留在庙里,围着观音像转来转去,时不时用手摸摸神像,想要找到更多的“玄机”。

李诚站在一旁,看着张万财贪婪的样子,心里暗暗着急。他知道观音菩萨赐银是因为他的善心,张万财这样的恶人,怎么可能得到菩萨的眷顾?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阻止,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两个随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满脸失望:“老爷,我们把老槐树下挖遍了,连银子的影子都没看到,倒是挖出了不少虫子!”

张万财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转身对着李诚怒吼:“你这穷小子,竟敢骗我!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说着,就要上前动手。

就在这时,忽然一阵狂风从庙外刮进来,吹得庙里尘土飞扬。观音像上的灰尘仿佛活了过来,纷纷朝着张万财和他的随从扑去,迷得他们睁不开眼睛。紧接着,那温柔的女声再次响起:“恶人张万财,你平日作恶多端,欺压百姓,不思悔改,还敢觊觎善人之财,亵渎神明!今日我便给你一个教训,让你知道善恶有报!”

张万财吓得魂飞魄散,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菩萨饶命!菩萨饶命!弟子再也不敢了!”

可话音刚落,他就感觉膝盖一疼,像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低头一看,只见无数只蚂蚁从四面八方爬来,围着他和两个随从叮咬。这些蚂蚁仿佛有灵性一般,专挑裸露的皮肤咬,疼得他们嗷嗷直叫,在地上打滚。

“别咬了!别咬了!我们再也不敢了!”张万财和随从们一边打滚,一边求饶。

观音像的声音再次响起:“今日暂且饶过你们,若再作恶,必遭天谴!速速离开这里,不许再踏入此庙半步!”

张万财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带着随从跑出了庙门,连滚带爬地逃下了山,再也不敢回头。

庙里恢复了平静,李诚看着眼前的一切,再次跪倒在观音像前:“多谢菩萨为民除害!”

观音像轻声说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你切记,所得银两,务必照我所言,一半重整生意,一半救济乡亲。日后要坚守本心,不可因富贵而迷失,不可因权势而退缩。”

李诚重重磕头:“弟子谨记菩萨教诲,绝不敢忘!”

离开荒庙后,李诚没有先去灵丘县,而是直接回了村里。他先拿出五十两银子,让村里的长者去邻县购买粮食和种子,分给受灾的乡亲们。乡亲们领到粮食后,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来到李诚家道谢。

“李诚啊,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要不是你,我们一家老小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你这孩子,心善有好报啊!”

李诚只是憨厚地笑着:“乡亲们客气了,这都是我该做的。要谢,就谢荒庙里的观音菩萨,是菩萨保佑我们。”

随后,李诚用剩下的五十两银子,重新置办了货物,还扩大了生意规模。他不仅卖日用百货,还收购乡亲们手工制作的竹篮、布鞋、刺绣等物件,运到县城和邻县去卖,再把乡亲们需要的粮食、布匹运回来,一来二去,成了村里和外界联系的桥梁。

他做生意依旧保持着本心,童叟无欺,价格公道,遇到有困难的人,还是会伸手相助。没过多久,李诚的生意就越做越大,不仅在浑源县开了一家杂货铺,还雇了几个村里的穷苦人家帮忙,让他们也有了生计。

有人劝李诚:“你现在有钱了,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买些田地,建个大宅院,再娶个漂亮媳妇,好好享享清福。”

李诚却笑着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能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比我自己住大宅院还开心。再说,观音菩萨教诲我,不可因富贵而迷失本心,我不能忘了当初的承诺。”

后来,李诚用自己赚来的钱,带领乡亲们修缮了村里的道路,挖了一口深井,还建了一所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他还亲自去了那座荒庙,出资请工匠重修了庙宇,给观音菩萨重塑了金身,让庙宇焕然一新。

每年清明,李诚都会带着祭品去荒庙祭拜观音菩萨,村里的乡亲们也会一同前往。那座曾经破败的荒庙,渐渐成了当地的一处圣地,来往的路人都会进去祭拜,祈求平安顺遂。

而那个作恶多端的张万财,自从在荒庙受了教训后,就得了一种怪病,浑身瘙痒不止,四处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后来他又因为放高利贷逼死了人,被告到了官府,最终被判了流放,家产也被充公,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乡亲们都说,这是他作恶多端的报应,也是观音菩萨的惩戒。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诚的名声越传越远,人们都知道浑源县有个善心货郎,受观音菩萨赐福,造福一方百姓。后来,李诚娶了邻村一位勤劳善良的姑娘,生了一儿一女,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

他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善心。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不能丢了本心。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帮了别人,终有一天,别人也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善恶终有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多年后,李诚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时常去村里走走,看看乡亲们的生活,遇到有困难的人,还是会尽力相助。那座荒庙经过多次修缮,依旧香火旺盛,观音菩萨的慈眉善目,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善良之人。

而李诚的故事,也被一代又一代人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人们都说,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好事,就算身处困境,也会有贵人相助;就算一无所有,也能收获最珍贵的幸福。

李诚因一句善念、一个善举收获了观音菩萨的相助,而张万财因贪婪作恶落得悲惨下场,这正应了“善恶终有报”的老话。看完这个故事,你有没有想起身边类似的善恶故事?或者你觉得如果当时李诚私吞了银子会有怎样的结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