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 月 12 日,央视新闻曝光的福建漳州南碇岛非法旅游乱象引发全网震动。这座拥有 140 万根玄武岩石柱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本是禁止任何旅游活动的无人岛,却因社交平台 “秘境攻略” 催生非法包船生意,游客扎堆登岛造成生态重创,巨大 “垃圾天坑” 与不可逆
10 月 12 日,央视新闻曝光的福建漳州南碇岛非法旅游乱象引发全网震动。这座拥有 140 万根玄武岩石柱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本是禁止任何旅游活动的无人岛,却因社交平台 “秘境攻略” 催生非法包船生意,游客扎堆登岛造成生态重创,巨大 “垃圾天坑” 与不可逆的地质破坏,让自然瑰宝陷入危机。
非法产业链:从平台引流到包船载客,禁令沦为摆设
南碇岛隶属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2001 年便入选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未经批准的无居民海岛禁止开展旅游活动,但这一法律红线并未挡住逐利与猎奇的脚步。
社交平台上,“南碇岛登岛攻略”“包船指南” 随处可见,详细标注着联络方式、航程时长与收费标准,部分视频还展示着露营烧烤、悬崖拍照的 “野趣场景”。记者国庆假期探访地质公园时,售票窗口工作人员明确告知 “南碇岛禁止登岛”,但景区观光车司机却主动推销:“想去钓鱼没问题,我给你联系方式,包船就能上。”
司机口中的登岛起点,是距离南碇岛最近的漳浦县佛昙镇整美村。这个缺乏正规旅游设施的村落,因非法登岛生意变得异常火爆,节假日民宿一房难求,多家民宿工作人员直言:“住店的都是冲登岛来的,村里专门有人做包船生意。”
整美村码头的景象更令人震惊。记者现场看到,三艘改装渔船正忙着接驳游客,船体两侧加装简易木板充当座位,顶部搭起简陋顶棚,毫无安全防护设施。其中一艘船载客量超 30 人,远超渔船核定标准,甚至有游客带着宠物狗登船。码头显眼位置立着 “严禁三无船舶非法载客” 的警示牌,但旁边的联合执法工作站空无一人,游客径直登船无人问询。
据船主透露,客流高峰时每天开设三个固定航次,分别为早上 5 点、上午 9 点和下午 2 点,单次航程约 50 分钟,4 小时为一个完整行程,假期需提前预约才能登船。这种非法载客模式已形成成熟产业链,从平台引流、民宿承接,到渔船接驳,环环相扣。
登岛乱象:危险攀爬与垃圾围城,地质遗迹遭重创
经过近 50 分钟的海上颠簸,渔船抵达南碇岛附近海域。没有正规码头,渔船只能加速冲上礁石固定船身,游客踩着摇晃的甲板纵身跳上岛礁,全程充满安全隐患。
南碇岛没有任何人工步道,仅有的 “路” 是游客长期踩踏形成的土路,宽度不足半米,两侧便是裸露的岩石与陡峭悬崖。部分路段坡度接近垂直,游客需手脚并用攀爬,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但不少人仍边爬边拍照,完全忽视风险。
岛上的生态破坏更触目惊心。沿岸岩石缝隙中,塑料瓶、食品包装袋、废弃卫生纸随处可见,部分垃圾堆积发酵,散发着腐臭味。岛屿内侧,一个直径超十米、深约两米的 “垃圾天坑” 令人震撼,坑内堆满各类生活垃圾,塑料袋与破损帐篷缠绕成团,渗滤液顺着岩缝流淌,腐蚀着下方的玄武岩。
除了垃圾污染,游客的人为破坏同样严重。有人用工具挖掘海岸岩石当作 “纪念品”,留下深浅不一的凿痕;多处地面留有黑色燃烧印记,残留着白色胶状物,显然是游客搭建简易炉灶露营烧烤的痕迹。这些行为与社交平台上 “原生态探险” 的宣传形成刺眼对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痛心表示,游客攀爬踩踏会对玄武岩石柱造成不可逆的物理损伤。更严重的是,生火产生的高温会让岩石热胀冷缩,长期下来会改变其物理性质,导致石柱开裂甚至崩塌。作为研究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地质运动的稀缺实物证据,南碇岛的科研价值正被这些行为一点点侵蚀。
安全警示:违规探险频发事故,法律责任不容忽视
南碇岛的非法旅游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地无人岛、未开发区域因 “网红效应” 引发安全事故。今年 9 月,福建四礵列岛近百名游客因违规登岛被困海上 3 小时,涉事的东礵岛、西礵岛均为法律禁止进入的无人岛,游客为追求 “跳岛游” 体验铤而走险,最终因潮汐变化导致快艇无法靠岸。
更惨痛的案例发生在今年 “五一” 假期,广东清远英德市 “一线天” 溪谷一名驴友擅自潜水溺亡。该溪谷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明令禁止擅自进入,却因社交平台传播成为网红野游点,多名游客凌晨偷偷进入探险,最终酿成悲剧。
专家指出,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游客与组织者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明确表示,未经批准登岛属于违法行为,游客若因环境恶劣、设施缺失发生伤亡,自身需承担主要责任,组织者也要担责。而提供运输服务的改装渔船无运营资质和安全保障,一旦发生侧翻、搁浅等事故,承运人需承担全部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平台上传播非法登岛攻略的行为同样违法。朱巍强调,这类攻略实质起到广告引流作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禁止的违法信息,发布者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治理行动:多部门联动整治,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整治行动。漳浦县文旅局表示已展开会商调查,当地暂时停止包船登岛业务。借鉴福建霞浦、平潭等地的治理经验,多部门开始构建立体化监管体系。
在重点区域码头增设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船舶动向与人员登岛情况;海洋与渔业、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采用 “绕岛观察 + 无人机航拍” 模式巡查,严查非法载客船舶。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治理实践显示,通过 “岸上查、海上巡、空中探” 的立体防控,已查处违规载客船舶 28 艘,拆解 “三无” 船舶 31 艘,对非法组织者处以最高 20 万元罚款。
社交平台也开始强化审核,下架涉及无居民海岛旅游的违法攻略与视频,切断传播链条。霞浦县还通过发放通告、签订承诺书等方式,联动民宿主与船舶主构建管控网络,从源头阻断非法载客渠道。
与此同时,合规旅游疏导同步推进。霞浦县新增合法 “跳岛游” 线路,开发已开放海岛的新观光点,丰富游客体验;平潭综合实验区则加快编制无居民海岛轻度开发方案,推动合规用岛审批,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目前,南碇岛的垃圾清理工作已逐步开展,专业团队登岛转运垃圾超 20 吨,但地质遗迹的修复仍需漫长时间。这场非法旅游引发的生态危机,也为公众敲响警钟:无人岛并非 “无主之地”,而是需要共同守护的自然瑰宝。
来源:轻舟一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