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厦门的菜市场里,一位台湾阿姨正用流利的福州话跟鱼贩砍价。没人能想到,几个月前,她的丈夫——身旁这位笑容和蔼的67岁老人,还在台湾的大学讲堂里授课,却因坚持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被剥夺了几十年奋斗得来的一切。
福建厦门的菜市场里,一位台湾阿姨正用流利的福州话跟鱼贩砍价。没人能想到,几个月前,她的丈夫——身旁这位笑容和蔼的67岁老人,还在台湾的大学讲堂里授课,却因坚持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被剥夺了几十年奋斗得来的一切。
他是赖岳谦,一位从台湾的“眼中钉”变成厦门“新市民”的学者。他的故事,是一场被迫的放逐,更是一场主动的“回家”。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的赖岳谦,还在台湾政治大学的课堂上,给学生拆解“两岸贸易3200亿美元背后的融合趋势”;转头就被校方贴出公告,以“不符合发展方向”断了讲座,连缴了几十年的退休金都被卡住。他走出办公室,手里捏着那张轻飘飘的解聘书,却感觉它重逾千斤——那上面否定的不只是他的职业生涯,更是他一生所秉持的良知与真话。
这事说起来,早有苗头。自从2020年中天电视台被民进党强行关停,作为中时电子报社长的赖岳谦,就成了绿营的“眼中钉”。一开始是网军天天在他社交账号下骂“间谍”,后来更过分,把他家人的手机号、住址都扒出来,深夜发恐吓短信;学校里也有人搞事,煽动学生举报他“传播敌对思想”,连他给研究生改的论文,都要被层层审查。
真正压垮他的,是去年那趟寻根之旅。赖岳谦带着老婆回福建漳州扫墓,顺路去了客家族谱博物馆,在漳州的赖氏宗祠,他看着族谱上蜿蜒数百年的迁徙路线,那条线最终跨过海峡,连到了他身上。宗亲那句‘这就是你家’,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被刻意尘封了太久的归属感。他忍不住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根在这啊”。这话传到台湾,当局直接给扣了“危害宪政秩序”的帽子,11月3日刚进办公室,人事处就递来了解聘书;三天后,中时电子报也被迫免了他的社长职——一夜之间,几十年的职业生涯,说没就没了。
可绿营没料到,他们想“捂嘴”,反而把他推回了“家”。在漳州的赖氏宗祠里,宗亲握着他的手说“这就是你家,欢迎回家”,这话让他眼眶泛红;厦门的养老院里,他拍视频说“电梯比台北快,看病不用排长龙”,评论区里全是“来大陆定居吧”的呼声;更让他暖心的是,好几所高校直接递来客座聘书,项目名就叫“给两岸青年讲真话”。
现在的赖岳谦,白天在福建看楼盘,晚上在酒店整理课件,台灯下写的第一句就是“统一不是口号,是回家”,头发白了不少,却比在台湾时精神多了。有人问他“后悔吗”,他笑着说“后悔没早点来——在台湾,我连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在这,我能把心里话讲给两岸青年听,还能陪老婆逛菜市场,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其实赖岳谦的遭遇,不是个案。之前有个在台开福建小吃的陆配陈女士,就因为说“统一是迟早的事”,被取消居住证;还有做两岸婚姻咨询的朋友,连回大陆探亲都被限制。可绿营越这么折腾,越让人看清:他们怕的不是“统战”,是怕更多台湾人像赖岳谦这样,回到大陆,摸到真正的“根”,看清“抗中保台”就是个谎言。
前几天刷到赖岳谦的视频,镜头里的他,没了在台湾时的紧绷,笑得像个盼着全家团聚的老人。
赖岳谦的选择,看似是个人的无奈出走,实则是历史大势的微观缩影。当一扇门因狭隘而关闭,一扇窗正因博大而敞开。这扇窗的这边,是根,是家,是一个终于能安心说话、踏实生活的未来。
他们失去的是一位敢讲真话的学者,我们迎回的,是一个终于到家的亲人。
如果你是赖岳谦,面对这样的选择,会怎么做?你身边有没有台胞朋友,也在大陆找到了“归属感”?
来源:江雨朦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