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转头看二手市场,Labubu新品价格“跳水”到让人懵,这乐观和现实的反差也太大了!
泡泡玛特这波操作太魔幻了!
股价刚跌了36%,花旗就跳出来力挺,直接给了415港元的目标价
算下来还有91.8%的上涨空间,理由是核心IP Labubu要放大招——明年推4.0版
还被索尼影业拿下电影改编权
但转头看二手市场,Labubu新品价格“跳水”到让人懵,这乐观和现实的反差也太大了!
最矛盾的就是“Labubu的价值到底行不行”。
花旗说它价值没释放,还特意提Labubu 4.0从今年推迟到明年,是因为3.0卖太火产能不够,连索尼拍电影都能帮它打开全球市场。
可实际情况是,9月份刚发售的迷你Labubu,二手价直接崩了:
隐藏款从近千元跌到最低498元,跌幅快50%,端盒价格也跌了25%
黄牛都发帖说“暂停收货,根本没人接盘”
一边是机构吹的“IP天花板”,一边是二手市场的“抛售潮”,到底谁在说谎?
更让人纠结的是“股价回调是不是进场机会”
花旗觉得现在股价跌出了性价比,还说泡泡玛特分散了风险——除了Labubu,SKULLPANDA、CRYBABY这些IP也能扛事,海外市场在美国、日本都卖得不错,明年还要在墨西哥开实体店。
但摩根大通之前给的目标价才250港元,比花旗的415港元低了快一半,而且潮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万一海外扩张没达到预期,或者新IP火不起来,现在进场不就成了“接盘侠”?
还有个隐藏风险被花旗轻描淡写带过了
报告里只提了一句要应对“品控问题”
可之前泡泡玛特就出过直播事故,现在海外门店越开越多,供应链能不能跟上?
越南工厂才承担10%-20%的产能,明年要是美国关税再变动,供货会不会出问题?
这些细节不解决,光靠“IP故事”很难撑住高估值。
现在的情况就是:
花旗画了个“涨91%”的大饼,却没解释清楚二手价崩盘的原因,也没回应其他机构的低目标价。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盯着目标价,不如先看看两点:
一是Labubu 4.0明年发售时,能不能稳住二手价,避免重蹈覆辙;
二是海外门店的实际营收数据,是不是真像花旗说的那么亮眼。
来源:棱镜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