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华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灵长类衰老多组学图谱大成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2:49 1

摘要:今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潘兴华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A multi-omics molecular landscape of 30 tiss

第920医院潘兴华教授团队在《Nature Methods》发表

非人灵长类衰老多组学图谱重大成果

今日,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潘兴华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A multi-omics molecular landscape of 30 tissues in aging female rhesus macaques》(IF=32.1),该论文中第920医院潘兴华教授、朱向情博士分别为共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本研究首次系统构建了雌性恒河猴30种组织在衰老过程中的多组学(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分子图谱,精准绘制了不同组织的异质性衰老轨迹。研究新发现了一系列关键的衰老标志物,更深入阐明了翻译效率下降是驱动衰老的核心机制之一。此项突破性进展为灵长类衰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多维度视角,并为干细胞治疗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疗效评价,奠定了关键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精准的技术平台与评估标准。在该成果基础上,潘兴华教授与孔庆鹏研究员联合团队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干预恒河猴衰老”的研究也已取得重要进展。目前,该研究的有效性与多组学分子重编程效应分析总结工作已近完成,成果预计于近期发表。

不同年龄段恒河猴30种实体组织的多组学数据

分子衰老轨迹揭示恒河猴组织存在不同的衰老模式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首次发现,恒河猴与人类在衰老过程中下调的分子功能高度相似,其相关性远优于小鼠模型,这一结论有力地确立了非人灵长类在模拟人类衰老研究中的不可替代地位,为将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依据。本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组织衰老的异质性提供了珍贵的多组学数据资源,更揭示了mRNA翻译效率下降是导致组织异步衰老的关键机制,为未来开发靶向延缓特定器官衰老的干预策略开辟了全新方向。

恒河猴、小鼠与人类组织衰老模式的对比

作为本项目的核心牵头单位,第920医院在实验设计、多组织样本采集、病理验证及数据整合分析等关键环节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保障了研究的顺利实施与高水平完成。基于此,潘兴华教授团队与昆明医科大学王廷华、朱高红教授团队持续深化合作,近期在《Brain》、《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系列重要成果。该系列研究系统建立了针对脑、肺、胸腺及卵巢等关键器官的干细胞干预技术体系,不仅在动物模型中证实了其逆转组织衰老的强大效力,还深入阐明了其内在的细胞与分子机制。这一系统性的工作,为将干细胞技术转化为应对衰老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策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5-02912-y

课题组开展MRI活体示踪干细胞技术

潘兴华,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云南省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云南省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成体干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New Cell》、《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副主编。曾任军队高技术人才团队带头人,全军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生物医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型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制品研发及临床转化、干细胞逆转衰老、组织微环境学、再生医学治疗、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干细胞治疗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生物医药重大专项,省军民融合项目等科技项目26项,获资助5000余万元。先后建立4种干细胞和6种免疫细胞制备与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1个临床级干细胞库,创建了组织器官衰老、放射伤、代谢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系统性炎症等38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并用于干细胞治疗研究,提出18种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技术,阐明了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发表干细胞相关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专3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编专著6部,副主编专著4部,培养博士后和博硕士生60名。

朱向情,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质量授权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细胞治疗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云南省成体干细胞治疗技术创新团队和军队高端人才团队成员。聚焦于衰老的生物学机制,致力于开发以干细胞、免疫细胞及其衍生物为核心的靶向干预策略。核心研究包括相关细胞技术的工艺开发、质量体系建立,以及其在抗衰老领域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前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平台建设项目、军民融合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等8项,发表干细胞相关论文1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累计培养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30余名。

来源 | 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卫勤部

来源:许晓锐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