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手工制作的百褶裙,它的整体用布量达到了400多米,完全铺开,可以形成一个直径8米的圆。”11月17日,彝族服饰凉山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泽菠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道。这条巨型百褶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神话传说中普嫫捏日的故事,相传普嫫捏日是彝族羊毛擀毡和毛纺织技
展览中的百褶裙
“这是手工制作的百褶裙,它的整体用布量达到了400多米,完全铺开,可以形成一个直径8米的圆。”11月17日,彝族服饰凉山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马泽菠向川观新闻记者介绍道。这条巨型百褶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神话传说中普嫫捏日的故事,相传普嫫捏日是彝族羊毛擀毡和毛纺织技艺的开创者,为彝族人民带来了御寒的温暖,而这条百褶裙也正是对这份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
存放于西昌市贾佳彝族服饰陈列馆的百褶裙
在节目中,总台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以及歌手吉克隽逸在欢腾灵动的甲搓舞、三彩流光的彝族漆器、锦绣华美的彝族服饰、窑变天成的会理绿陶、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等20余项特色非遗中,沉浸式感受彝乡大地的文化根脉与创新活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解锁凉山非遗的独特魅力。
参观完这一巨型百褶裙,嘉宾纷纷赞叹“了不起”。龙洋说“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马泽菠回应说正在申请中。单霁翔也不断点头:“一定能获得。”
马泽菠告诉记者,这个作品最早亮相于2008年的昭觉火把节,2009年又代表凉山州参加第二届国际非遗节,作为凉山州的迎宾作品,立于非遗节凉山馆的门口,活动结束之后,被收藏在西昌市贾佳彝族服饰陈列馆至今。作品由20余名绣娘,做了40多天才完成,有上万个褶。
凉山的非遗,是山水滋养的灵秀,也是多民族共同守护的温暖。凉山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56项。
在凉山,彝族服饰是行走的文化符号,每一套服饰都承载着彝族的历史记忆。过去,彝族女子从小便学习纺织刺绣,一套服饰往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完成,每一件成品都是制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成为婚嫁、节庆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盛装。
展览中的百褶裙
这些服饰的制作技艺,从纺线、织布到刺绣、银饰打造,代代相传。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是彝族服饰及相关技艺的重要环节,羊绒捻线纺织、羊毛擀制成毡,做成加什、瓦拉、百褶裙等彝族服饰必备单品;刺绣环节,绞线绣、裹布绣和贴布绣等技法灵活运用,绣娘凭借经验将自然景象转化为图案。
如今
设计师们也在尝试
将彝族服饰元素提炼出来
融入现代时装设计
宽松的裙摆、精美的刺绣
时常出现在T台上
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文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