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朱之文的智慧:流量潮水退去后,我还在岸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11:24 1

摘要:农家小院里,朱之文擦拭着锄头,身后的商演西装笔挺如新。当其他网红在流量漩涡中挣扎时,这位山东农民歌手用最朴素的方式解读了什么是持久。

农家小院里,朱之文擦拭着锄头,身后的商演西装笔挺如新。当其他网红在流量漩涡中挣扎时,这位山东农民歌手用最朴素的方式解读了什么是持久。

近年来,山东网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拉面哥”程运付凭借3元一碗的拉面红极一时,粉丝峰值达270万;“魔性歌手”李根因跑调版《快乐老家》引爆网络;淄博“苹果哥”孟飞靠着给苹果“站军姿”吸引眼球。

然而流量来去匆匆,拉面哥坦言“回不去了”,粉丝从高峰跌至227.2万;李根这位曾带给人们欢笑的“灵魂歌手”,生命定格在43岁;而“鸡排哥”则在国庆热潮后面临关注度下降的必然。

在这场网红接力赛中,唯有“大衣哥”朱之文,从2011年《我是大明星》节目中走出来,跨越了整整十余年,依然活跃在大众视野。

---

01 流量洪流中的坚守

当“拉面哥”程运付转型带货主播,坦言一场直播从卖出万单跌至几百单时,朱之文却依然穿梭于各地的商演舞台。

2025年9月,他在山东菏泽火车站送新兵活动中亮相,西装笔挺,一首《映山红》引发全场共鸣。不同于追逐热点的新晋网红,朱之文始终坚守着自己农民歌手的身份。

据当地酒厂老板透露,朱之文近期签下的商演合同中,三首歌的报价约为10万元。 相较于流量艺人动辄百万的出场费,朱之文更注重“走量”与口碑。

这种合理的商业定价,使他能在市场中获得稳定的演出机会。

当其他网红在流量诱惑下不断转型时,朱之文明白自己的核心优势——那位从田埂走上舞台、始终不忘本的农民形象。

02 根植土地的智慧

朱之文的清醒,来源于他对自身身份的深刻认知。

一位亲近朱之文的业内人士分析,他在农民歌手中能持续活跃,关键在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即使无人邀约,他也会下地干农活,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

这种对土地的眷恋,是许多草根网红一旦走红便迅速失去的特质。

“拉面哥”程运付在走红后不得不面对碰瓷、讹诈等困扰,最终无法回到大集卖拉面。而朱之文却始终保持与土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成为他应对流量起伏的锚点。

2025年,朱之文坦言商演机会比往年减少,但他既没有急于转型带货,也没有刻意制造话题,而是坦然接受市场的起伏。

这种与土地相连的沉稳,让他在浮躁的网红生态中屹立不倒。

图片来自网络

03 细水长流的生存哲学

朱之文的持久,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套清醒的生存哲学。

与那些追逐短期变现的网红不同,朱之文从未将流量作为唯一的依靠。当“拉面哥”的直播数据从五位数的在线人数滑落至几千,当“魔性歌手”李根因热度消退而渐渐沉寂,朱之文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与演出。

他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度”——既利用知名度获取合理报酬,又不完全依赖网红身份。

一位观察者指出,朱之文的智慧在于“有人找就变身歌唱家,没人找就变回农民”。这种双重身份让他有了进退的余地。

相比之下,许多一夜爆红的普通人面临的困境是:当流量潮水退去,他们既无法回归原有生活,又难以在网红道路上持续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04 家庭安稳的远见

朱之文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事业选择上,更反映在家庭观念中。

据报道,他的女儿嫁在隔壁村,儿子和儿媳也顾家,这种扎根乡土的家庭结构,为他提供了稳定的情感支持。在中国农村社会剧烈转型的当下,朱之文一家仍保持着传统的家庭模式,这或许是他能够抵御外界诱惑的重要原因。

从《星光大道》走出的众多选秀歌手,如阿宝、杨光、草帽姐等,大多已销声匿迹。而朱之文能走到今天,正是因为他没有因成名而脱离原有的生活圈。

当其他网红在流量泡沫中迷失自我时,朱之文始终清醒:热度终会冷却,喧嚣终将过去,而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那份不变的真诚与踏实。

曾有媒体人评价朱之文:“他能火到今天就是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这话点破了“大衣哥”与其他网红的本质区别。

当一个个“现象级”网红如流星般划过天际,朱之文依然在自己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他没有建造华丽的空中楼阁,而是在坚实的土地上盖起能遮风挡雨的房子。

对于朱之文而言,成功的定义不是粉丝量、不是热搜榜,而是商演时尽情歌唱,回家后扛起锄头的那份自在。

在这个追逐流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学学“大衣哥”的智慧——潮水终会退去,唯有留在岸上的人,才能继续前行。

来源:千寻创业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