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在创始人的嘴这方面,他们有人说,BBA这些落后的东西;还有人说,咱们不要嘲笑迈巴赫,以及千万以内最好;还有轮端输出扭矩超过了1.8万匹马力;甚至开车能延寿三十年……
几年前,小柴就发文调侃,如今的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好像是车企领导们的嘴,以及养车评人加上对负面新闻的OTA能力。
比如,在创始人的嘴这方面,他们有人说,BBA这些落后的东西;还有人说,咱们不要嘲笑迈巴赫,以及千万以内最好;还有轮端输出扭矩超过了1.8万匹马力;甚至开车能延寿三十年……
类似的还有,倒车想撞都难;公开直播更是宣称,有了领先几代的智家,上车可以打盹睡觉,自己就是这么干的,一口气开了上千公里。
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很离谱,也很降智,但是信奉者无数;而在领导者的这张嘴之外,养车评人各种夸大宣传咱就不说了。
还有对负面内容的OTA能力,那也是遥遥领先全球,比如媒体内容只要写对品牌或产品不好的,就先去投诉、律师函,然后法院传票,最后扣上黑公关的帽子。
这自然也不算啥,有些车企为了不让车主发不好的信息,交车的时候还要求车主签协议,甚至车一旦出了事故,车主几十万买的车,就任人扣车标、盖布,可以说把私人财产这几个字摁在地上摩擦,但凡你相关视频发到网上,账号瞬间就没了!
甚至在OTA不利于品牌的信息方面,他们连政务号都能销号……
除上述乱象之外,车企的营销,那更是乌烟瘴气,比如发布会不拉踩下友商,都不知道咋开,以及为了竞争差异化,那是各种玩字眼、概念。
对于这种歪风邪气,新华社发布视频评论这种乱象,并表示“汽车行业浮夸风、巧嘴风当刹“。
新华社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备受瞩目,然而在产销两旺的背后,一些值得警惕的行业隐忧也逐渐浮现。
“当前,部分车企陷入重营销轻研发,概念轻实用的竞争误区,发布会沦为专业术语与浮夸话术的秀场,零部件命名追求武侠风,普通技术被刻意神秘化,配置名称越来越难记、难懂,被网友批评为语言腐败……”
新华社还提到,更有甚者,通过拉踩同行,阴阳友商等手段博取关注,迷信黑红也是红,有了流量就是成功,让消费者在信息轰炸中掉入营销陷阱。
“浮夸风、巧嘴风还吹向销售数据,有的车企热衷于发布几分钟破万等亮眼战绩,甚至出现订单注水乱象,频繁发布周期过短的数据榜单,逐渐异化为营销工具,即干扰消费者判断,也加剧行业内卷”。
新华社强调,“浮夸”赢不来真口碑,“巧嘴”说不出硬实力,车企若只沉迷于营销包装而忽视核心技术研发,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露出短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依靠安全可靠的品质、持续创新的能力与真诚务实的服务。
“唯有让技术回归技术,让产品说话,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在全球赛道上行稳致远。”
新华社该评论发出后,也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我知道车企都不容易。但是你再不容易,也没有起早贪黑赚钱、然后真金白银支持你的消费者不容易。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和夸大营销吧。
而事实上,也正是这种巧嘴、浮夸让整个汽车行业变得乌烟瘴气,再叠加自己想说啥就说啥,用户不能说的霸权,让汽车行业的真实底色被越藏越深。
而显然,目前这种行业状态明显是不健康的,当潮水褪去,最终为这些乱象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壹号
编辑|谭松
来源:柴狗夫斯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