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 2025 | 中华放射学大会:聚焦AI标准质控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0:27 1

摘要:2025年11月14-16日,备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第32次放射学学术大会(CCR 2025)在湖南长沙精彩开幕。本次大会以“影领协同 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放射学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以及众多一线医务工作者,共同围绕放射医学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发展路

2025年11月14-16日,备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第32次放射学学术大会(CCR 2025)在湖南长沙精彩开幕。本次大会以“影领协同 智创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放射学领域的顶尖权威专家、资深学者以及众多一线医务工作者,共同围绕放射医学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其中,AI人工智能、质量标准控制与放射科管理等关键词成为大会焦点,备受高度关注。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在访谈中表示,新时代放射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影像工作链质量全面提升,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影像医教研管高质量运行,精准医学需求倒逼影像提供高质量服务。但设备增加与人员数量、能力不匹配、影像互认与医疗质量同质化进程不匹配等问题也给医学影像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因此,应加快医学影像体系标准研制,实现行业规范快速发展;重视影像数据采集、加工、使用等,合理运用AI工具,为临床工作赋能;强化影像检查、诊断、全过程质控,形成放射科管理与质量控制行业标准,建立高质量科室管理体系。重视县域和基层,全面推进全国放射科高质量建设。

当 AI 遇上标准,放射科管理正迎来质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实践给出了生动答案。恰逢大会举办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放射学专家、学者组成考察团,专程走进瑞泰窗口合作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实地探访 AI 质控技术落地、标准体系构建与高质量管理实践的创新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通过引进瑞泰影像放射科智能质控系统,建立了从设备维护、人员管理、流程优化、科研教学到质量评价等覆盖科室全流程的质控管理体系,其中、图像质控、报告质控、辐射剂量质控等全方位模块的应用,实现了放射科流程管理、检查质量控制、报告质量审核、患者安全管理等环节全方位智能化升级,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树立了新的标杆。


01瑞泰影像-图像质控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 DR/CT/MRI 等设备产生的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质量评分与分析。系统从体位摆放、成像参数、图像清晰度、对比度、噪声等维度进行全方位评估,实现了放射科80%~90%的图像检查部位覆盖,全面规范技师操作,提高图像合格率,减少重复拍摄和患者辐射暴露,为区域影像互认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医疗资源共享。

02瑞泰影像-报告质控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 BERT 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实时识别诊断报告中的问题,对报告中的术语错误、逻辑矛盾、遗漏关键信息等问题即时提醒,并从规范性、全面性、逻辑性、及时性等多个维度进行报告质量评分,全面提高诊断报告质量和一致性,避免因报告不规范引发的医疗纠纷,同时提升报告审核效率,极大减轻医生工作负担,为医院等级评审、临床路径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03瑞泰影像-辐射剂量质控

系统采用GPU 加速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结合中国参考人体素模型,使剂量计算更贴合国人体征,针对 DR/CT/MG 等检查项目,精确估算患者有效剂量、器官剂量和累计剂量,剂量实时监测与预警,实现全院放射设备剂量数据统一管理和分析,不仅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科学剂量依据,有效保障患者辐射安全,更通过标准化剂量数据库建设推动区域诊断参考水平(DRL)的制定,为医学科研创新及跨机构协作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在瑞泰窗口合作医院的 AI 质控中心,专家团直观感受到了 “全流程智能质控体系” 的强大效能 —— 从检查申请审核到图像质量评估,从报告规范校验到危急值管理,从辐射剂量评估到患者安全管理,以及汇聚形成的多维度、高价值大数据科研教学体系,AI 技术贯穿放射诊疗全链条,构建起一道严密的质量防线。

随着考察的深入,专家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AI质控 + 标准驱动”的智能质控体系,为全国放射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本。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展现了AI技术与标准质控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更彰显了以科技赋能医疗、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坚定决心。

相信在CCR 2025大会的引领与推动下,各地放射科将积极汲取经验,加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共同推动我国放射医学事业迈向更加智能化、标准化、高质量的新阶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书写放射医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瑞泰影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