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玩玉女泉后返回白圩镇,看到白马庄的石柱牌倍感奇怪,参阅过很多姓氏的资料,祖上都提到白马庄、白马县、白马院、白马苑、白马驿这些地名,然而只要有白马这两个字的都跟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县有关,而以上的都是同一个地方。上林县的白马庄,落业先祖难道也是山东青州府白马
游玩玉女泉后返回白圩镇,看到白马庄的石柱牌倍感奇怪,参阅过很多姓氏的资料,祖上都提到白马庄、白马县、白马院、白马苑、白马驿这些地名,然而只要有白马这两个字的都跟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县有关,而以上的都是同一个地方。上林县的白马庄,落业先祖难道也是山东青州府白马县的?
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看到白马这两个字都会想到山东省的白马县,对白马这两个字深感亲切的是我家族谱上也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的,因为苑、院跟壮语的县同音,因此都以讹传讹的叫做白马县。上段文字所写的白马院、白马苑、白马庄其实都是一个地方,那就是青州府益都县的白马驿,白马驿并不是行政上单位而是古代训兵驿站。
北宋皇祐年间岭南土著侬智高起兵作乱,北方朝廷钦派狄青将军领兵征讨,驻守训兵驿站的将士跟随狄青南下,平定侬智高后有部分将士戍边,因此广西境内有很多姓氏的祖上都来自山东。白马驿可能是从各个州府抽调上来的将士集中,然后出征的地方,追随狄青将军南下的将士亦将祖籍地写为白马驿。后经过战乱和天灾等原因,族谱丢失,续写族谱时只能口传,祖上据地地点失误,因此白马驿就衍生出院、县等文字。
上林县白圩镇的白马庄的村民主要以韦姓为主,白马庄又是赵座村的,而赵座村主要是韦、莫两姓为主,赵座村的赵是姓氏,赵座村为何没有姓赵是觉得深思的地方。按理来说赵座村应该是赵姓人家在此地落业而起名赵座村,莫非是赵姓人家先在这里生活起居,后来赵姓人家因战乱或者其它原因而整体搬迁,然后韦、莫两姓人家接手赵姓人家产业后在此地长久起居?
赵座村没有赵姓人家,这情况也不算少见,较好比如宾阳县甘棠镇的邓村。宾阳县甘棠镇的邓村是北宋年间由邓姓人家在此地落业而得名邓村,宋末元初因战乱而整体搬迁,邓村这名字留下了但邓村没有邓姓人家。赵座村没有赵姓人家,想来赵座村的情况跟宾阳县甘棠镇的邓村有相同之处。
前段时间我发表过一篇韦、莫、覃三姓的关系,在广西上林、宾阳、来宾、都安、马山、东兰、天峨等地方,只要有韦姓的村庄,整个村庄内就会有莫姓、覃姓村民,这三个姓氏能够绑在一起,那是三姓人家先祖有铁一般的关系,更是祖辈上立下的规矩,也就是说三姓当中的其中一个姓不管在哪里落业,其它两个姓氏都有其中一个跟随。
话说三姓的故事,元朝末期红巾军将领谭景三率领义军跟元军作战,随着元朝的覆灭新政权即将诞生,但反元义军派系林立,都想在新诞生的政权中正当王。不幸的是即将推翻元朝之际谭景三战死,随后谭景三第三子谭三耀扛起义军大旗继续跟元军作战,北方元军彻底消灭后各派系义军又在为争王二火拼,最后朱元璋胜出成立明朝,谭三耀的义军则被朱元璋收编。
北方战事平息后朱元璋派廖勇忠征讨岭南,廖勇忠则抽调谭三耀旗下的义军征战岭南。谭三耀属下有韩天贞、馍熊辉两大将追随廖勇忠进入广西,廖勇忠平息岭南后驻守宾州,谭三耀、韩天贞、馍熊辉三人亦驻守宾州。长年战事让谭三耀、韩天贞、馍熊辉生感厌倦,三人商议离开军营寻找新的出路而出逃军营。逃兵是重罪,为躲避朝廷追捕,谭三耀更名为覃怀满、韩天贞更名为韦天贡,馍熊辉更名为莫天辉,来到庆远府的都街定居。
明朝洪武21年(1361)东兰州的魏作文、魏作武为争夺继承土司职位而发生叛乱,韦天贡、覃怀满、莫天辉三人被征招,跟随刘明烈和陈广辉两人出征讨伐东兰州,平事后韦天贡出任东兰州土司,覃怀满担任东兰州巡检司(武官),莫天辉则授封南丹州土司。韦、覃、莫三姓就此在广西站稳脚跟,并且带有相当的权势。韦、莫、覃三姓的后人更是出任地方土司,好比如下旺和兴隆土巡检司就是韦天贡的后裔,古零巡检司的覃益是覃怀满的后裔,忻城土司的莫姓就是莫天辉的后裔。
覃、韦、莫三姓祖上的渊源,每到分支落业,三姓都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赵座村有韦、莫两姓,为何没有覃姓。赵座村确实没有覃姓,但几公里外的覃排就有覃姓人家,按此落籍来看赵座村的韦姓是韦天贡后裔,莫姓是莫天辉后裔就算说得过去了。赵座村为何有白马庄,这个解释也很清楚,因为三人是在山东省青州府白马驿集结出兵征讨岭南,至于三人是不是山东人未来值得探究。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来源:黄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