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秋时节,辽北大地褪去了繁忙的秋收盛景。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连片种植的玉米已经颗粒归仓,铁岭县的沙地红薯已陆续上市销售,西丰县75.56万亩良田理论测产达8.3亿斤……今年,铁岭市740余万亩农田迎来历史性丰收,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84亿斤,创下新高。
暮秋时节,辽北大地褪去了繁忙的秋收盛景。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连片种植的玉米已经颗粒归仓,铁岭县的沙地红薯已陆续上市销售,西丰县75.56万亩良田理论测产达8.3亿斤……今年,铁岭市740余万亩农田迎来历史性丰收,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84亿斤,创下新高。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并非偶然。从春耕时的农技指导到秋收后的销路开拓,从传统种植的科技升级到特色产业的链条延伸,这支由第一书记、农村职业经理人(乡村CEO)、村干部等多元力量组成的矩阵,在党建引领下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营和系统性治理,推动铁岭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第一书记组团服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过去驻村是‘单打独斗’,现在加入服务团,跨村资源随叫随到,帮农户解难题更有底气了!”铁岭县镇西堡镇河夹心村第一书记胡育铭的感慨,道出了铁岭市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的实效。近年来,铁岭市以党建为引领,打破驻村帮扶各自为战的壁垒,组建了42个专业化服务团、89个协同小组,构建起“区域一体、全域覆盖”的帮扶网络,让第一书记从“点状发力”转向“系统推进”,成为连接科技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关键纽带。
在技术帮扶方面,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服务团的资源整合优势,把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农户破解种植难题。“齐老师,我家洼地种啥玉米种能高产?”“付书记,种子保质期咋看才准?”2025年3月,在昌图县“云端农技讲堂”里,农户们的提问刷屏评论区。这场由铁岭市农业农村局驻后窑村选派干部、高级农艺师齐永志与金家镇土城子村第一书记付闯联合主讲的直播,用“良种选购五步法”“种子档案解密”等通俗内容,为近千名农户解答了春耕难题。
秋收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驻铁岭县阿吉镇平安村第一书记付亮惦记着村里刚推广的向日葵新品种,专门协调省农科院作物所、植保所的专家走进种植基地,手把手教农户花期控水、磷钾肥追肥等技巧。原本因缺乏种植经验而焦虑的种植户王大姐,听完专家的指导后渐渐放下心来,“有专家在,今年向日葵肯定能高产!”这种由第一书记组织协调、农技专家深度参与的服务模式,经常在铁岭各地持续开展,累计解决种植技术难题200余项,为粮食丰收构筑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体系。
解决了种植端的技术难题,第一书记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用直播带货、资源共享的方式帮农户打通“上行路”。2025年9月20日启动的铁岭市第二届“庆丰收 促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助农直播带货节,成为这一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来自全市的24支第一书记直播队伍齐聚银州区七里村,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同步开播,将马侍郎桥榛子、昌图鲜食玉米、西丰蚕蛹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西丰县金星满族乡宝兴村第一书记马刚对着镜头热情讲解蚕蛹品质,调兵山市晓南镇高力沟村第一书记刘诗扬现场推介高丽丝大米……历时一个月的带货节最终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10月10日,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突破1779.9万元。这场由铁岭市委组织部牵头、多方联动的直播盛宴,不仅有效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更让第一书记们在实战中积累了经验、强化了电商运营能力,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线下展销同样硕果累累。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六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由铁岭市委组织部精心选派的第一书记们,在乡村振兴板块设立的特色展区大放异彩。他们以专业的讲解和饱满的热情,生动推介铁岭榛子、大米等特产,赢得了广泛好评。而在2025首届辽展副食品博览会上,多位第一书记化身“金牌推销员”,马丫酸菜、亮中桥干豆腐等产品被抢购一空,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第一书记们开拓市场的强大合力。
乡村CEO市场运营,从传统耕作到现代经营
2025年3月,铁岭市委组织部下发《铁岭市关于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的意见》,选聘建立261人的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些带着市场化理念和专业化技能的乡村CEO,正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把土地交给盛泰农机服务合作社,省心省力还高产!”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农户看到自家玉米亩产突破2000斤后,对农村职业经理人盛铁雍赞不绝口。盛铁雍带领盛泰农机服务合作社实现农作物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通过统一采购农资为社员节省10%~20%的成本,还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这正是铁岭市261名农村职业经理人深耕农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以市场化思维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好收成”真正变成“好收益”。
在提升种植效率的同时,农村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用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种植的“天花板”,帮农户解锁“吨粮田”的密码。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农村职业经理人郭鹏,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引入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让每亩地的效益从几百元增至千元以上。郭鹏还积极对接农业院校,推广65个新品种、5种新技术,连续七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超1100人次。“用科技种地才能让土地‘生金’!”郭鹏的理念,让蔡牛镇千亩示范田亩产达到2000斤。
除了在田间地头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农村职业经理人还凭借市场化思维,为铁岭市的农产品打造“金字招牌”。“95后”农村职业经理人、铁岭县凡河镇五角湖村奥洋米业负责人董娇阳,投资40余万元改造闲置的大米加工厂,创立“禾夏莲”大米品牌。她不仅到天津通过邀请市民免费品尝打开北方市场,还通过“回村种地”视频号发布30条短视频、开展20场直播,现已销售大米7万斤。开原市松山镇农村职业经理人董月洁投资1200万元建成“大脚超市月月”直播基地,通过多个平台销售榛子、鸡心果等东北特产,全网粉丝达350万人,并带动全镇35家电商商户发展,激活了乡村电商“一池春水”。
村干部深耕基层,从生产管理到重构产业生态
在丰收盛宴的另一端,村党组织书记等村干部们深耕基层一线,构建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村党组织书记们也在积极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努力跳出传统种植模式,为村民蹚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铁岭县新台子镇鲍家岗子村的生态坑塘波光粼粼,当渔网拉起时,肥美的河蟹与蹦跳的罗氏虾共同绘就“一塘双收”的丰收图景。“蟹虾混养让一亩塘的产出效益比单养翻了好几番!”鲍家岗子村党支部书记吉利祥捧起三两重的河蟹眼含笑意。2025年春天,他赴盘锦学习后大胆引进罗氏虾,通过“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试养的1.5万尾虾苗迎来丰收,仅罗氏虾一项就为村集体带来每亩约5000元的净收益。丰收之后,吉利祥规划明年将虾苗投放量增至15万尾,预计创收20万元,让昔日闲置的坑塘真正变成“聚宝盆”。
而在铁岭县蔡牛镇红崖咀村,村委会主任王玉龙正带领村民打造“红崖雪葱”品牌。全村近600亩雪葱迎来丰收,棵棵瓷实,葱白长达50厘米,亩产稳定在1万斤。该村按照一年两茬模式,上茬种大蒜、豌豆,下茬种大葱,土地亩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全村近一半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村民姚兴德家3亩庭院葱地年收入达2万余元。如今,“红崖雪葱”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成为铁岭特色农业新的亮丽名片。
这个秋天,铁岭的丰收不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一场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从第一书记的组团帮扶到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运营,再到村干部的一线深耕,铁岭的丰收故事,是多方力量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在这片黑土地上,不仅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更收获了产业振兴的信心、农民增收的底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铁岭正以这场空前丰收为契机,深化“党建引领+专业运营+科技赋能”的融合发展路径,让更多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展才华,让黑土地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