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维度探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20 1

摘要: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是在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中形成发展的科学体系,源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滋养,承继于党推进黄河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熔铸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是在理论、文化、历史、实践四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中形成发展的科学体系,源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滋养,承继于党推进黄河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熔铸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壮阔实践。

关键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阐明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从理论指引、文化根基、历史积淀与实践要求四个维度系统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形成脉络,既是深化对黄河文化认知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现实需要。

一、理论铸魂: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魂脉,为其形成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主张用唯物辩证法、整体性观念把握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马克思反对将文化孤立化或虚无化,不搞“文化孤立”,不将文化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抽离,避免脱离客观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的现实需求而抽象地空谈文化,也不搞“文化虚无”,不否定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认为先进文化在凝聚力量、推进社会进步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把黄河文化放置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之中加以分析,重视黄河文化在凝聚精神、赋能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要把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将黄河文化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统筹推进。同时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让黄河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生动实践。

二、文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黄河文化基因,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的深厚文化根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生态智慧、治理经验、物质遗存和精神积淀。从生态智慧看,古人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因势利导的治理智慧,构成了黄河文化的重要内涵;从物质遗产看,黄河流域的古城遗址、水利工程、文化典籍,记录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的历史;从精神遗产看,大禹治水的坚韧、愚公移山的执着、历代治河者的担当,塑造了独特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标识;从民族发展看,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融合发展的精神纽带,为“大一统”的家国情怀的建构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凝聚作用,这些传统思想经过现代诠释,成为黄河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正是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整体性概括,这些文化积淀既为重要论述提供了黄河文化为何重要的历史答案,也为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供了具体载体,为我们保护好黄河文物古迹,守护好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让文化根脉得以延续提供了文化启示。

三、历史承继:中国共产党推进黄河文化建设的经验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治理黄河、重视发挥黄河文化重要作用的治水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党领导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并将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民族解放结合,唱响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黄河大合唱,黄河流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谱写了黄河儿女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协奏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高度重视治黄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动员群众开展大规模治理黄河,同时继续挖掘黄河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大一统理念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相契合,我们党积极发展这种文化基因的作用,以一盘棋思维统筹水利开发、水土治理,在防洪抗旱、资源调配中践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同时,建设了一批水利院校,在全国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技术人才,这些举措为包括治黄在内的水利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推动了水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黄河文化的不断发展,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识,既推动了治黄事业发展,也让黄河文化中蕴含的集体精神、协作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为黄河文化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激发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黄河文化的发展有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比如,文旅融合的探索让黄河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播,为其在新时期发挥作用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对外开放中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也让黄河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更具包容性与时代性。以开放姿态吸纳有益成果,不仅丰富了黄河文化的表达形式,更使其蕴含的自强不息、和谐共生等理念与现代文明相呼应,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世界华人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等方面持续释放能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国内与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党推进黄河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坚持把黄河文化建设提升至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及促进世界中华儿女大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活动,古老的黄河文化遗迹得到妥善修缮与科学管理,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展示、虚拟现实体验等,让黄河文化更直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更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之中,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

四、实践筑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壮阔实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提供了鲜活实践土壤,其内容始终紧扣实践需求、回应时代课题。从实践需求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黄河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资源,其保护传承弘扬成为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赋能,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升级等实践,又为黄河文化价值的系统挖掘提供了实践基础。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实践中,必然涉及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例如,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以及实践中遇到的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如何让黄河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正是在回应这些实践需求中形成发展的,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价值。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论述是在理论、文化、历史、实践的有机统一与深度融合中形成发展的,这四个维度相互支撑,既为重要论述形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启示借鉴。

【作者:马凯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编号:2023ZSZ04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4XJGXM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